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州:三江源頭“滿眼綠”鄉村美景“入畫來”

發佈時間:2022-05-27 11:23:01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從雪山到草原、從森林到湖泊,在這片雪域高原上,綠色的生態脈搏正強勁地跳動著。

春天的絢爛起于一顆種子的甦醒。書寫綠色發展理念的道路上,三江源頭的玉樹藏族自治州——這顆已經破土的種子格外生機勃勃。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綠色由此成為這片雪域高原上發展圖景的主色調。

綠色之於玉樹,是愛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的切實行動;是産業振興、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改善民生、贏得高品質發展的先決條件。

六載光陰流轉,42萬玉樹各族兒女心懷感恩之情,把生態環保理念根植于內心深處,踏著鏗鏘的腳步闊步前行,以果敢的行動,篳路藍縷,奮發作為,綠了草山,清了湖水,富了百姓。

如今的玉樹,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由3.2%增長到3.97%,草原植被覆蓋度由58.35%增長到61.8%……

從雪山到草原、從森林到湖泊,在這片雪域高原上,綠色的生態脈搏正強勁地跳動著。

新面貌 ,“藍綠”相映 扮靚“顏值”

走進玉樹州委書記蔡成勇的辦公室,看到墻上懸挂的除了世界、中國、青海三張地圖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證書:總河長 蔡成勇,長江瀾滄江黃河扎陵湖、長江園區瀾滄江園區(玉樹段)。

不到30個字,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蔡成勇説:“玉樹州地處三江源的核心區,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37條,常年積水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8個,長江、黃河、瀾滄江從這裡奔涌而出,每年向下游輸送297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三江源甘冽的清流,潤澤了玉樹這一方土地,惠及中下游億萬中華兒女。”

作為三江源頭,玉樹兒女深知肩上的擔子更重,責任更大。2017年,玉樹州開始推行河湖長制,全州上下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形成了“黨政牽頭、部門協調、社會聯動、群眾參與”的群防群治的河湖保護責任體系。設立雙總河湖長,完成了州、縣(市)、鄉(鎮)、村四級“河湖長”體系建設。

目前,全州共有758名河長、343名湖長、2187名河湖保潔員,實現了全州1134條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108座湖泊、6座水庫的全覆蓋監管。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功能提高,3個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水質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Ⅳ類考核要求,縣級以上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

如今,三江源地區再現“千湖美景”,天藍、地綠、水美、山青的三江源生態屏障日益牢固。

2021年,玉樹州委州政府再出環保“重拳”,決定從2021年8月至2023年底在全州開展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項行動。

自此專項行動在玉樹州各鄉鎮、各社區、各學校……颳起了綠色環保“旋風”,形成了“以塊為主、屬地管理、行業推進、整體聯動、基礎先行、全面動員、全員參與、全力推進”的良好格局。

推進垃圾源頭減量分類,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環保焚燒處理+無害化處理”。年內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環保焚燒處理均達到30%以上,爭取無害化處理在40%以內。2023年,力爭使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環保焚燒處理均達到35%以上,無害化處理在30%以內。

實現全域禁塑和替代品市場的有序供應,建立全域無一次性塑膠製品的多元化治理體系;完成縣鄉村垃圾分類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垃圾收集運輸處置設備的配備工作;建立設施、資金和人員的全方位保障體系;全面推行縣鄉村組四級全域無垃圾網格化管理的工作機制,建立科學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力爭2023年,形成全州禁塑減廢和全域無垃圾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的玉樹模式、玉樹經驗,並打造成為青海樣板。

在“藍綠”相映下,玉樹州生態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穩,越走越實。

新活力,三江源國家公園共治共建共用生態紅利

玉樹州土地總面積26.7萬平方公里,涵蓋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和瀾滄江源園區,佔園區總面積的85%,涉及雜多、治多、曲麻萊3縣9個鄉鎮、34個行政村,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自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啟動以來,玉樹就把“生態保護”作為立州之要,堅決做好“綠色”這篇大文章。

治多縣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區、可可西裏自然遺産雙重疊的縣域,生態位置非常突出。藏羚羊、雪豹、白唇鹿、藏野驢、雪雞、麝等珍稀野生動物遍及全境。

