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眼中的金庸武俠  

    了解一國的文化,小説是重要的載體。下面這篇文章由潘石屹網站網友“歸去”轉發,是美國暢銷小説評論家阿爾蒂爾對英文版《金庸選集》的評論,讀起來頗有些趣味,評論者以純西方的視角,按照嚴密的邏輯關係對小説剖析,末了竟然總結和歸納出來了“《神雕俠侶》反映了蒙古興起之初的畜牧業狀況,養蜂業不受重視”等看似荒唐的結論,看過不禁讓人啞然失笑,驚奇于他是怎麼琢磨出來的呢?中國人之喜愛金庸,好比堂吉訶德沉迷于騎士小説,非身浸其中,難解其中奧妙。不能放下自己去解讀別人,就像對鏡顧影,只能看到自己,又仿佛桑喬眼中的堂吉訶德,看來看去,還是“一個愁容滿面的騎士”。(注:本文譯者不詳,編者做了部分刪節)

    金庸先生的小説一向以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現將美國暢銷小説評論家阿爾蒂爾對英文版《金庸選集》的評論節選轉譯如下。譯者水準有限,譯得生硬,倒也原汁原味。

    ■當不使用兵器的時候,中國的格鬥家主要是用手掌,而不是用拳頭。

    金庸先生是一位學者,確切地説,應稱為查教授,他的小説,專門反映中國舉世聞名的格鬥術的歷史。同西方一樣,中國的格鬥家使用各種各樣的兵器,雖然與西方人所使用的兵器不盡相同。然而,從查教授的小説中可以看出一個重要的不同:當不使用兵器的時候,中國的格鬥家主要是用手掌,而不是用拳頭。不要以為這只是細節上的不同,事實上這是一個深刻的差別,理解這一點,是我們欣賞這些暢銷小説的前提。

    按照現代西方人的理解,越是堅硬和尖銳的東西,越能給人以傷害,因此在格鬥當中,拳頭比手掌更為優越。而查教授所描寫的格鬥家,不僅在徒手時多采用手掌,並且似乎越是高級的格鬥家,越不重視所使用的兵器是否鋒利結實,甚至乾脆放棄使用兵器。以前從沒讀過這一類小説的西方讀者對此難以理解。事實上,中國的格鬥家並不看重通過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物理損傷來傷害對手。這涉及到一個中國獨有的貫穿於此類小説中的概念:內力。僅從字面上翻譯這個詞,對於西方讀者的理解並沒有多大幫助。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是西方人覺得容易理解的類比,具有同樣的神奇效果,並且具有類似的悠久歷史,那就是魔法。但他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內力有如下一些特徵:

    1.內力的練習通常對練習者的生理狀況有一定的要求。這並不是説體弱的人不能夠練習,而是一般而言,他們不容易取得比較大的成功。這比較容易理解,因為這畢竟是格鬥。但另一方面,較高的智商對於練習內力往往是有幫助的,卻並非總是如此。有時智商較低反而更好,比如《射雕英雄傳》和《俠客行》中的男主角。對生理狀況的要求有時很極端,例如需要進行閹割手術。

    2.通過自修掌握內力的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通常要有一位老師傳授,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通過學習遠古流傳下來的經書的效果要比請教當代的老師更好。遺憾的是,這樣的經書很難得到,而且通常不會流傳很久。一本在一個時代非常著名的經書,到了另外一個時代便無人提起,顯然是失傳了。然而也有例外,例如出現于宋代的“獨孤九劍”到了明代被人重新提起,然而似乎與宋代的大不相同,疑是託名偽作。

    3.要使內力達到較高的水準,還必須有一些特殊的輔助手段。通常是通過服用特殊的食物(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或者是採用一些輔助器械(比如功能類似電冰箱的床,但絕不耗電)。採用這些手段一般認為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但從實際效果看,極少有失敗的例子。

    4.內力像物質或熱量那樣可以傳遞,有時甚至可以進行非接觸性的傳遞。這種傳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攻擊性的,即通過釋放內力傷害對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格鬥家們喜歡用手掌而不是拳頭:因為似乎手掌比拳頭更能有效率地釋放內力。第二種是贈與性的,通常用於傳授、合作性的攻擊行為,或者是治療。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在這些小説中看到的一個奇怪現象,殺人與救人都是用手掌。第三類是偷竊或奪取性的,將別人的內力據為己有。鋻於內力對格鬥家們的重要性,這樣的做法比吸血鬼更為嚴重,因此經常是反面人物的行為,如果正面人物偶爾做了,一定要強調不是故意的,雖然有時心中暗自得意。

