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測:未來樓市調控或將從緊 買方暫時觀望

來源:揚子晚報 2019-05-24 09:43:50

原標題:未來樓市調控或將從緊, 買方暫時觀望

話題1:主動為之,還是住建部約談壓力下的被動舉措?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住建部在4月19日對國內6個城市(未點名)進行樓市預警提示後,今年5月18日又對近3個月以來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累計漲幅較大的4個城市再次預警提示,這4個城市分別是佛山、蘇州、大連和南寧。有業內人士指出,此乃監管層重申樓市調控繼續從緊的信號,也預示著“房住不炒”政策將繼續貫徹。

由於南京、合肥等地不在近期住建部約談的城市範圍內,因此有人認為,南京、深圳、合肥等城市的房貸政策收緊,並非當地房地産市場主動為之,而是“約談壓力”之下的舉措,以此表明地方樓市調控政策未現鬆動,甚至局部出現從緊的跡象。不過,南京房地産開發建設促進會秘書長張輝則認為,去年底時國內經濟數據持續下行,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背景下,樓市調控逐漸鬆綁不難理解;而今年4月份經濟增長乏力,此時收緊調控似乎有點看不明白。

話題2:南京多板塊限價鬆動背景下,未來調控措施是趨嚴還是繼續放開?

在今年春節後的一波調控鬆綁中,限價的逐漸放開令市場最“有感”。在最受關注的河西南部板塊,位於魚嘴的金茂悅銷許價達到39800元/㎡,比目前河西南35000元/㎡的區域限價高出近5000元/㎡。其實,南京其他多個板塊早在去年底便陸續突破限價銷售,城北的桃園世紀帶裝修價最高接近50000元/㎡,該片區當時的限價只有40000元/㎡;今年初城南新盤中海城南公館銷許均價37000元-38000元/㎡,突破了當地35000/㎡的區域“天花板”;3月開盤的城北“地王盤”星河天賦毛坯均價39000元/㎡,區域內的帶裝修盤限價也只有38000元/㎡。

一邊是限價持續放開,一邊是信貸政策在多地開始收緊,未來樓市調控政策究竟會怎麼走?一位南京本土房企的行銷人士表示,就現階段而言,難以預測今後的市場走勢究竟是緊還是松,新房的申報價格大概率還是會按照突破限價後的水準執行,至於政府部門是否批准,先不做考慮。

認為樓市調控更加趨嚴的房企則佔了多數,在採訪中,超過一半的開發界人士稱,住建部在一個月內的兩次約談表明,“房住不炒”是今年房地産市場的主軸,限價大幅放開或是限售、限購等政策放鬆基本不可能,因此,普遍預計今年樓市的“下半場”將要提前過冬。

話題3:房企如何看待信貸收緊,新房上市頻率加快還是放緩?

既然調控政策有可能持續收緊,那麼手中的房源究竟是加快上市,還是先捂一捂再説呢?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最近一週南京領銷許的樓盤逐漸增多,樓市“紅五”有翹尾的趨勢,僅以江北板塊為例,過去四天已有五家樓盤領取了預售證,而且開發商的銷售進度也在提速,這些樓盤領取銷許的第二天便開啟登記,登記結束後馬上開盤,搶收的態勢一覽無余。

為何要著急推新入市?一位領證的開發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南京樓市的“金三銀四”銷量確實不錯,不過從4月份下旬開始,市場的熱度便開始降溫,樓市“紅五”也名不副實,有購買力的消費者數量有限,經歷多家樓盤的“洗禮”之後,“韭菜割完了,開發商也只能望天收”,該人士説。

那麼,今年下半年南京新房的上市頻率是加快還是放緩呢?樓市專家認為,對於土地儲備不多、打算在土地市場拿地的房企來説,就算市場熱度下降,依然會加快推新入市,否則手中沒地只能“等死”;而不愁沒房賣的房企則會暫時放緩上市的步伐,先觀望市場走向再做決定。

話題4:購房成本增加了,買房人是趕緊出手還是觀望?

樓市調控的收緊,尤其是房貸利率的上浮,無疑增加了買房人的成本,未來究竟是持幣觀望還是入手為安呢?專業人士認為,其實針對不同類型的購房者有不同的選擇,比如新就業人員在選購商品房時,不妨多關注公租房産品,南京市近年來對於吸引人才落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舉措,外來人才在購房、租房時均可享受得到。

其次,對於剛需買家來説,利率提高帶來的購房成本的增加,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各家銀行的執行鬆緊度會有所區別,買房時應多加比較;而投資型客戶在眼下的房地産市場似乎難以找到合適的出手時機,如果調控持續收緊,這部分買家只能暫時觀望了。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專家預測:未來樓市調控或將從緊 買方暫時觀望
來源:揚子晚報2019-05-24 09:43:50
去年底時國內經濟數據持續下行,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背景下,樓市調控逐漸鬆綁不難理解;而今年4月份經濟增長乏力,此時收緊調控似乎有點看不明白。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