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歌曲《敖包相會》背後的故事 99%人都不知道

2016-09-29 09:36:35 | 來源:草原文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手無寸鐵而且剛生完孩子不久,身體本就虛弱的塔木為了抓住壞人,勇敢搏鬥,失血很多,從此留下了癲癇病的後遺症。現在,這首海內外盡人皆知、人人都能唱的歌曲《敖包相會》,成為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表達方式。

十五的月亮升上天空喲,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呦嗬……”一首動人的《敖包相會》不僅描繪了草原夜空的遼闊、明朗,同時也訴説著人世間美好的愛情故事。
  這首經典歌曲中所描述的兩位相愛的男女主人公原形就是通遼市科左後旗伊胡塔鎮人。當年英俊瀟灑的男主人公烏恩如今已是81歲高齡的老人,而貌美機智的女主人公塔木已長眠于地下。當年的愛情故事見證了他們彼此許下的真摯承諾,成就一個經典的、傳世的、不朽的草原愛情故事。

  《敖包相會》問世
  1951年,年輕的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在哲裏木盟(現通遼市)參加群眾工作隊,其間,在家坐月子的科左後旗農村婦女塔木與持槍逃犯鬥智鬥勇,最終奪過逃犯所持的步槍。受這位英雄婦女的啟示,瑪拉沁夫以塔木為原形,寫出了短篇小説《科爾沁草原的人們》,歌頌新中國成立後涌現的新人物和新時代的精神。同年,這篇小説被改編成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開拍。敖包相會是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戰勝敵人後相會的一個情節,也是插曲《敖包相會》男女對唱的鏡頭。瑪拉沁夫將《敖包相會》的歌詞寫好後,交給編劇海默磋商後,又拿給影片作曲──著名的達斡爾族作曲家通福,通福建議採用男等女的形式分開唱。之後,通福在東蒙民歌《韓秀英》的基礎上進行加工,一首抒情優美的《敖包相會》曲譜就這樣問世了。1953年,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在全國上映,《敖包相會》也隨之飄向大江南北。
  難忘的愛情故事
  日前,記者在科左後旗伊胡塔鎮見到了《敖包相會》中的男主人公原形烏恩老人,由於事先打過電話預約,烏恩老人早早地就在大門口等候了。老人高高的個頭,笑容可掬,可以看得出身體很硬朗。他面色紅潤,走路腰板挺直,説話聲音洪亮,語音清晰。走進屋後,老人以蒙古族的禮節接待了記者,落座後,老人的兒媳婦便端上來炒米、奶豆腐和白糖。談到當年與妻子塔木的愛情故事,老人顯得神采飛揚,同時也透露著對妻子那份深深的眷戀之情。
  1945年冬天,兩個剛滿17歲的同齡人結婚了,兩人沒有經歷過浪漫的戀愛,他們的婚姻也只是那個時代再普通不過的包辦婚姻。烏恩老人回憶道:“那時候別説談戀愛了,連對方長得什麼模樣都不知道,只是在結婚當天揭開新娘的蓋頭才看到,那時無論美與醜你都得接受。”
  “當時您揭開新娘的蓋頭後發現新娘漂亮嗎?”“漂亮,特別漂亮。”“滿意嗎?”“滿意,相當滿意。”烏恩老人説完爽朗地笑了起來。“我們是先結婚後戀愛,不像現在的年輕人先戀愛後結婚。”塔木老人再一次開懷大笑著説道。
  烏恩老人説,他們婚後生活得非常幸福,二人感情特別深。妻子塔木性格開朗、活潑,能歌善舞,烏恩對塔木的愛是發自內心的。後來由於工作原因兩地分居,每年過春節時他們才能相見一回。
  “那時正是國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期,支援朝鮮的同時,號召人民捐款捐物,每個人都被這樣的熱情深深地感染著。當年妻子塔木抓壞人時,剛剛生完小兒子坐月子,不然也不會導致嚴重的後遺症,而且或許現在仍然活著。”烏恩老人的眼神裏充滿了對妻子塔木的深深懷念,同時對妻子當年的勇敢也充滿了敬佩之情。
  當年英俊瀟灑的小夥子烏恩是家裏的獨生子,與年輕貌美的蒙古族姑娘塔木結為夫妻後,二人恩恩愛愛、和和美美,被當地人稱為幸福的夫妻。因此,《敖包相會》這首抒情優美的情歌,演繹、見證了他們在草原上的那段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
  烏恩和塔木共生育3個孩子,大兒子在科左後旗甘旗卡鎮,如今已經從旗畜牧站退休。二兒子從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後曾經在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工作,後來到加拿大進修並定居在那裏。小兒子在科左後旗伊胡塔鎮居住,今年59歲,由於15歲時得重病導致耳聾。現在烏恩老人和小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烏恩于1951年參加工作,曾經任科左後旗計委辦公室主任、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主任等職,1988年退休。妻子塔木于1994年因病去世,塔木陪伴著烏恩走過了最為坎坷的人生旅途,給他無限鼓舞的同時,也給了他無限的感動。

