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強: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讀9點意見有感

《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引起廣泛的關注。文件中提到:“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規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轉讓行為,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穩步解決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問題。在解決這一問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有利於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積極穩妥”就是循序漸進,有利於證券市場的穩定和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尊重市場規律。什麼是市場規律呢?

市場經濟要求商品的等價交換,股票作為金融商品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但是在我們的證券市場中,由於歷史原因同一公司的股票被分成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甚至還有A股、B股和H股,形成了一種股票多種發行價格,造成了股權結構的分裂,這種情況既不利於證券市場的長遠發展,客觀上也使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因此解決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廣大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如果從我國已經加入WTO的形勢來看,解決這個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9條意見中提出:“嚴格履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關於證券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承諾。鼓勵具備條件的境外證券機構參股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繼續試行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積極利用境外資本市場。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支援符合條件的內地企業到境外發行證券並上市。支援符合條件的內地機構和人員到境外從事與資本市場投資相關的服務業務和期貨套期保值業務。認真研究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

這就是説,不僅合格的境外投資者(QFII)要參與A股市場,而且合格的境內投資者(QDII)也要參與國際市場。所以QDII已經提上日程,一旦時機成熟,將會有機構投資者參與國際市場。目前離內地最近的是香港特區的市場。我們知道H股的發行價與市場價都大大低於A股,一旦QDII開放,就會形成比價效應,再想高溢價發行A股就很難了。道理很簡單,同樣的商品,價格低的可以買到,誰還會買價格高的呢?有人説即使開放QDII也不會對A股市場形成衝擊,因為QDII用的是外匯,這種想法是一廂情願的。為什麼呢?因為香港已經獲得經營人民幣的業務,同時內地旅遊者可以用人幣銀行卡在香港購物,港幣與人民市的相互兌換要比其他外幣兌換容易得多。同時,內地投資者還可以作為客戶委託QDII機構在香港買股票。這樣勢必會對A股市場形成衝擊。

從這個意義上説,非流通的A股的特殊性不會再維持很長時間了,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遲早會流通的,高溢價發行流通股的情況也不會維持很長時間的。因為市場的客觀規律要求等價交換。我們知道在計劃經濟時代曾經有商品的雙軌制,還有生活必須品的種種票證,但是從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到90年代,大部分價格雙軌制取消了,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在我國加入WTO,經歷過渡期之後,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雙軌制還能維持多久呢?

王連洲同志説:只有在加入WTO時間底線前,將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些頑疾解決掉,我們的經濟才能真正與國際並軌。“從這個角度講,《意見》的出臺是時不我待,非常及時!”所以,我贊成王連洲同志的觀點,認為9點意見從加入WTO的高度提出了“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是實事求是的。

9條意見還提到“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轉讓行為,防止國有資産流失”,這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非流通股的低價轉讓不僅會損害國家利益,也會損害流通股的利益,道理很簡單,同一股票,外商和民企可以用凈産值甚至低於凈産值的價格購買,與流通股享受同樣的分紅和投票權,這會使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造成心理不平衡,使公眾的投資信心受到損害。

我們非常高興看到9點意見提到“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有15處,900多字。同時,還提到:“鼓勵合規資金入市。繼續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支援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基金、企業補充養老基金、商業保險資金等投入資本市場的資金比例。要培養一批誠信、守法、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為主的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

這與2000年證券市場流行的所謂“超常規培育機構投資者”的説法不同,因為機構投資者也是有區別的,只有“誠信、守法、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才能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這也是中外市場的共同經驗,特別是2001年之後美國華爾街誠信危機更驗證了這一點,所以培育“誠信、守法、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是對國內外證券市場經驗的總結。2000年所謂“超常規培育機構投資者”的説法還對股民進行了不妥當的評價,認為股民只會追漲殺跌,是證券市場風險之一。這種片面的觀點傷害了公眾投資者的信心。現在,我們看到9點意見多次提出“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實際上是對10多年來上千萬普通投資者對證券市場貢獻的充分肯定。“穩步解決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問題。在解決這一問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有利於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就充分説明瞭充分肯定普通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貢獻。

總而言之,9點意見有很多新的提法,有人稱之為實事求是的親民政策,我是十分贊成的。

我們注意到,王連洲同志的觀點,他説:“在解決這一問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有利於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我們認為這還僅僅是一個原則性的表述,並沒有提出怎樣解決的具體措施。指導思想出臺後,必須要有後續配套的政策法規出臺。就像反對大吃大喝,我們的紅頭文件也出了不少了,但真正執行的又有多少?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意見》的指導思想是多麼的正確和高瞻遠矚,都必須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方面的配合下,才能真正得到貫徹。總之,綱領的要講,實際的更要講。

目前,深滬股市在利好消息刺激下出現了可喜的漲升,正當投資者歡欣鼓舞時,2月3日首創置業宣佈,董事會決定向內地發行12億A股,募資30億元,用於發展在北京的多個房産項目。(《京華時報》2004年2月4日)該公司于2003年6月19日在香港主機板上市,發行5.6463億H股,募集資金11.4億元,其發行價1.6港元。僅隔半年,又決定發行12億A股,募資30億元,由此推算,其發行價2.5元人民幣。這實際重演了過去A股發行價高於H股的老戲。

那麼,首創置業在香港以1.6港元發行股,僅半年又要回內地發行A股,又讓A股投資者為H股做貢獻,這符合“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的原則嗎?誰來維護廣大內地股民的利益呢?為什麼A股投資者與H股投資者不平等呢?

我一直認為,解決股權分裂問題應該從新股發行做起,從現在做起,切斷歷史問題,如果繼續按照股權分置的方法發行股票,就會造成積重難近的局面。據中國證監會的統計,到2003年12月底,中國境內上市公司為1287家(含A、B股在內);證券市場市價總值42457.71億元,流通市值13178.52億元,總股本6428.46億股。特別是某石化公司以1.6港元發行H股,2001年又以4.22元人民幣發行A股以來,一些海歸公司紛紛傚法,讓內地投資者為H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大量增加了非流通股。現在滬市剛從去年11月1307點漲到1680點,才兩個多月,海歸公司又要來了,人們不禁要問:A股市場究竟處在什麼地位?難道是上市公司的提款機?行情稍有起色就會出現大量新股發行,什麼增發、配股、“海歸”之類的,而且都是在股權分裂的基礎上讓A股投資者做貢獻。這種局面什麼時候才改變呢?

我們希望管理層認真落實9點意見,在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上拿出具體措施來,做出具體行動來,從新股發行開始,切實地保護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強烈要求給A股投資者以平等的地位。 (韓強)

人民網 2004年2月10日


韓強:我們需要公平的證券市場
韓強:究竟誰佔了便宜——也談國有股減持
韓強:八問“中石化12億獎金”
韓強:鄭百文的“默示”原則給證券市場帶來了什麼?
韓強:一分為二看民營銀行
韓強:社保基金緣何屢戰屢敗
韓強:別把QFII理想化
韓強:模糊的“富豪原罪説”
韓強:混合經濟與國資管理
韓強:國有化能救日本銀行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