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要聞>

中外媒體七問內蒙古 聚焦北疆風景線

2017-03-08 16:35:1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3月6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舉行全團會議並向境內外媒體記者開放。

3月6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舉行全團會議並向境內外媒體記者開放。

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鳳凰衛視、《南華早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中國旅遊與經濟電視臺和美國彭博新聞社、英國路透社、英國經濟學家週刊、日本共同社等國內外30家中外媒體的70多名記者到會旁聽並採訪。

中外記者提出的7個問題,李紀恒、布小林、常軍政、秦義、張利平、費東斌等代表一一作答。會上發出哪些內蒙古好聲音?中外媒體記者又搶到了哪些“幹貨”?

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月在內蒙古考察時,要求內蒙古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請問去年11月份召開的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在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方面有哪些部署和舉措?未來又有哪些新的發展思路?

3月6日下午,在內蒙古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李紀恒代表回答記者提問。(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袁永紅攝)

李紀恒代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的重要講話,是為內蒙古“量身定制”的行動綱領,我們堅持把講話精神作為內蒙古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針,全面、具體、深入地貫徹到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當中,貫徹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

首先,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的主題就旗幟鮮明地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這個主題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其次,黨代會提出的發展總目標就落在總書記對我區的殷切期望和明確要求上。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新征程、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第三,黨代會確定目標任務、發展定位、思路舉措等,都充分體現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主要包括:切實抓好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和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堅決守住發展、生態、民生三條底線;努力保持地區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積極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産業體系,一核多中心、一帶多軸線的新型城鎮體系,富有特色、具有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適應發展、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網路體系;強力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著力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産加工基地、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基地、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和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加快推進鐵路網、公路網、航空網、水利網、市政網、能源網、資訊通信網七大網路體系建設;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數據雲計算、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七個戰略性新興産業;切實推動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轉變、民主法治建設實現新進步、文明和諧水準實現新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實現新提高、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新改善。

我們深刻認識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在實踐中持續推進、不懈努力、久久為功。今年1月,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會議專門就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相關重大問題進行了研究部署,自治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就進一步學習貫徹講話精神開展了集體研討,通過再學習再研究、再動員再部署、再加力再出發,推動講話精神更加深入地在我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具體工作中,我們一項一項抓好推進落實。

如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問題,去年11月7日,我們在北京召開大數據産業推介會,正式啟動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現場共有1000多位客商參加,簽訂了總投資額達800多億的合作協議,目前全區大型數據中心伺服器裝機能力達90多萬台,力爭到2020年達到300萬台以上。

如加快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今年2月27日,我們在北京舉辦自治區政府與央企和金融機構合作懇談會,有近1000位客商和160多家企業參加,當天上午就簽訂88項合作協議,投資額達4020億元人民幣,主要是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産業建設項目。目前,我們啟動建設了和林格爾新區,正在積極籌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和第二屆中蒙博覽會,“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開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問題,全區各級黨員幹部撲下身子抓落實,以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以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確保到2020年如期實現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

我們堅信,只要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好,內蒙古的明天就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今年1—2月份,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平穩健康向好,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8.1億元,同口徑增長7.5%。其中,稅收收入239.2億元,同口徑增長24.0%;非稅收入78.9億元,下降23.4%。

如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請問內蒙古自治區打算如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3月6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舉行全團會議。本次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來自國內外30家中外媒體的70多名記者到會旁聽並現場採訪。(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袁永紅攝)

李紀恒代表:做好內蒙古工作,關鍵要從嚴管黨治黨。我們將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

一是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加快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旗幟鮮明講政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全面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三是從嚴選拔任用、管理監督幹部,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確保幹部使用做到“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風清氣正”。

四是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實施“北疆先鋒”工程,紮實推進農村牧區、城鎮社區、機關、國企、高校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領域黨建工作,確保黨建工作接天線全覆蓋、接地氣深紮根,全面提高基層黨建工作水準。

五是正在研究制定《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作風建設的意見》,使之更嚴、更實、更具約束性和操作性,毫不放鬆地抓好作風建設。

六是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加大巡視力度,全面推行盟市、旗縣巡察制度。堅持有案必查、有案徹查,“老虎”“蒼蠅”一起打,保持懲貪治腐的高壓態勢,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新一屆自治區黨委已全面啟動新一輪巡視工作,對各盟市、旗縣、區直各委辦廳局及企事業單位有計劃、全覆蓋地開展巡視,同時啟動對旗縣、蘇木鄉鎮、嘎查村及基層單位的巡察工作。中央第二巡視組正在對我區進行巡視“回頭看”,我們將全力配合巡視組做好工作,更好地發現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作。自治區黨委要堅持做到以上率下,堅決做到廉潔自律,切實防止“燈下黑”現象。

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有何進展?

