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商品房公攤面積讓購房者很受傷

來源:法制日報 2018-08-20 09:14:40

原標題:一些商品房公攤面積讓購房者很受傷

  有消費者稱公攤面積確權透明度低有精裝修樓盤按建築面積收裝修費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近日,《“公攤面積傷民”矛盾亟待求解》一文引起廣泛關注。文中針對公攤面積佔比的正當性、取消公攤面積之影響的追問,激起很多網友的共鳴。

  有人認為,應當取消公攤面積,套內面積才是最公平的計算方式;有人則認為,取消公攤面積、僅計算套內面積不會有任何影響,開發商會把公攤面積費用增加到單價裏去。

  公攤面積,由服務於整棟建築的公共管理用房與分隔墻、外墻墻體水準投影面積的一半這兩部分組成。區別於以往套房面積小、共有建築面積只有樓梯間,公攤面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用設施、環境配套等公共公用設施品質,是為便民利民而生。

  但是,公攤面積便民利民的初衷落到實處了嗎?就此,《法制日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據記者了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城市住宅類型少、面積小,共有建築面積僅樓梯間,建築設計集中于減少共有建築面積、爭取更多的使用面積。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共有建築最早見於《房産測量規範 第一單元:房産測量規定》GB/T17986.1-2000,其中第8.1.5條規定:“房屋共有建築面積係指各産權主共同佔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築面積”,又在附錄B3“共有建築面積分攤”一節中詳細規定了共有建築面積的內容、計算方法和分攤方法。

  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有: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準投影面積計算;共有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以水準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

  在《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中,記者發現其明確規定了公用建築面積的組成部分、計算原則以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計算方法,對於公攤面積的具體比例,並未作強制性規定,只明確其比例由合同當事人進行具體的約定。

  對此,剛剛購得新房的河南開封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房本面積是133.3平方米,實際戶型圖面積也就八九十平方米。買房子的時候,開發商沒説公攤面積是多少,只説兩梯兩戶,沒想到會這樣。”

  “我都不清楚共有建築面積是如何計算的,而且,我打聽了一下,公攤面積確權過程中的知情人太少,透明度極低,基本上處於無人解釋、無處查詢的狀態。”王女士直言。

  “買了104平方米的房子,房産證上也確實寫了104平方米,但實際使用面積卻遠遠不夠,也就81平方米的樣子。”一名微網志網友告訴記者。

  這名網友説:“老百姓的工資本來就不多,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全花在買房子上了,其實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有個寬敞明亮屬於自己的房子,卻要被公攤面積佔去23平方米,實在想不通為什麼。”

  無獨有偶。對於公攤面積佔比大而抱怨的還有一名微網志博主,他告訴記者:“我年前買了一套經濟適用房,公攤面積卻達到27%。想想就覺得可怕,明明是經濟適用房,公攤面積卻達到27%,我感覺不是被照顧了。”

  剛剛買了上海寶山經緯六期的劉女士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她買了100平方米一梯兩戶的房子,去掉公攤面積後僅75平方米。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對公攤面積佔比例大不滿意外,不少群眾對其價格認定也有意見。

  剛在湖南省長沙市買房的李倩告訴記者,“我買的是精裝修房,買了之後通過核算發現,其中精裝修費用過分高於市民正常裝修費用。我詢問之後才知道,房子的精裝修費用居然根據建築面積計算,這樣,業主們都虧了很多”。

  同在長沙購買精裝房的李先生告訴記者:“精裝樓盤按建築面積算裝修費,而不是根據使用面積計算。而且,裝修費用與裝修品質相差過大。比如,2000元每平方米的裝修費用,實際上可能就是600元每平方米裝修的品質。住建委的2018(53)文中明文規定公共面積只能按毛胚算,卻形同虛設,開發商壓根不當回事。”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一些商品房公攤面積讓購房者很受傷
來源:法制日報2018-08-20 09:14:40
近日,《“公攤面積傷民”矛盾亟待求解》一文引起廣泛關注。文中針對公攤面積佔比的正當性、取消公攤面積之影響的追問,激起很多網友的共鳴。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