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烏拉特蒙古族傳統搟氈工藝

2016-08-16 14:06:14 | 來源:草原文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氈子是遊牧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蒙古包的蓋棚、圍墻、氈門,還有坐墊、褥子、馬鞍墊子、駝鞍墊子、氈靴、氈襪、氈口袋等等都是用氈子製作的。2009年,烏拉特中旗申報的烏拉特蒙古族傳統搟氈工藝列入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氈子是遊牧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蒙古包的蓋棚、圍墻、氈門,還有坐墊、褥子、馬鞍墊子、駝鞍墊子、氈靴、氈襪、氈口袋等等都是用氈子製作的。
  在上百年的漫長歲月中,烏拉特蒙古人總結出一整套製作氈子的工藝。製作氈子離不開兩種土種毛,即夏初長毛和秋末短毛。長毛纖維長、粘性強、韌性大。制氈需要一個過程,烏拉特人把這個生産勞動過程變成了一個具有民族特點的文化活動。哪家製作氈子,需要提前告知其他牧戶,到了那天,將搟氈所需的羊毛、搟制的工具等準備好後,就等待幫工的到來。具體過程是:將剪下的羊毛鋪在細沙上,用柳條抽打到疏鬆,成絮狀,一邊打,一邊加羊毛,然後,鋪一塊氈子作底,並灑水、壓邊、鋪毛。為把毛壓實,需不斷地邊壓邊灑水。之後,用駝毛繩捆綁著捲起來,用駱駝拉著,讓氈子在地上反覆滾動,裹在氈子裏的羊毛越滾越緊,漸漸被壓實,就做成了氈子。參加搟氈的人不能空手來,大部分提一桶鮮奶或酸奶。大功告成後,要在新氈上灑點鮮奶並念頌祝氈詞。頌詞裏主要敘述羊毛給人帶來溫暖,給生活帶來方便,提高了人的生活品質等,表達牧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感激。
  居住分散的烏拉特人,一年中相聚在一起的日子實為稀少,而搟氈等集體生産活動,則成為人們聚會的好機會。無論男女老少,都願意去現場看看,露露手藝,同時,相互交流。主辦的牧戶要備些羊肉、奶食品、酒菜等款待參與制氈的人們,大家一起分享新氈製成的喜悅。
  隨著蒙古族遊牧生活逐步定居化,搟氈製品的需要量也逐步減少,致使會手工搟氈技藝的人也越來越少,為了避免失傳,蒙古族傳統搟氈製作工藝亟待搶救性保護。2009年,烏拉特中旗申報的烏拉特蒙古族傳統搟氈工藝列入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