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鋪就基石:十八大以來草原生態保護建設

2017-11-10 13:53:10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白鋒哲 呂珂昕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5年來,各級草原部門不畏艱難、開拓創新,從草原保護、建設、利用到基礎支撐,工作全面開花、亮點突出,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為美麗中國鋪就著綠色基石。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草原牧歌總能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從“五位一體”總佈局的戰略高度出發,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理念,將草原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這是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力度最大的5年,是草原畜牧業轉型發展最快的5年,也是牧民增收最多的五年。5年來,從西北蒙甘寧到南方草山草坡,從若爾蓋大草原到伊利河谷,從川藏高寒牧區到溫帶草原牧場,我國廣袤遼闊的草原正在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風采。

5年來,僅中央財政投入的草原生態保護建設資金就超過1000億元,草原生態修復速度明顯加快,持續惡化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全國重點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載率累計下降15個百分點;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産量連續6年超過10億噸,實現穩中有增;2016年,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4.6%,較2011年提高3.6個百分點。

5年來,各級草原部門不畏艱難、開拓創新,從草原保護、建設、利用到基礎支撐,工作全面開花、亮點突出,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為美麗中國鋪就著綠色基石。

管護好草原這片綠——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為草原生態建設確定全新戰略定位

我國草原面積近60億畝,與森林、農田共同構築起內陸綠色生態空間。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要求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面積比重最大、是森林耕地總和的草原,毫無疑問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主陣地。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8大制度、47項具體改革任務,其中明確由農業部牽頭或參與的草原改革任務有20余項,其他的改革任務也大多與草原有關。

“我們要瞄準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這一目標,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把每一畝該保護的草原堅決保護好,把該建設的草原切實建設好。”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多次強調,要堅定做好草原工作。

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草原保護建設力度不斷加大。5年來,全國已劃定基本草原35億多畝,約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58%,承包草原達43億畝;中央財政投資100億元,在13個省區連續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投入20億元資金,啟動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進行沙化草地治理;大幅提高退耕還草投資標準,投入23億元資金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項目。同時還啟動實施了西南岩溶地區草地治理、已墾草原治理等工程,寧夏雲霧山草原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監測數據顯示,草原重大治理工程區內,植被蓋度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牧草高度提高40%以上,鮮草産量提高50%以上。

“以前養羊越多,草長得越不好,越是掙不了錢。”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巴彥寶力格蘇木的牧民畢力格巴圖説,“現在草場恢復了,牧草又密又高,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遼寧省北票市上園鎮勿拉草村村民馬萬昌説:“這兩年,大黃風沒了,霧霾沒了。以前冬天颳風都是帶沙的,現在好多了,山變綠水變清。過去下雨,水一下山,都是通紅的,現在山上的水基本下不來了。”

發展好生態型現代草牧業——

綠色發展理念和“兩山”論有效破解草原保護與開發矛盾

曾經,超載過牧、亂採濫挖、工礦開發現象嚴重,不僅破壞了草原生態環境,而且破壞了持續發展的根基,成為慘痛的歷史教訓。

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成為處理草原保護與發展矛盾的一把金鑰匙,“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的綠色發展理念為牧區指明瞭方向。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草原補獎為核心的一系列草原新政的持續實施,基本扭轉了過去草原利用無序、開發無度、嚴重過牧的狀態,堅持‘生産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方針深入人心,草原生産方式正從粗放型向生態型草牧業轉型。”

草原利用更加科學合理。從2016年開始,國家啟動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完善優化政策內容,提高草原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標準,加大績效獎勵力度,擴大政策實施範圍。2016年草原生態補獎政策資金投入達到187億元,比上年增加21億元。禁牧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在草原牧區全面實行,草原禁牧管理和草畜平衡管理面積分別達到12億畝和26億畝。

草牧業健康快速發展。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要加快發展草牧業”。農業部啟動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重點進行糧改飼、種養結合、金融服務支撐等試點示範,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草牧業發展模式。在北方10個省區啟動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建設高産優質苜蓿示範片區。在10個省區開展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合理開發利用南方草山草坡資源。在“鐮刀彎”和黃淮海地區的17個省區實施糧改飼試點。草牧業加快發展,全國牧草種植生産穩中有升。目前,全國保留種草面積超過3億畝。

依託草原補獎政策,牧民的政策性收入顯著增加。在這個過程中,牧民的草原保護意識從“要我保護”向“我要保護”轉變。生産過程更加綠色了,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型草牧業逐步形成。

“補獎政策實施前,我養了170多頭牦牛,自己也想減,可又怕影響收入。”四川省紅原縣安曲鎮哈拉瑪村牧民澤布丹澤布丹説,“但實踐證明,適度放牧後,草原生態恢復了,減畜反倒增收了。”

做好草原工作這篇大文章——

按下快進鍵,草原監測、執法、防火等齊頭並進邁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間,草原工作按下快進鍵,各項工作齊頭並進邁上新臺階。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主任李偉方介紹説:“5年來,草原監測工作機制不斷完善,草原執法監督能力不斷提升,草原違法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草原防火、草原徵佔用管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數據清、情況明、資訊準,是草原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基礎。5年來,草原監測能力持續提升,基礎支撐能力日益增強。每年編制發佈全國草原監測報告,在行業內外均産生較大影響。在10多年數據累積和工作方法創新的基礎上,發展出“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這項與“森林覆蓋率”同等重要的監測指標,進入到國家戰略性文件當中。“到2020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要達到56%”,已寫入國民經濟“十三五”規劃、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指標,作為由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生態文明建設重大目標任務,將對省級黨委和政府進行考核,這是草原工作的一項重大突破。

近3年草原防火基建投資近8億元,是前10年投資總和的兩倍,初步建立了部、省、市、縣四級聯通的草原防火應急指揮平臺,極高和高草原火險區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站建設率由40%提高到70%,防火物資裝備水準大幅提升。全國共立案查處各類草原違法案件8萬餘起,農業部連續4年對破壞草原資源的35起典型犯罪案件進行通報曝光。

草原論壇已成為中國生態論劍的重要平臺和農業領域的品牌論壇,為草原政策創設、制度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援。推出“草原衛士”公益電影,傳唱草原監理行業歌曲,開展草原普法宣傳、種草綠化、生物多樣性保護、防災減災、禁牧休牧等現場宣傳活動,使得草原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然而,草原之美並非一日之功,草原生態環境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草原保護建設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我們堅信,在綠色理念引領下,草原工作必將為美麗中國鋪就更加亮麗的綠色,我們必將擁有更加美好的綠色家園。

(作者:白鋒哲 呂珂昕)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