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景社區:“黑科技”讓生活更智慧

來源:經濟日報 2020-08-05 09:01:53

小區入口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防高空拋物攝像頭、智慧醫療診治室……一直以來,生態城季景社區以提高人民群眾的滿足感、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出發點,通過智慧社區搭載的智慧應用,把智慧觸角延伸到每個家庭,讓居民能真正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設給生活帶來的變化。記者日前走訪了季景社區,對該社區的“黑科技”一探究竟。

打造智慧社區“急先鋒”

8月2日上午10點,家住季景峰閣的劉先生在小區裏的“智慧跑道”上完成了當日的鍛鍊任務,沿途的攝像頭通過人臉識別功能自動記錄了劉先生的運動數據。“‘智慧跑道’可真不錯,不僅能記錄數據,還能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劉先生告訴記者,他有每天跑步的習慣,以前只是隨便跑跑,而在搬到季景峰閣之後,他發現這裡有一條智慧跑道,跑步時,到達攝像頭指定位置向上看鏡頭,便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自動記錄運動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導市民健身。同時,小區裏還配備了“健康小屋”,可提供健康自助檢測和健康評估服務。“在家門口就能智慧地跑步,真是幸福!”劉先生説。

記者了解到,季景峰閣是生態城首個智慧小區,也是季景社區打造智慧社區的“急先鋒”。除了智慧跑道,季景社區在季景峰閣還上線了刷臉入戶功能。通常業主進入小區,都會用門禁卡,有時還需要門口有一個保安協助,但季景峰閣採用了人臉識別系統,業主只需要徑直走過去,系統就會自動識別並開門,再也無需擔心忘帶門禁卡。居民魏先生告訴記者:“以前有時手裏提著東西,或在打電話,或在騎車,每次出入都要下車、找卡、刷卡,真的很麻煩。現在能夠刷臉就進門,簡直太方便了!”

為解決高空拋物問題,季景社區還在部分樓宇下方安裝了仰拍的高清攝像頭,一旦有高空拋物行為,可準確追根溯源。系統也會將數據實時回傳至生態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城市大腦”會將接收到的情況立即反饋至執法部門,讓技術為小區治理難題提供“解決方案”,賦能小區智慧化管理。

此外,智慧音箱、智慧座椅、智慧黨建功能室等30項智慧應用及設施在社區各處紛紛上線,可謂處處都有“黑科技”。“我經常將社區中的智慧元素曬到親戚朋友的微信群裏,他們都特別羨慕我的智慧生活。”説起季景社區的智慧建設,劉先生自豪地説。

推動更多智慧應用落地

“小度小度,白菜多少錢一斤?”

“0.78元。”

“依託我們的智慧服務中心,居民無需走出家門就可以享受便捷的智慧生活。”季景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侯永琴告訴記者,在季景峰閣,每個家庭配備有一台智慧音箱,菜價查詢,燃氣費、水費、取暖費查詢,一鍵報修,獲取慢性病管理資訊……這些日常生活需求,只要告訴智慧音箱,就能享受到相應的服務,實現了有效資訊的直達。

智慧社區建設不只有硬體,軟體的支援也必不可少。據侯永琴介紹,為了智慧社區的統一管理,季景社區整合了季景峰閣小區現有的資訊化系統,打造了智慧小區服務中心這一智慧社區綜合管理平臺。平臺將“人員、車輛、事件、房屋、設備”等資訊科學統籌,以智慧社區綜合展示屏為支撐展示平臺,提升了社區治理和小區管理現代化水準。有了它,居民的日常生活正悄悄發生著改變。

“智慧社區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最重要的基層基礎工作,也是生態城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提升的重要途徑。”侯永琴説,生態城目前正在快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季景社區通過開展智慧社區試點建設,不僅讓居民享受到了數字生活的安全和便捷,也解決了許多社區管理痛點,讓社區管理變得更高效,摸索出了一條可以複製推廣的路徑,助力區域智慧城市建設。

除了季景峰閣,目前,季景社區下轄其他小區也在不斷推進智慧化落地。如季景華庭小區設置在小區內的智慧垃圾分類箱已經投用,季景銘郡小區也在小區入口及樓門處安裝了人臉識別入戶系統。下一階段,季景社區將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整合應用,從與小區相關的物業資訊、物業服務、商業服務等方面入手,實現對小區內建築物、基礎設施設備、居住人員等的智慧化管理和個性化服務,為居民提供更多智慧化服務的宜居環境。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季景社區:“黑科技”讓生活更智慧
來源:經濟日報2020-08-05 09:01:53
小區入口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防高空拋物攝像頭、智慧醫療診治室……一直以來,生態城季景社區以提高人民群眾的滿足感、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出發點,通過智慧社區搭載的智慧應用,把智慧觸角延伸到每個家庭,讓居民能真正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設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