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跳出傳統思維定式看汽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清泰

    縱觀當今世界,可能沒有哪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哪一個産業,像中國汽車産業這樣受到全世界的矚目。我想其深層背景主要有兩個:一是有正在步入小康的13億人口作支撐,這是一個全球最龐大的潛在汽車市場,不僅對於中國,而且對世界汽車産業二十一世紀發展格局都會産生重要影響。開放和發展中的中國,正在成為一個巨大的汽車消費國,同時也完全可能成為有競爭力的汽車生産大國。二是中國汽車産業正在堅定地走向開放,人們關注的已不再是中國汽車産業是否應該參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汽車産業“重新洗牌”的過程,而是中國汽車産業應以何種方式、在何種程度上融入世界汽車産業全球化浪潮。長期以來,人們擔心中國汽車産業如此“幼稚”,以致于一旦加入WTO,失去政府“呵護”的“民族汽車工業”將面臨生存危機。然而當我們邁入二十一世紀時,越來越多的人清楚地看到:只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在開放中尋求和實現競爭優勢,中國汽車産業的前景並不悲觀。相反,只要我們的體制和政策調整到位,汽車産業完全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具潛力和活力的新增長點之一。

    就中國汽車産業如何實現“開放中尋求競爭優勢”的發展戰略,我在此想提出一個看法,即我們在構想中國汽車産業未來的時候,在充分估計可能遇到風險的同時,應該清楚地認識並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調整的機遇,跳出三種傳統思維定式的桎梏,在更高層面上把握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意義與趨勢。

    第一,跳出汽車看汽車。作為“改變世界的機器”,汽車産業的前向關聯、後向關聯和旁側關聯效應,使它榮登製造業皇冠的地位。這種集零件數以萬計、年産量以千萬計、保有量以萬萬計為一身,百年不衰的産品,在世界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我國從發達地區開始正在步入居民汽車消費時代。居民汽車消費一旦形成氣候,就會創造一個年銷售額幾千億、直到發展為上萬億的持續增長的市場,從而構成以內需為主的經濟發展戰略得以實現的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在居民享受汽車文明的同時,汽車産業將成為我國實現工業化的重要載體,汽車工業將成為製造業産業升級的領頭羊。汽車可以帶動的行業和産業面之寬,能包容和吸收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之廣,可形成的生産規模、市場規模之大,可創造的産值、稅收和就業崗位之多,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之大、之持久,對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作用之顯要,是其他産業所難以相比的。在一定發展階段,汽車是經濟增長的動力。這一結論已被諸多國家的實踐所證實,正逐漸成為國人的共識。

    作為“改變世界的機器”,汽車在創造新的文明,改造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私人交通手段的普及,城市將分散化,國土利用水準將大大提高,非耕地、包括部分丘陵和山地都可變成居住、商業、工業和旅遊用地,整個國土將隨之增值。汽車的廣泛應用不僅會擴大人們的活動半徑、加快社會活動節奏,而且會改變人們的距離和時間概念。隨著轎車逐漸進入家庭,不僅增加國民在機械、電子、自動控制、能源、環境、社會和地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而且這種學習自孩童時代開始直到一生,對社會進步有巨大而深遠影響。人群良好的流動性不僅有利於減少沿海與內地、城市與鄉村的差別,而且長遠看,有利於各地生活習俗的共通、各民族文化和情感的融合,增強民族凝聚力。可以説,汽車是推動社會進步的車輪。