新華社、新華社客戶端記者:內蒙古能源和礦産資源豐富,資源型産業所佔比重較大。請問近年來內蒙古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方面有哪些進展?

3月6日下午,在內蒙古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布小林代表回答記者提問。(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袁永紅攝)

布小林代表:這些年,內蒙古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

一是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培育發展起來一批新興産業,包括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其中,大數據伺服器裝機能力達到90多萬台,居全國首位,去年內蒙古被列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新能源已經佔到全區電力總裝機的30%以上,風電裝機2500多萬千瓦,居全國首位;光伏發電630多萬千瓦,居全國第四。

稀土産業總産值佔全國30%以上,成立了包頭稀土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等多家研發機構,包頭市被列為全國稀土産業轉型升級試點城市。

單晶矽的産量和工藝技術,以及玉米生物制藥的裝備水準,都領先於全國。

還有就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2016年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2.5%,比2012年提高了8個多百分點。旅遊、金融、快遞、資訊等服務業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二是推進資源型産業升級。重點是延長資源型産業鏈,推進資源轉化增值。內蒙古煤炭儲量和産量都居全國前列,這些年我們大力推進煤炭清潔利用,重點是煤炭就地轉化為電,由向區外輸煤變為輸電,現在全區火電裝機7600多萬千瓦,居全國第一,煤電一體化比重達到90%以上,煤電鋁一體化比重達到70%以上。同時,發展現代煤化工,包括煤轉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等,規模和技術在國內都是領先的。煤炭佔工業的比重,2012年是31%,現在已經下降到22%。

內蒙古草原、森林、耕地資源豐富,有發展綠色農牧業的獨特優勢,形成了乳品、羊絨、牛羊肉、玉米、小麥、水稻、番茄等生産加工産業,全區具有綠色、有機、無公害産品認證的農畜産品1743個,經農業部認證的有機食品産量430多萬噸,居全國第一。

雖然內蒙古的農畜産品品質高,但是目前初級産品比較多,精加工的産品少。這些不足是今後的發展潛力,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了部署,提出增加優質綠色農産品供給,對於內蒙古來講是重要的機遇。

三是突出創新引領。目前,全區已經建立起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4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95家,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5%。

內蒙古發展起來的優勢産業,都是與創新分不開的。比如,煤化工産業規模和發展水準全國領先,核心是擁有100多項專利技術;還有電力産業的快速發展,也得益於空冷機組、特高壓輸電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

儘管內蒙古有了較快發展,但是與其他省市相比,我們在科技創新綜合能力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2016年自治區召開三次會議研究部署創新發展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是要把科技創新的短板補上來。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按照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2016年退出鋼鐵産能291萬噸,退出煤炭産能330萬噸,同時大力推進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使部分行業市場供求和市場預期有了積極變化,企業也更加重視産品品質和技術創新。今年,我們要繼續化解過剩産能,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品質、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堅決退出不合規、不達標産能,完成55萬噸鋼鐵、120萬噸煤炭的去産能任務,並做好其他行業的去産能工作。

2016年我們在經濟領域形成了40多項改革成果,自治區一次性下放行政權力196項,公佈了政府權力、責任等“八張清單”,還通過“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等改革,使企業平均註冊時間從26天縮短到3天。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內蒙古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數量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改革的推進,優化了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加快基礎性、關鍵性重大改革作了部署,其中第一項就是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放管服”改革,強調這是政府自身的一場深刻革命。我們將按照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激發更大發展活力。

五是堅持綠色發展。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也是眾多江河水系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我們,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按照中央要求,我們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節能減排緊密結合起來,著力推動生産方式綠色化,“十二五”期間,我們提前一年完成了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後産能目標,2016年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國家年度考核目標任務。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草原植被蓋度達到44%,接近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水準;森林覆蓋率也明顯提高了,達到了21%。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們一定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綠色內蒙古、美麗內蒙古。

如何建設北部邊疆的綠色生態屏障?

