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推廣打響精河枸杞品牌

發佈時間:2018-12-25 11:03:27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李娜 余河新 佟金權丨責任編輯:李雯

小小枸杞還成為精河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産業之一。目前,精河縣枸杞種植面積從30年前的2萬餘畝增加到17萬畝,優良品種使用率從以前的10%提高到90%以上。

小小枸杞已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精河縣的一張名片。2015年11月,精河縣13萬畝枸杞種植基地獲批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2017年6月,歐盟正式發佈公告,將“精河枸杞”納入首批100個與歐盟地理標誌保護産品交換中的農産品。

小小枸杞還成為精河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産業之一。目前,精河縣枸杞種植面積從30年前的2萬餘畝增加到17萬畝,優良品種使用率從以前的10%提高到90%以上。

這一切離不開精河縣枸杞協會會長、縣枸杞産業發展局高級工程師趙玉玲30年來對枸杞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工作的執著堅守。為攻克新疆枸杞生産中的實際問題,她示範推廣的枸杞資源鑒定、枸杞嫩枝繁育、枸杞機械化栽培等多項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準,輻射帶動受益農民近1.9萬戶。    

趙玉玲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精河縣種植的枸杞苗木主要從寧夏引進,種植成本比較高。趙玉玲就和同事們從苗木繁育關鍵技術入手,積極推廣枸杞倒催根育苗技術、滴灌育苗技術、枸杞營養袋、穴盤嫩枝育苗技術等。她帶領科研團隊選育了本土枸杞新品種5個、新品係7個。枸杞新品種推廣種植後效果良好,得到了農民的認可和好評,目前已改造更新老枸杞園8萬畝。

在趙玉玲的努力下,目前,精河縣枸杞硬枝扦插、嫩枝扦插的成活率已從過去的20%提高到85%以上。全縣建成符合集約化、規範化、標準化種植技術要求的枸杞有機出口種植基地1000畝,建立綠色枸杞示範基地2000畝、枸杞生態健康果園200畝。精河縣還組織成立了枸杞規範化育苗合作社、企業5家,年均繁育枸杞優良苗木500萬株,年創收1200萬-1500萬元。

隨著枸杞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科技創新及普及成為推動枸杞産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從2008年開始,趙玉玲組建新疆枸杞科技服務團隊,邀請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學等數十家科研院所的專家組成了56個技術專家科技服務團隊。趙玉玲還積極組織行銷大戶研發枸杞鮮果烘乾設備和技術,示範推廣枸杞制幹設備352台(套),年烘乾枸杞乾果8000余噸,每公斤增值5元,共增收400余萬元,解決了陰雨天和秋季枸杞制幹困難問題。她還帶領科研團隊示範推廣光電色選設備20台,通過加工設備的改進,使枸杞産品色澤度提高了10個百分點,保證了枸杞色澤度的一致性。目前,趙玉玲共獲國家專利13項,均為枸杞機械産品技術專利,精河縣枸杞種植綜合機械化率達83.5%。

近年來,精河縣為推進枸杞産業規模化、規範化發展,採用“加工企業+服務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合作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全縣組建枸杞專業合作社25家。趙玉玲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構建“新品種示範推廣、種苗繁育-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枸杞産品初加工-創新種植模式-創新行銷模式”枸杞全産業鏈。全縣組織建立了10個枸杞統防統治服務隊,引入兩家國內知名枸杞科技服務公司,採取“合作社+銷售企業+電商+農戶”的行銷運作模式,把枸杞生産和銷售結合起來,達到枸杞優質優價的目的,從根本上解決枸杞農殘超標和銷售脫節的關鍵問題。趙玉玲帶領科技人員大力推廣枸杞新品種配套栽培、高效節水滴灌、機械化栽培、生物防控、鹽鹼脅迫提質增效、烘乾制幹、分級包裝、品質檢測等8項技術,技術到位率達100%,畝均增收20%以上。

“普及枸杞科技僅靠科技人員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要培養一批鄉土科技人才,從根本上提高枸杞種植戶的科技素質。”這是趙玉玲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近年來,趙玉玲充分利用自治區“百千萬培訓計劃行動-林果科技進萬家”、科技之冬、科技三下鄉、自治州新農村建設“百人宣講團”宣講活動等時機,舉辦枸杞示範田田間管理現場會358次。她還按枸杞農事生産季節向枸杞種植戶傳授整形修剪、土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領,把技術落實到每個種植戶和生産環節上。目前,趙玉玲已帶領科技人員舉辦枸杞生産技術培訓班553期,有效提高了枸杞種植戶的科技素質,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枸杞栽培能手。

致力於枸杞新品種、新技術研發及推廣工作30年,趙玉玲主持承擔各類項目38項,編寫新疆地方標準5項,主持制定精河縣林業中長期規劃16項、枸杞産業規劃12項。作為縣枸杞協會會長,她先後25次組織會員赴寧夏、青海進行考察學習,組織枸杞加工、行銷、種植、專業技術人員座談,對精河枸杞發展提出了50多條合理化建議。

(原標題 趙玉玲:科技推廣打響精河枸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