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藍天、歷史文化、民族風情、長調牧歌、炊煙敖包、生態家園,無一不是錫林郭勒旅遊的特色。錫林郭勒大草原,歷來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活動的大舞臺,是蒙元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蒙古民族和草原先民在漫長的歲月裏,不僅創造了繁榮的畜牧業經濟,也創造了燦爛的草原文化。錫林郭勒盟自然風光秀美、歷史文化悠久、民俗風情濃郁、人文遺跡豐富,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傳統、最完整的遊牧生産生活方式。擁有“中國馬都”稱號、“中國優秀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和“中國最美觀光旅遊目的地”、“遊牧文化之源”、“蒙古長調之鄉”、“搏克健將搖籃”、“民族服飾之都”、“蒙元文化發祥地”、“駱駝之鄉”等諸多美譽。錫林郭勒盟旅遊業依託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不斷打造旅遊精品核心項目,旅遊業成為拉動全盟經濟增長,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增加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城鎮、牧區居民收入水準的重要力量。今年1——7月份,全盟接待遊客644.6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6.49億元。
錫林郭勒草原深厚的馬文化底蘊
錫林郭勒盟馬業發展歷史悠久,馬文化底蘊深厚。蒙古民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馬在蒙古民族的生産生活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馬,不僅是蒙古族牧人的交通工具,也是他們最好的夥伴。千百年來,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對馬有著很深的眷戀之情,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馬的傳説和故事,在當今的生活中,與馬有關的活動也比比皆是,形成了富有蒙古族特色的馬文化。
蒙古族對馬的情結植根于靈魂深處,從馬頭琴的由來到關於馬的諸多民間故事,無不充滿了對馬的深深依戀,即使是風靡全國的電影《狼圖騰》中,也有大量馬的描寫和鏡頭。現如今,馬雖然已經不再是蒙古民族在草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但人們對馬的喜愛卻沒有減少。每逢那達慕,賽馬作為男兒三藝之一,是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賽馬冠軍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有關馬的文藝作品也層出不窮,西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烏日蘇勒圖》(團青馬)就是其中優秀的作品。喝酸馬奶是蒙古民族獨特的養生方式,每年夏季,無論在城市還是牧區,到處都有酸馬奶出售。喝馬奶成為當地人一大愛好的習慣。“策格”還被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産。
如今,錫林郭勒盟馬匹存欄數達21萬匹,其中蒙古馬19多萬匹,太仆寺旗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禦馬的繁殖和培訓基地。鑲黃旗、正鑲白旗是清代皇家牧場。阿巴嘎旗是黑馬的故鄉。西烏珠穆沁旗、東烏珠穆沁旗是孕育蒙古白馬的搖籃。蘇尼特右旗誕生了草原上第一支馬背上的文藝宣傳隊——烏蘭牧騎。錫林郭勒盟現有大中型賽馬場13個,每年舉行草原那達慕和草原賽馬活動300多場次,比賽在傳統賽馬、馬術活動的基礎上,引入FEI國際馬術耐力賽、中國馬術大會等大型國際國內現代馬術賽事,先後組織舉辦了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800匹蒙古馬“阿吉乃”大賽、“中國·錫林郭勒FEI國際馬術耐力賽”、“中國馬術大會”、“中國草原大賽馬”、“全國馬術繞桶冠軍賽”等大型馬術賽事活動。全國首創唯一以馬為主題的全景式綜藝演齣劇——《千古馬頌》,夏季演出四個月,場場爆滿,深受遊客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