中央電視臺記者: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價值,生態是內蒙古的責任和潛力。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內蒙古提出要“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內蒙古如何發揮豐富綠色資源優勢,真正讓內蒙古成為祖國北部邊疆的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給我個提問機會。(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于濤攝)

常軍政代表:內蒙古地處我國北部邊疆,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特別是草原、森林、濕地面積均居全國前列。這些豐富的綠色資源,是我區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區的突出優勢。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強調,“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也關係東北、華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要求我區“大膽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幾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價值,生態是內蒙古的責任和潛力。自治區的發展要以綠色化為引領,促進綠色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融合互動。要求各級黨委、政府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牢固樹立總書記講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

二是堅決守住生態底線。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時,通篇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凡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不符合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的一律清退出局。目前,自治區正在啟動“十三五”規劃戰略環評工作。通過建立總量與強度“雙控”指標體系,倒逼産業結構優化,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下一步,自治區將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援力度,全力實施好“六大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努力構建“三屏四區”生態安全屏障。同時,落實好草原生態補獎政策,讓廣大群眾在保護生態中得到實惠。

三是鐵腕整治環境突出問題。自治區堅決貫徹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持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重大戰略任務。自治區制定了《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也是全國首個以省級黨委、政府名義下發的關於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的文件,要求各地落實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按照國家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自治區出臺了相應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分解了目標任務、細化了具體措施、明確了責任分工。自治區已加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前年又與寧夏簽訂了加強環境保護合作備忘錄。重拳出擊,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

四是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書記囑託我區先行先試的三項改革全面推進。目前自治區已擬定了《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總體方案》,下發了《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試點實施方案》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並在6個盟市開展了試點。目前,幾項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如何打造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

《光明日報》記者:我們都知道,壯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文化是內蒙古發展旅遊業的重要資本。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提到“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閒、全域旅遊”,內蒙古今後在適應大眾旅遊時代、打造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方面將採取哪些新舉措?

  聚焦現場。(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于濤攝)

秦義代表:我是來自一個被世界傳唱、壯美神奇的地方——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代表。很多媒體朋友都注意到,今年2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組織召開的全區首屆旅遊發展大會就是在呼倫貝爾舉辦的。去年,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六大基地建設,其中明確指出要把內蒙古建成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這次旅遊發展大會就是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的重要舉措。

李紀恒書記和布小林主席從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2月份,分別3次到呼倫貝爾進行深度調研。李紀恒書記講到,內蒙古的旅遊四季都是好季節,每天都是好日子。這次大會就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們思想上對待旅遊的誤區——將七八月份當做旅遊最佳時間。以這次會議作為起點和契機,內蒙古將深度實施全域旅遊、加快發展四季旅遊。

第一,發展四季遊,要做強夏季。去年到呼倫貝爾的旅遊人數接近1600萬,僅夏季就超過了1000萬。但是,呼倫貝爾在夏季景區的品牌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基本服務、旅遊秩序、行業管理等方面還存在差距,我們把改善和提高夏季的旅遊秩序、提升服務水準作為旅遊業新發展階段的主攻方向,爭取把呼倫貝爾大草原已經享譽中外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第二,發展四季遊,要做熱冬季。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把冷資源做成熱産業。2月20日,布小林主席陪同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茍仲文調研時,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對呼倫貝爾的雪上資源優勢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事實上,內蒙古東部除了冰雪資源外還有豐富和獨特的地域文化資源。再加上這幾年競技冰雪旅遊的持續發展,我區冬季冰雪旅遊的獨特優勢不斷凸顯。

第三,發展四季遊,要做活春季和秋季。呼倫貝爾有著包括草原、森林、濕地、河流等綜合的生態結構,這裡的春季鮮花遍地,秋季五彩斑斕。

全域旅遊是一個系統工程。自治區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旅遊+”,涉及到鄉村、城鎮、扶貧、科技、教育、交通等十幾個重點領域,針對“旅遊+”的推動發展,各地都在加快組織實施。

在安全生産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天大地大,安全生産最大。內蒙古作為資源大區,請問在安全生産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取得的成效如何?

