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低迷改變供需格局 樓市降價大潮即將來臨?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 2014-05-07 07:41:00

楚天都市報訊 據新華社電“北京五一假期二手房成交僅31套,同比下滑超八成;深圳某樓盤單價降2000元再遭老客戶"維權";南寧限購政策鬆動或引發"救市潮……”今年以來,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多地樓市經歷從“一房難求”到“降價甩賣”的驟變。尤其是近期,全國樓市呈現出了觀望心態漸濃,“看空”情緒瀰漫的普遍特徵。在全國整體信貸收緊,部分地區供應過剩的背景下,全國樓市是否拉開了“跳水”序幕?

五一樓市慘澹

五一假期,北京東三環雙井附近的合生國際一套三居室,“降價150萬仍無人問津”讓人驚呼樓市“跳水”時代的到來。這雖然是極端案例,但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多個仲介門店和新房售樓處時發現,“降價”“促銷”的聲音不絕於耳,而看房者卻寥寥無幾。

價格接連下挫的背後是成交量的持續低迷。根據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數據,五一假期3天,重點監測的54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簽約套數為9887套,同比下降超30%。一二線城市下降幅度最大。例如,北京新建住宅簽約169套,同比下降近八成;二手房成交僅31套,同比下跌達到82%。“今年以來,全國樓市整體表現低迷,降價現象也從年初的二三線城市向一線城市蔓延。”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與以往政策出臺引發樓市波動不同,這一輪變化是由於市場內部的供求關係和經濟基本面變化引起的,體現出市場規律。“這次房地産市場的低迷不僅僅是成交量和價格的下跌,而是一系列數據的全面回落。”經濟學者馬光遠預測,今年房價全面下跌是大概率事件。

供需格局悄然生變

專家指出,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持續低迷,“資金鏈緊張不僅讓中小房企寸步難行,一些千億級房企的日子也不好過。”隨著樓市預期改變,不少開發企業開始“以價換量”,甚至急於推盤。

銀行對個人房貸的收緊也增加了購房者的貸款難度和購房成本。“自去年12月起,購房者的首套房商業貸款平均利率一路走高。今年4月的平均水準達到6.18%,為近25個月以來最高。而首套房貸中享受八五折利率優惠佔比僅為1.33%,去年12月這一比例則超過60%。”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分析師張旭説。“不管開發企業和二手房業主是否情願,當前的現實是供需格局已經悄然生變。”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位於北京東三環雙井地區一家知名仲介的經紀人宋先生則形象地描述市場供需變化,“以我個人的經驗,以前是十個人對一套房,現在是三個人對一套房。價格鬆動也就成為必然。”

多地政府“救市”

樓市持續低迷讓一些地方出手“救市”。安徽省銅陵市制定了政府將以團購方式籌集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購房者可獲契稅補貼、放鬆住房公積金貸款條件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南寧市房管局此前發文決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的北海等地戶籍居民家庭可參照南寧市戶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寧市購房。此外,天津濱海新區、溫州、長沙、杭州等地也有傳言稱正醞釀和討論鬆綁限購的可能性。

陳國強説,在調控政策持續多年、信貸政策持續收緊、樓市供應充足的情況下,這些救市行為對樓市的影響十分有限,也很難提高需求、提振市場價格。

“從五一假期樓市的表現來看,購房者深度觀望的情緒仍未有任何改善。”張旭認為,目前多數購房者認為房價未來還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這一點是導致當前需求深度觀望的最主要原因。在當前無論是從政策層面還是市場層面都尚未出現任何利好信號的背景下,5月市場出現明顯回溫的可能性很小,預計此輪市場的自發性調整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楚天都市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市場低迷改變供需格局 樓市降價大潮即將來臨?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2014-05-07 07:41:00
多地樓市經歷從“一房難求”到“降價甩賣”的驟變。尤其是近期,全國樓市呈現出了觀望心態漸濃,“看空”情緒瀰漫的普遍特徵。在全國整體信貸收緊,部分地區供應過剩的背景下,全國樓市是否拉開了“跳水”序幕?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