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人參”助草原雞遠走高飛

發佈時間:2018-12-07 10:25:52丨來源:新華社丨作者:高晗丨責任編輯:李雯

在新疆天山山區,他喂雞用的飼料與眾不同,其摻入了人稱“小人參”的黃芪。因養殖週期長、果園散養、中草藥強體,市場上很搶手。

12月的新疆伊犁河谷,一場風雪之後,天濛濛亮張智軍就鑽進雞舍,將大盆的“養生餐”帶給急切等食的5000多只黑雞。

張智軍是新疆特克斯縣齊勒烏澤克鎮巴喀勒克村的一名“雞司令”。在天山山區,他喂雞用的飼料與眾不同,其摻入了人稱“小人參”的黃芪。

巴喀勒克村是牧業村,530多戶村民大多從事畜牧養殖。駐村的工作隊了解到,因地勢高、光照足,適合黃芪生長,鄰村的阿克奇村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到上千畝。而黃芪在加工過程中,會産生大量利用不了的殘渣。工作隊隊長吾拉木江·沙吐哈力有了新想法:新疆冬季氣溫低,能不能將黃芪殘渣添到飼料中,增強雞群體質,同時提高雞肉品質,適應市場需要。

經多方溝通聯繫,工作隊請來一家農林科技公司,在村裏建起草原雞養殖基地。今年4月,公司陸續引進5萬多只“良鳳黑雞”,並聘請獸醫員和技術員常駐村裏,引導村民用中草藥養雞。

“將一定比例的黃芪、玉米、豆粕混合起來,這樣喂食草原雞效果最好。”依據養雞心得,張智軍列出了“養生餐”配方。其實村民大都據此養雞,這早就不是他的獨家秘訣了。

一隻雞要養足180天,重約2.5公斤才能面向市場銷售。進村的企業註冊了“雪域吃貨”品牌,利用電商直營、展銷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讓草原雞遠走高飛。為了讓消費者吃得放心,企業還給每一隻雞建立了身份證制度,實行品質網路追溯。

10月,第一批長成的3萬多只草原雞上市,因養殖週期長、果園散養、中草藥強體,市場上很搶手。記者了解到,經過屠宰包裝後,一隻草原雞賣到了168元,收益很高。

黃芪種植、殘渣喂雞、雞糞入地……“種養結合”讓天山山區的村莊發生了新變化。“去年巴喀勒克村每人平均收入超過了1萬元,今年靠特色養殖預計每人平均增收1000元。”吾拉木江·沙吐哈力説。

不僅如此,有了企業引領,村民從習慣放養大畜到養殖草原雞,超載過牧的情形大大減少,山區草原的生態得到改善,收入還明顯增加。村裏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阿爾肯·馬拉力別克過去以放牧為生,現在在草原雞養殖基地務工,每月就有3000元收入,像他這樣實現穩定脫貧的村民還有50多戶。

(原標題:“小人參”助草原雞遠走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