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文史燦爛的烏蘭察布

2016-10-19 09:32:55 | 來源:草原文化網 | 作者:常耀宗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這裡是我國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草原文明與黃土高原文化相互交融,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交相輝映,共同積澱了烏蘭察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位於環渤海經濟圈和呼包鄂經濟地帶結合部的烏蘭察布,自古就是許多北方民族興衰更替、兵家必爭之地。
  這片神奇的土地,山巒起伏,丘陵交錯,北枕蒙古高原,中橫陰山山脈,南伸黃土丘陵。境內有黃河、水定河、內陸河三大水系,17條河流發源於此,流向四方。岱海、永興湖景區、格根塔拉草原、輝騰錫勒草原旅遊區、二龍臺國家森林公園、老虎山公園、黃旗海濕地等,令國內外遊人絡繹不絕,流連忘返。
  就是在這樣一種山水架構的自然舞臺上,演繹了悠悠烏蘭察布文明史的輝煌與燦爛、浪漫與神奇。
  這裡是我國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草原文明與黃土高原文化相互交融,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交相輝映,共同積澱了烏蘭察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遠古時期,烏蘭察布山地“森森極盛”,《史記》中謂此地民族為“林胡”。戰國時,烏蘭察布區域的大部分為趙國和匈奴的領地。西漢時,匈奴在今烏蘭察布四子王旗境內建立了中部單于庭最高政府機關。北魏前夕,拓跋、鮮卑在盛樂設立北都,建立代政權,續據匈奴故地。隋唐,突厥在今和林格爾境內建大利城進行管轄。宋至清,這裡都是北方少數民族契丹、女真、韃靼、瓦利、蒙古相繼生息之地。清天聰六年(西元1633年),四子王部落、烏拉特前、中、後三旗,茂明安部落、喀爾喀右翼部落等6個部落首次會盟于烏蘭察布,故稱烏蘭察布盟。
  烏蘭察布地域的察右前旗曾是遼代的古商道,是古代通往波斯灣等西域的必經之地,也稱西經道,各路商隊途經這裡,帶動了文化昌盛,經濟發達。此外,劉徹、李世民、康熙、王昌齡、杜甫、李賀、歐陽修等帝王名流大家亦從此路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對其大好風光、民風民俗、征戰、古跡進行了描寫和憑吊,成為歷史上的文化瑰寶。其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歌,是對烏蘭察布草原風光的真實寫照,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烏蘭察布文化遺存豐富,文物眾多,精品薈萃,古風濃郁。廟子溝、集寧路、園子溝、老虎山等古文化見證了5000餘年的文明史。這裡既有遠古文明曙光的投影,又有戰國西漢邊塞的幽遠,既傳承了金戈鐵馬的雄風,又延續著通商重地的風采……
  近代,各族人民在同中外反動勢力的鬥爭中,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有在鴉片戰爭中受到恩格斯高度讚揚的駐守鎮江的察哈爾八旗蒙古將士,有為保衛浙江鎮投海水盡節的蒙古民族英雄裕謙,有波及玫瑰營一代的“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時豐鎮的“小狀元”起義。抗日戰爭前,有震驚中外的1936年紅格爾圖、百靈廟戰役;抗日戰爭中,我黨、我軍建立的抗日根據地和在全盟境內開展的敵後遊擊戰以及解放戰爭中發生的集寧戰役都使烏蘭察布名滿天下,彪炳史冊。
  進入新世紀,烏蘭察布人繼承先輩們的豐功偉績,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正準備把“中國薯都、風電之都、國際皮革、綜合物流”四張烏蘭察布名片優雅地呈到世人面前。(文/常耀宗)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