可以説,治多是萬里長江的源頭區域,是青藏高原野生動植物的聚集區和棲息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以來,長江源園區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紮實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工作,不斷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按照山水林草湖一體化管理保護原則,遵從保護面積不減少、保護強度不降低、保護性質不改變的總體要求,科學規劃空間佈局,將縣域內索加—曲麻河自然保護分區、國家重要濕地、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自然遺産地等各類保護地納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實現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做到了一個保護地、一套機構、一塊牌子。

另一邊,在瀾滄江源園區的雜多縣昂賽鄉,瀾滄江在這裡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形成了風景壯麗的昂賽大峽谷。峽谷兩邊層巒疊嶂,丹霞地貌奇美無比。

“我從小在這裡長大,守著大山放牧。從來沒想到過,家鄉的好風景會給大家帶來好前景。”家住昂賽鄉年都村的白瑪文扎説。

昂賽鄉是三江源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被譽為 “雪豹之鄉 ”,這裡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第一個開展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的試點。

白瑪文扎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的受益者,每年通過帶領訪客到峽谷遊覽、觀測野生動物活動,一年下來的收入讓他很滿意。

“我是生態管護員,2019年成為自然體驗接待家庭,加上生態管護員的2.16萬元收入,一年總收入近15萬元。我們家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白瑪文扎説。

一端連著綠水青山,一端連著金山銀山,牧民們的日子過得舒心而踏實。

如今,像白瑪文扎一樣依靠特許經營等方式獲益的牧民越來越多,他們有了更多元化的收入,成為國家公園的守望者、受益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玉樹迎來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裏世界自然遺産地等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通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近31萬農牧民群眾享受到了生態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過程中,以“戶均設置一名管護員”的原則設置生態管護員, 全面完成了園區“一戶一崗”設置任務,園區內共設立生態公益崗位14666個,戶均增收2.16 萬元。真正讓廣大農牧民得到了實惠,端上了“金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新生活,綠色引領讓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草綠水美,宜居宜業;村莊環境,乾淨舒心;産業興旺,百姓富足……行走在玉樹各地的鄉村大地,所到之地處處皆美景。

在奮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起點上,玉樹州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堅持走保護與發展雙贏之路。精準定位“生態+”産業功能,逐步探索出了具有玉樹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子。

生態+文化旅遊業。深度挖掘玉樹可發展生態文化資源,促進文化旅遊産業融合。逐步實現以畜牧業發展為支撐、以文化旅遊業發展為動力,輻射帶動全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局面。

生態+畜牧業。以“糧改飼、飼補畜,農支牧、牧饋農”為總體思路,購置牲畜良種,種植芫根、燕麥、青乾草飼草料,壯大畜群組織,優化畜群結構,穩步推進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規範化、規模化、標準化建設。

有了成功的經驗,玉樹州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向前奮進的步伐越走越穩,也實現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完美銜接。

通過出臺《玉樹州防返貧保險實施方案》,框定防返貧人數75712人,嚴格按照防返貧“2411”工作機制,採取納入民政低保、納入生態公益崗位、設置公益崗位解決上崗、産業幫扶等幫扶措施,消除2330戶8061人“兩類”人員致貧風險。對易地搬遷7020戶2.8萬人在後續扶持上採取積極措施:落實産業扶持資金1.554億元,通過購置牲畜加入到合作社,購置商鋪、開辦超市、農貿市場等資産性受益項目,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500-665元不等,對61個集中安置區的剩餘勞動力通過技能培訓、禮儀培訓等措施,引介到第三産業實現就業1.4萬人,每人平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

將“産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將“生態宜居”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將“生活富裕”作為鄉村振興的目標。

2021年,玉樹州一市五縣全部納入國家級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行列,確定玉樹市隆寶鎮等六個鄉鎮為鄉村振興示範鄉鎮、玉樹市扎西科甘達村等20個村為鄉村振興示範村、玉樹市巴塘鄉相古村等4個村為鄉村振興旅遊示範村。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定的“格”更高,“面”更大,這也給玉樹帶來了難得的發展契機。

玉樹州切塊下達中央、省級和州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2.49億元,確定實施項目185個,項目涉及産業發展、穩崗就業、易地搬遷後扶、鄉村建設和雨露計劃和貼息等,完成有效銜接資金支出11.28億元,支出率為90.85%。州、縣兩級財政配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5559.81萬元,主要用於配套“二類”費用,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州縣級配套有效銜接資金得到保障,小財政助力大民生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