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環境,農村致貧因素、貧困形態和持續共富也出現新變化,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服務於鄉村振興戰略,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為鄉村注入更多經濟活力是我最關注的問題。”今年內蒙古自治區兩會期間,內蒙古政協委員、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趙智強提出以下四項建議: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開幕現場(攝影:新華網 楊騰格爾)
一是大力扶持農牧龍頭企業,優化利益聯結機制。
龍頭企業具有資金、渠道、人力、生産力、現代化經營方式等諸多優勢,只有將龍頭企業與村集體深度綁定與利益聯結,才能優化種植結構、推進畜牧業提質增效,從而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並提升農業發展品質。政府應出臺更多扶持政策,各部門協同推進,提升龍頭企業産品核心競爭力和市場號召力,加快品牌、銷售渠道和平臺構建,全方位多渠道助力綠色特色農畜産品輸出。通過股份合作、訂單合同、價格保護等方式與農牧民建立緊密聯結並讓利兜底;要深入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業産業化經營,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繼續出臺政策,推進綠色農畜産品加工業,助推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從而帶動起整個鄉村經濟的發展。
內蒙古政協委員、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趙智強(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二是大力發展農畜産品精深加工,升級優勢特色産業,打造一批農牧業科技支撐産業強鎮。
鼓勵和扶持一大批優勢特色産業與特色集鎮,匹配資金與資源,分區域、按特色給予大力扶持。例如達拉特旗風水梁園區,已累計投入60多億元,建成多個大型特色養殖基地及肉食品廠、飼料廠、氮氣保鮮庫、鮮食玉米加工廠、研究院、食檢中心,具備了完善的農畜産品輸出加工條件與優勢,對周邊村集體經濟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對類似具備示範效應的農牧業科技型企業與集鎮,政府應持續加大資金投入,聚集優勢資源,增強科技人才與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提升扶貧産業創新能力與帶動力;支援農畜産品加工龍頭企業不斷延伸産業鏈,提高産品附加值,實施農畜産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做大做強乳肉、雜糧等特色扶貧産業鏈,持續提高扶貧産業發展效率和效益。
三是引導高校畢業生與知識青年投身鄉村振興,鼓勵和扶持村集體組建股份制實體經濟;各盟市分別組建鄉村振興專家團,深入村鎮指導調研,精準推進“一村一策”。
農村、農業生産現在遇到了一個很大的瓶頸就是人才和技術。新時期下,政府和高校可採用單列編制、匹配股份、稅收優惠等方式做引導,鼓勵全區人才投身到鄉村振興中,讓他們在各村集體顯神通、展身手,創辦利益聯結的經濟實體;建議由鄉村振興局牽頭,注入專項資金,分期分批選派相關人才入駐村集體,在充分考察後提交組建實體經濟的可行方案,經專家組討論後漸次籌建運營。可由村集體籌資、地方政府出資、企業投資共同進行市場化運營;先期組建融合各行業精英、尤其是大型企業負責人的鄉村振興專家團,深入基層指導調研,有意識引導大型企業關注鄉村潛在商機並進行股份制投資,同時根據各村鎮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及農戶客觀需求精準把脈施策,讓村集體經濟展現活力,打造出一批成功典型。
四是率先提出並推進農業産業化4.0版,打造祖國北疆綠色農畜産品示範基地,助力全區農牧産業優質發展並搶佔市場高地。當前我國大部地區的農業經濟仍停留在3.0階段,內蒙古的河套平原與黃河幾字灣都是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應率先提出並實現“種養加相結合、農工貿一體化、産供銷一條龍、合縱聯立體式”農業産業化4.0版目標。加大支援力度,加大各糧食主産區的農機補貼力度並推廣普及,同時以先進的生産要素和現代化經營方式,以産業化鏈條將企業、基地、村委會、合作社、農牧民、市場等各個主體串聯起來,以科技支撐發展現代新型生態與農牧産業,以鏈條套鍊條的迴圈經濟模式實現農産品、資本的高效運轉,在産業聚集、延伸、升級中實現産業拉動扶貧和鄉村振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