    第二,跳出國門看汽車。多年來受經濟體制、發展戰略和國際環境影響,中國人夢寐以求地發展本民族汽車工業。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發展培養了人才,奠定了産業基礎。隨著市場取向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中國汽車工業原有的封閉模式逐漸被打破。進入90年代,經濟全球化極其深刻地影響著全球汽車産業,使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汽車的壽命週期縮短,技術開發投入大量增加,生産的經濟規模不斷提高,汽車市場的國際化推動著國際分工的重新調整和汽車企業的國際重組,使汽車進一步成為國際化産品。當年“民族汽車工業”發展成功的典型日本、南韓也不得不調整政策,適應全球化的開放與競爭格局。中國加入WTO將使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如果説高關稅情況下外商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不得不帶著産品和技術到中國合資建廠,中國企業還可以選擇外商的話,那麼隨著關稅水準的大幅降低,外商進入中國就有了兩種選擇:向中國汽車産業投資,或在周邊國家設廠向中國出口汽車。新的形勢使我們面臨戰略選擇。此時,封閉式發展的歷史條件已經不復存在,離開國際分工封閉地經營一個汽車市場、構建一個汽車製造體系已經不可能。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有全方位的比較優勢。在現階段,製造業恰恰是中國的優勢所在,蘊涵著巨大的潛力。國際産業轉移給中國汽車工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已有的工業基礎,以不斷擴大的國內市場為背景,及早確定以“本土製造”,滿足國內需求,力爭實現凈出口為目標,採取積極措施,放寬國內投資者的市場準入,同時投身國際重組,主動參與國際分工,我們就可以爭取到一個有利的競爭和發展局面。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們應當認真觀察和研究各類産業新的變化和趨勢,比如,對那些同時具有國際性和競爭性的行業,應該考慮以“本土産業”概念取代“民族産業”的概念。就中國汽車産業來説,凡是在本土直接或間接從事汽車産業相關經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都應是中國汽車産業的組成部分。在開放中尋求和實現競爭優勢。

    第三,跳出汽車工業看汽車。在中國,汽車供應短缺的慣性使人們將目光過多集中于“汽車工業”,試圖在製造業領域內解決中國汽車産業發展面臨的所有問題。然而,近年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影響汽車産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已經大大超出製造業本身,特別是受到來自於市場需求因素的制約。當前影響中國汽車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政策層面。面對大眾消費時代的到來,政府可以有兩種政策選擇:其一是認為有能力購車者是當前富有人群,應當在他們購車時徵得足夠的費用,以補償政府的需要。但過多的收費和繁雜的手續使購買者望而卻步,在“買得起車,用不起車”的呼聲中政府想得到的東西實際上也得不到。其二,改善汽車消費環境,政策導向由抑制轉為鼓勵,在“有車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政府可以持續獲得稅費收入以及增加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的好處。究竟如何選擇,道理不言自明。

    從“汽車工業”到“汽車産業”的轉變還意味著中國必須大力發展汽車貿易和服務業。汽車製造業的激烈競爭使汽車産業的盈利向貿易與服務業轉移,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深的今天,以市場行銷全球化、售後服務全球化和服務貿易全球化為核心內容的汽車服務業的全球化進程和汽車金融、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的廣泛應用,加快了國際競爭由製造業向貿易與服務領域延伸的步伐,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21世紀全球汽車業的競爭格局。這些恰恰是我國汽車産業存在的嚴重缺陷。近年來風起雲湧的汽車巨頭間的跨國兼併與聯合重組浪潮,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貿易與服務領域的整合,優勢互補,實現共贏。從“汽車製造業”到“汽車産業”的延伸,我們必須做出巨大努力,其中不僅需要産業界重新審視自身發展戰略,還需要政府汽車相關政策的調整。

    中國汽車産業正在成為世界汽車産業的一個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二十一世紀世界汽車産業的大格局當中,中國汽車産業的位置與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我們今天所做的選擇與努力。

    (本文係作者6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WTO背景下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戰略與政策研討會”上的講話,有部分刪節。題目為編者所加。)

    

    《中國經濟時報》 2001年6月25日

相關新聞

上海車展 隆重的尷尬

轎車價格戰會引發産業重組熱嗎?

毛利高達50%-60%!你説轎車利潤大不大?

中國汽車技術人才:我們愛車,但不造車

停車泊位證帶來了什麼?

四部門就日本三菱帕傑羅越野車有關問題發出通知

國內汽車廠家何時啟用召回制?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