當前位置:首頁 > 樂器鑒賞

琴短曲長、魅力芬芳的京胡藝術家——何雨南

發佈時間:2019-06-14 17:10:54 丨 來源:消費日報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雲圖片

何雨南,京胡藝術家,上海演藝工作者聯合會會員,2001年獲得第八屆“吉爾達杯”全國推新人大賽“器樂演奏”全國十佳新人獎。2004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進入上海京劇院,參加過眾多國內外重點劇目的京胡演奏,代表作包括《霸王別姬》、《貴妃醉酒》、《鎖麟囊》、《荒山淚》、《龍鳳呈祥》、《白蛇傳》、《浣紗記》等。曾為眾多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與教育家伴奏,如:梅葆玖、尚長榮、葉少蘭、李文敏、李世濟、蘇玉虎等。受邀擔任紅梅獎戲曲大賽、CCTV全國青年京劇學員電視大賽中京胡伴奏技術指導,由其伴奏的作品在CCTV戲曲頻道播出。發表過包括《京劇京胡伴奏與流派研究》、初識秦腔——秦腔傳統劇《三滴血》觀後等多項專業論文。

京胡是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它同時也是中國民族弓弦樂器。在與京劇相伴相生的200多年裏,京胡形成了它獨特的音色及韻味。在京劇裏,它是唱腔的一部分,是人物的悲歡離合;在音樂裏,它有民族弓弦樂想要表達的更豐富寬闊、更深沉悠遠的感情。脫離了人物,脫離了唱詞,它是一匹自由馳騁的馬。京胡從誕生之日起就深深的烙刻了中國的印記,成為中國民族音樂的符號。

何雨南拉琴手法靈活,琴音響亮,耳聰手快,以演奏梅(蘭芳)派、程(硯秋)派著稱,她伴奏不墨守成規,墊字巧妙,托腔嚴謹,不同凡響。演奏中合理運用低音高拉(內弦外翻)、高唱低托等技法,讓古樸的唱腔頓現華彩閃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把失傳已久的程(硯秋)派名劇《浣紗記》進行整理,創編和規範了此劇的唱腔和伴奏,並首演于上海,得到業內外的廣泛好評,得以沿用普及,有獨特之妙。被京劇行業稱讚為“妙手清音”。

1983年何雨南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京劇愛好者,可以説何雨南是聽著京劇長大的,因此對京劇與京胡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感。

8歲時,何雨南第一次到現場聽了京劇表演,看到劇場內的京胡演奏師的震撼表演。演出後,何雨南對京胡産生了深厚的興趣,並央求父母讓她學習京胡。父母看她是真心喜歡,特意求人將她送入著名的京胡藝術家杜鳳元名下。憑藉名師指導與真心的熱愛,何雨南勤學苦練,很快就展現出優秀的演奏天賦。1996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學習京胡專業。2001年,第八屆“吉爾達杯”全國推新人大賽即將舉行,老師鼓勵她去參賽,何雨南最終獲得了全國十佳的大獎。從此開啟了她的專業上升之路。

2002年,何雨南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何雨南畢業即被上海京劇院錄取,開始了專業演藝生涯,隨著國內外演出、她的技藝再次昇華,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她獨創了小范短弓運弓技法,此技法對於演奏者右手運弓功力要求很高,需增強右手控制馬尾的力度和速度,用短弓讓馬尾在接觸琴弦時具有更強的摩擦力,減少弓子運作長度的同時不削弱音符時值的長度,配合左右的技巧,演奏出更多華美且飽滿的音符。也因此她成為現代京胡演奏技藝創新領頭人,得到了眾多京劇表演藝術家與器樂演奏家的讚揚與認可。多次受邀參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京劇表演及競賽,擔任京胡演奏專家與指導。2009年,為了進一步深入對中國戲曲的理論研究,她考入了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學院,學習近當代戲曲研究,並在畢業時發表了對行業具有深度影響力的論文《京劇京胡伴奏與流派研究》,對整個京胡的歷史與地位進行了系統梳理,準確的揭示了京胡伴奏與京劇流派藝術發展的內在關聯,成為近年來京劇音樂研究的一部重要專業文獻。

2003年,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李文敏先生,舉辦了“李文敏教學成果展”,特邀何雨南擔任該次成果展的樂隊伴奏者。李文敏先生是中國當代程派京劇代表人物,從事戲曲教學工作40餘年,憑藉對中國戲曲做出的貢獻,獲得國家授予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津貼。

2005年,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組委會找到了何雨南,邀請她擔任京胡伴奏技術指導。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京劇藝術弘揚與人才發掘的競賽,憑藉高品質的表演人才、最嚴格的人才選拔,成為最受中國戲曲行業認可的大賽。鋻於此項大賽的初衷,同時為了支援中國京劇事業,發掘更多優秀的京劇人才,推動中國戲曲行業前進,何雨南接受了邀請,併為其中幾位獲獎者伴奏。

歲月流逝,技藝昇華,在中國戲曲領域取得了纍纍碩果,何雨南在行業內走過了近二十個年頭,對戲曲與京胡藝術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她認為音樂無國界,不需要文字注解,就能輕易的調動人的喜怒哀樂。而京胡的音色裏滲透了中國人的傳統精神,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聽到它,即會想到中國,中國的戲曲,中國的京劇,這也是她如此熱愛京胡的主要原因。這些年裏,她一直沉浸在理論研究與演奏技巧開發之中,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京胡獨特的音色特點,賦予其千變萬化的音樂形象,將京胡演奏技藝發揚光大,並反哺中國京劇曲藝的發展,這是她作為一名京胡藝術家對藝術事業最樸實的追求!(文:孟虹)

原文連結:

http://apps.xfrb.com.cn/plus/view.php?aid=539130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