  答案共用。(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于濤攝)

張利平代表:正如你所講的,內蒙古是資源大區,一是國土面積大,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二是礦産資源多,礦産種類多,全區共有4300個礦山。隨之而來的是安全生産壓力大,風險也比較大。

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安全生産的系列決策部署,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於安全生産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牢固樹立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意識,加強安全生産工作,使全區安全生産形勢總體平穩。2016年全區各類安全生産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繼續保持“雙下降”,同比分別下降了8.84%和7.39%。截至去年11月底,連續5年保持未有特別重大安全生産事故的記錄。

令人痛心的是,去年赤峰寶馬礦業發生了“12·3”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發生後,自治區黨委、政府立即行動,舉一反三,密集部署和強力推動安全生産工作,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一是全面進行安全生産大檢查。12月5日,自治區召開了安全生産大檢查動員部署會,對安全生産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12月7日,李紀恒書記、布小林主席親自帶隊,抽調24名省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參加,組成12個督導檢查小組,分赴12個盟市實地督導檢查安全生産。目前,這項工作還在進行中。

二是完善制度體系,為安全生産立規矩。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及時出臺了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産工作的決定》,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對《自治區安全生産條例》進行了全面修訂,近期將出臺。

三是層層傳導壓力,進一步壓實責任。目前,自治區黨委、政府已出臺《落實安全生産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暫行辦法》《落實生産經營單位安全生産主體責任暫行規定》《有關部門安全生産職責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産責任體系。

四是加強安全生産資訊化建設。2017年2月自治區政府出臺了《全區安全生産資訊化建設指導意見》,運用資訊手段對安全生産實時監測、監控、預警、預報。

五是深入開展“安全生産執法年”活動。把今年定為安全生産執法年,堅持“嚴”字當頭,綜合施策,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環節進行專項整治。

六是結合生態環境整治,大力整頓行業秩序。對生態保護區內的各類礦山,進行該退出的退出,該整治的整治。

怎樣打贏脫貧攻堅戰?

《經濟日報》記者:當前內蒙古還有不少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下一步內蒙古將採取哪些有力措施,打贏脫貧攻堅戰,兌現決不讓一個困難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的莊嚴承諾?

  爭相提問。(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于濤攝)

費東斌代表:烏蘭察布市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自治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去年,烏蘭察布市共計投入扶貧資金51.7億元,使245個貧困村、1.4萬戶、3.08萬人脫貧,今年再減貧3.7萬人,到2019年基本完成減貧任務。面對艱巨的任務,我們主要是在精準上下功夫,精準的關鍵是對症下藥。針對致貧原因、脫貧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

第一,對那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突出産業扶貧。我們結合馬鈴薯、肉羊生豬肉雞等産業基礎,依託154家規模以上農畜産品加工企業,探索出了6種“緊密”型利益聯結關係,可輻射帶動6.7萬貧困人口。還實施了金融“富民貸”,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政府鼓勵他們用好扶貧貸款。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由當地政府擔保,為貧困戶提供貸款,貸款全部以股金形式用於企業經營,企業負責還貸,政府給予貼息。

第二,對於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貧困村,大力推進易地搬遷。在“十三五”期間,對2000個30戶以下的散、小、遠、貧自然村進行整合搬遷,將人口轉移到中心村、互助幸福院、城鎮和産業園區。針對農村牧區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充分利用閒置校舍等場所,通過政府出資或社會捐助等方式集中建設互助幸福院418處,將60歲以上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就近搬遷到互助幸福院。

第三,對因子女上學致貧的貧困群眾,全力抓好教育扶貧。全市1.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實現從小學到高中全部免費就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補助標準。幫助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結合大數據産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呼叫外包業務,去年新增就業崗位1.6萬個,今年準備增加2.6萬個。

第四,對因病致貧的貧困群眾,著力推進健康扶貧。烏蘭察布市有42%的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卓資縣在實踐中探索建立了貧困慢性病患者用藥保障機制。組織家庭簽約醫生為慢性病患者送醫送藥到府,所需藥品統一採購,只收取貧困人口5%的自付部分,其他費用統一由鄉鎮衛生院和醫保直接結算。

第五,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除了利用土地流轉、貸款入股外,利用社會保障兜底。加大對60周歲以上未納入低保、喪失勞動能力、失去生産條件和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群眾的救助,對符合繳費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養老保險每人每年補助100元。2016年,通過一卡通發放農牧民補貼36.7億元,涉及農村低保、退耕還林、糧食直補等101項補貼資金。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