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秦直道:草原上一條世界上最古老的高速路

2016-09-20 13:46:49 | 來源:草原文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前不久,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歷史、社會、文化領域的上百名學者專家齊聚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研討秦直道的歷史文化價值,探尋秦直道的保護和開發思路。

  這不是普通的小徑,它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陜北俗稱“皇上路”、“聖人條”,是秦始皇于西元前212至西元前210年命蒙恬監修的一條重要軍事要道。秦直道自陜西淳化(古雲陽)北部的秦林光宮(即漢甘泉宮)北門始,向北,經旬邑、黃陵、富縣、甘泉、志丹、安塞、榆林等地,再經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東勝、達拉特旗至包頭。道路全程直線距離約700公里,已發現遺跡的道路全長約750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秦直道西側的甘肅正寧、寧縣、合水、華池等地,也發現了可連成一線的道路遺跡、烽燧及故城,一説為秦直道的支線。2009年3月至7月,承擔國家文物局大遺址項目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隊,為配合國家青(島)蘭(州)高速公路建設,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直道遺址陜西富縣樺溝口段進行了考古發掘。
  秦始皇吞併六國,統一華夏之後,除其他政績外,還辦了兩件舉世矚目的大事:一是修築了萬里長城;二是修建了一條類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前不久,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歷史、社會、文化領域的上百名學者專家齊聚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研討秦直道的歷史文化價值,探尋秦直道的保護和開發思路。過去鮮為人知的秦直道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
  兩千多年前,一條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這條“高速公路”,北起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西)的陰山腳下,南抵秦都咸陽附近的雲陽今陜西淳化縣北。全長“千八百里”,大約相當於當今的700多公里,路面平均寬度大約30米,工期兩年多。由於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故稱“直道”。

  關於秦直道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裏説:“三十五年(西元前212),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在《蒙恬列傳》中則説:“始皇欲遊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此外,就很難找出關於秦直道的記載。
  西元前209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天下的歸途中得病身亡。“秦始皇崩于沙丘平臺(今河北平鄉)。”隨同出巡的趙高、李斯們,決定密不發喪從直道歸。“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這是史籍中記載的第一批走完直道全程的秦人。此後漢朝孝文帝劉恒、漢武帝劉徹不止一次驅車賓士于直道。
  如果説修築長城是為了防禦,那麼,秦始皇不惜國力用了兩年的時間修築這條工程浩大的秦直道又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欲遊天下”還是“鞏固疆域,控制北方地區”、還是用來“開疆拓土”、或是“顯示勃勃野心和霸主雄心”。遺憾的是,秦直道築成後不久,秦始皇就駕崩了,歷史已無法證明秦始皇當初修築秦直道的準確目的。不過,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秦直道的作用與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
  秦直道加快了中央政府與北方各地的聯繫速度,保證了政令暢通;直道聯繫了兩個地區 中原地區和西北地區兩大民族,對我國民族團結發揮了重要作用。據説,西元前33年,王昭君遠嫁匈奴“胡漢和親”走的就是秦直道,直道促進了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直道為軍事防禦、拓展祖國疆域提供了有力保障;直道為我國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加快了我國交通工具的開發利用速度。透過秦直道,讓人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意志、智慧和才能,以及熱愛祖國的統一大志。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