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實施“引水入柴”徹治可可西裏鹽湖水患

發佈時間:2019-10-17 13:35:28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丁思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據最新衛星遙感監測顯示,可可西裏鹽湖面積持續擴大,已經達到210平方公里,嚴重威脅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運營安全。

專家建議:實施“引水入柴”徹治可可西裏鹽湖水患
圖為“排患引水入柴工程“路線示意(受訪者供圖)

  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據最新衛星遙感監測顯示,可可西裏鹽湖面積持續擴大,已經達到210平方公里,嚴重威脅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運營安全。對此,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青藏高原冰凍圈觀測研究站副站長謝昌衛研究員提出了從庫賽河向那棱郭勒河跨流域調水的方案,以期徹底解決鹽湖水患問題,並造福柴達木盆地。

  可可西裏鹽湖又稱“新生湖”,位於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西部、崑崙山脈南側,屬可可西裏腹地,海拔在4400米以上。

  謝昌衛介紹説,可可西裏鹽湖面積急劇擴大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9月,鹽湖上游的卓乃湖潰決,卓乃湖、庫賽湖和海丁諾爾湖由內流湖變成過水湖,湖水最終進入最東邊的鹽湖,導致鹽湖面積短期快速擴大,目前鹽湖東南岸距離青藏公路只有8公里。一旦鹽湖溢水潰決,後果不堪設想。

  從2016年開始,謝昌衛團隊進入可可西裏鹽湖區域,關注鹽湖水位上漲,對鹽湖水位進行連續監測。數據顯示,可可西裏鹽湖從2016到2019年,湖泊水位上漲了10米,目前水位仍在持續上漲。

  謝昌衛曾多次呼籲,希望青藏鐵路管理部門、青海省政府、三江源國家公園等相關單位組織有關專家會商治理辦法,儘快開展鹽湖潛在的湖水外溢途徑地質條件調查,利用這一地區的長期監測資料,提出治理方案,及早啟動工程措施。今年7-8月份,青海省水利部門在鹽湖區完成了疏浚引流工程,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無法徹底化解鹽湖水患威脅。


2019年4月,謝昌衛和博士研究生在庫賽河測量流速(受訪者供圖)

  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人才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項目以及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項目等重大項目的聯合支援下,謝昌衛提出了從庫賽河向那棱郭勒河跨流域調水的方案。

  10月9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的有關專家對該方案進行了論證。論證會上,謝昌衛就鹽湖水患問題的現狀、跨流域調水路徑的選擇、可調水量估算方法、調水的必要性和調水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等進行了介紹。

  該跨流域調水方案計劃在庫賽河中游某段掘開庫賽河與那棱郭勒河一無名支流之間低緩的分水嶺(高差僅40多米),人工開挖5至6公里長的渠道將庫賽河改道匯入低於庫賽河谷地60米的那棱郭勒河支流。匯入那棱郭勒河的水量,將會被建設中的“那棱郭勒河水利樞紐”工程引向格爾木市和茫崖、冷湖等地的油田和礦區。在引走部分上游來水後,鹽湖的水位上漲將會停止,不再對青藏鐵路和公路造成進一步的威脅。

  謝昌衛介紹説,柴達木盆地長期以來有“聚寶盆”的美稱,然而,盆地大部分地方極端乾旱,水資源匱乏嚴重制約著資源開發和生態文明建設。該工程不但可以徹底化解鹽湖水患對青藏鐵路、青藏公路的威脅,而且可以為乾旱的柴達木盆地每年貢獻4至6億方淡水。輸入水量將佔柴達木盆地現有河川總徑流量的10%左右,如果按全國萬元GDP平均用水量600立方米計算,能夠每年給柴達木盆地帶來數十億到上百億元的經濟效益。

  謝昌衛説,在世界所有跨流域引水工程中,該工程屬於投入工期最短的大型引水工程,施工形式較為簡潔。這一工程的引水量和經濟效益可與著名的“引大入秦”跨流域調水工程媲美,而工程量和工期均遠少於後者,具有可操作性。

  中國科學院“美麗中國”戰略先導專項項目六首席研究員丁永建建議,將該調水工程項目命名為“除患引水入柴”工程,並建議進一步對可調水資源量、調水工程對凍土環境的影響等進行深入研究。

      (作者: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