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旅遊>熱點新聞>

羌塘草原 萬類霜天競自由

2016-11-03 09:11:20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深秋的羌塘草原,已經寒氣逼人。皚皚雪山下的湖畔,成群的藏野驢、藏羚羊,正盡情地享用入冬前的最後一片青草。

  深秋的羌塘草原已有寒意。記者 扎 西攝

深秋的羌塘草原,已經寒氣逼人。皚皚雪山下的湖畔,成群的藏野驢、藏羚羊,正盡情地享用入冬前的最後一片青草。

“這兩年,在公路邊就可以看到成群的野牦牛、藏野驢、藏羚羊,甚至還可以看到棕熊,這在六七年前是難以想像的。”西藏自治區雙湖縣林業局幹部次仁達吉説,近年來政府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科學合理利用草地生態資源,不但讓羌塘草原重新成為野生動植物自由生存的家園,也實現了保護生態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雙贏”目標。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

羌塘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北方高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在申扎縣境內查藏湖的鳥島上,棲息了上萬隻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鳥類,它們完全不理會站在湖畔的人。

“我們這裡的動物不怕人。”如此的和諧狀態,正是精心保護的結果。

曾經,隨著貫穿西藏自治區北部公路的修建,進入草原的商業性盜獵者越來越多,以前遍佈羌塘高原的野牛種群甚至被獵殺到了絕跡的邊緣。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羌塘草原上的盜獵現象尤其猖獗。“太殘忍了,整片草原都要被染紅了。”那曲林業局的一位老同志回憶起當年近400隻藏羚羊被獵殺的慘烈情景,仍義憤填膺。

為了保護這片高原凈土和棲居於此的生靈,1993年,西藏自治區建立了羌塘自然保護區。2000年,羌塘自然保護區被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近30萬平方公里。同時,那曲地區還在保護區內推行野生動物保護行政領導責任制,建立以鄉村為基礎,自下而上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體系,先後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成了那曲管理局和多個管理站,加強反盜獵工作。

那曲還整合各種資源,加強與阿裏地區和青海、新疆有關方面的合作,開展了“候鳥行動”“藏羚羊保護專項行動”等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動。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現在草原上大規模盜獵現象基本絕跡。

400多名農牧民搶著當野生動物保護員

“在野保員和廣大農牧民參與下,羌塘草原的野生動物保護取得明顯效果。”那曲地區林業局局長米瑪次仁説,那曲地區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長。初步統計顯示,目前在那曲地區生活的藏羚羊種群數量達到15萬多只,藏野驢8萬多頭,野牦牛1萬多頭,黑頸鶴6000多只。

如今,在藏北能成為一名野生動物保護員,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許多牧民爭著搶著給鄉里打報告,申請當野保員。

雙湖縣雅曲鄉牧民嘉聶從2008年就開始擔任這個在他看來很神聖的職位。整個雅曲鄉像嘉聶一樣的野保員有十幾個。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自己負責的區域內,對野生動物進行巡護,保護它們不受傷害,並監測它們的種群數量和生活習性。除此之外,他們還負責向村民們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知識。而在整個那曲地區從本地農牧民群眾中選聘的野保員有400多名。

不過,隨著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增加,雪豹、棕熊等野生動物不時進入人們的視野,甚至偶爾襲擊家畜、傷人。對此,西藏于2006年啟動了野生動物肇事損失補償工作,對受害農牧民予以補償。近年來,僅那曲地區落實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政策,就累計向農牧區民眾兌現補償資金達1億多元。與此同時,林業部門還開展了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商業保險試點工作。

為野生動物騰空間,減畜157萬綿羊單位

由於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羌塘的植被極其脆弱,一旦受到破壞就極難恢復。為了給野生動物騰空間,保護草原植被,近年來,那曲地區積極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先後共減畜157萬綿羊單位。

截至2015年底,已經兌現補獎資金25億元,僅2015年就有45萬群眾從中受益,每人平均增收1300元。補獎工作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那曲畜牧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了牧民收入與草原生態環境保護雙豐收。從今年開始,西藏自治區還將投入4800多萬元,在申扎縣等地試點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生態補償政策特別好,既保護生態又富裕了我們的生活。”班戈縣青龍鄉居民邊傑説。(扎 西)

  草原上的牧民冒雪擠牦牛奶。巴桑多布拉攝

  班戈縣草原草茂羊肥。新華社記者 覺 果攝

  雙湖縣草原上,一隻藏羚羊好奇地在記者鏡頭前駐足。記者 扎西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