    因此我們在小説中看到的關於格鬥家們的歷史,其實是關於內力的發展的歷史。正像中國的一句俗語所説:士兵像水一樣流動,兵營卻是鐵做的,對內力的描述貫穿查教授小説的始終。我們可以對這一歷史做一個簡要的回顧。

    ■從小説中看來,內力發展的高峰是在宋代,結合了來自印度、波斯、東南亞等地的練習方法,成為錯綜複雜的系統。

    查教授最早的小説,反映的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時代,被孔夫子命名為“春秋”。這時的中國已經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但查教授仍然在書中刻意描繪了一隻白猿,用以暗示內力自人類的進化過程中一直存在。然而從小説中看來,內力發展的高峰是在宋代,結合了來自印度、波斯、東南亞等地的練習方法,成為錯綜複雜的系統。但到了明代和清代,漸漸地沒落了。

    在清代,一個完全沒有內力,只是智商較高,並善於逃脫術的男孩,居然成為全國矚目的英雄人物,在中國與俄國的對抗中立下大功,並娶了很多妻子。這似乎是那些在歷史上擁有許多高深內力的人做夢也想不到的成就。畢竟,世界已經進入火器時代和智力時代,中國雖然發展較慢,也不可避免。上古和中世紀的浪漫傳奇和英雄主義不見了,成了過時的古董。然而這一趨勢卻與當代的潮流更為接近。所以無怪乎大多數中國讀者喜歡《鹿鼎記》,連查教授也認為這是他最好的作品。

    我下面就將幾部主要著作的內容作一簡要介紹,以方便讀者選擇。

    《天龍八部》:探討了對男女之情的幾種看法。本書似乎有三個男主人公,他們後來成為朋友。其中的蕭看起來是一個禁欲主義者,而段則與他相反,是個好色之徒(但尊重女性),另外一個(虛竹)介於二者之間,心裏一直想禁欲,但當美女來到眼前時,又驚又喜,最終成了一個國王的女婿,而且是一個女性社團的領袖。他們最終都成了英雄,反映了作者對這一問題所抱有的寬容態度。

    《射雕英雄傳》:對人類的智力的作用提出了質疑。書中有五個擁有最強內力的人,驕傲地將他們自己封為五個方向的虛擬君主(原文如此)。但在小説結尾,他們驚奇地發現自己並不比一個略有弱智的青年更強。書中一個似乎是擁有罕見美貌和聰明的女子,最終也被這個青年擁有了。更為微妙的是,這五個虛擬君主中的那個西方君主,後來似乎擁有最強大的內力,但他的智力情況卻更糟——成了一個嚴重的失憶症患者。

    《神雕俠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蒙古興起之初的畜牧業狀況。書中有一個孤獨的少女,是一位養蜂專家,但看來這個行業在當時實在不受重視,她的唯一的一個學生(後來成了她的丈夫)並沒有學會這門技藝,而是成了一個養貂專家,並因此一舉成名。最後這門技藝只好傳給了一個無所事事且極富孩子氣的百歲老人。當然,他們都是很高級的格鬥家,特別是其中的養貂專家後來可以通過吼聲指揮許多動物,但其中惟獨沒有蜜蜂。他的妻子曾經想通過蜜蜂向他傳遞消息,但他視若無睹。

    (本文選自《紅石小報》,感謝www.panshiyi.com的支援)

     《北京青年報》2002年3月29日

    

    


金庸作品出版權易主的背後
金庸與報業
金庸武俠劇全面拉開
改編金庸是餡餅還是陷阱?
金庸自稱江郎才盡
改編金庸 在港為橘在京為枳
金庸可能角逐明年諾貝爾文學獎?
最多課外閱讀 金庸小説不會入選中學教材
仗義行俠? 金庸的眼睛往哪兒看
麒麟皮下露出馬腳來
——我看金庸先生的文人劣根性
誰解金庸之累
著名學者嚴家炎:三炮轟擊“反金派”
爭鳴:金庸不如開個展覽館以供後人瞻仰
得償所願 大暢心懷——金庸在南開與大學生笑談人生
金庸逐個點評文壇名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