  坐月子婦女勇鬥逃犯
  1951年6月的一天,當時庫倫看守所的在押人員棍都、天湖、孟日白音到看守所不遠處勞動,勞動結束後,負責看管他們的王班長騎著馬帶領他們回看守所。途中,王班長的馬鐙子斷了,於是王班長下馬查看,這時棍都走過來説道:“我幫班長看看。”沒有戒備的王班長哪知道這是棍都的詭計,就在王班長專注于馬蹬子時,棍都一把奪下王班長的步槍,當場殺害了王班長。事後,三人逃離。
  棍都先是逃到科左後旗一親戚家吃住,後又到其舅舅家躲藏。其間,庫倫公安部門聯合科左後旗公安部門全面抓捕棍都等3名逃犯。當公安人員偵查到棍都的舅舅家時,棍都躲藏起來,躲過了公安人員的抓捕。知道形勢嚴峻後,棍都趕往伊胡塔投奔另一親戚。因為一時找不到親戚家,棍都來到塔木家後窗戶前敲擊問路。此時塔木正在家坐月子,家裏只有她一個人。看到陌生人問路,塔木警覺起來。問路人頭髮很長,神情詭異,用舊毯子包裹著的步槍露著槍頭。塔木鎮靜了片刻,告訴問路人從屋門進屋來,可是棍都走到門口後並未進來,並轉身要離開。這時候,機智勇敢的塔木心想,絕不能讓這個可疑的人逃脫,於是快步上前,用力奪過棍都的步槍並與其廝打起來,同時大喊:“快來人啊,抓壞蛋!”本來心虛的棍都感到事情不妙後倉皇逃走。聽到喊聲的群眾向棍都逃跑的方向追去,未果。兩天后,公安人員在奈曼旗抓獲了棍都(後棍都被槍斃)。
  手無寸鐵而且剛生完孩子不久,身體本就虛弱的塔木為了抓住壞人,勇敢搏鬥,失血很多,從此留下了癲癇病的後遺症。

  受到毛主席表揚
  塔木的英雄事跡受到了當地政府表彰,並榮獲自治區公安廳授予的“除姦英雄模範”稱號,記一等功。塔木的英雄事跡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傳為佳話。
  塔木曾經連續幾屆參加科左後旗人代會、哲理木盟人代會、內蒙古自治區人代會。1952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57年,在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她見到了毛主席,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揚。
  文革初期,塔木因遭受嚴刑拷打,癲癇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導致全殘。由於病情原因,她所任的工作也停了下來,當時她才35歲。
  傳唱了半個多世紀
  在美麗的草原上,經常可以看到一處處用石塊壘起來的形似烽火的石堆,有的大石堆周圍還圍有一些小石堆,這就是蒙古族的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漢語的意思為“石堆”。敖包是蒙古人民心目中神的象徵,也是牧民行路的標誌。人們外出遠行,路經敖包時,都要下馬參拜,祈禱平安,並往敖包上添幾塊石頭或幾捧土後才開工行路。
  如果沒有《敖包相會》這首內蒙古草原經典歌曲,敖包無論如何也不會與愛情沾上邊,因為蒙古人到敖包相會主要是祭敖包。如今,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情歌《敖包相會》,使蒙古族祭敖包民俗已經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推薦項目名單。現在,這首海內外盡人皆知、人人都能唱的歌曲《敖包相會》,成為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表達方式。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