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皮子
奶皮子,蒙語稱“查幹伊德”,“烏如木”、“烏日莫”。漢語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馬、羊、牛和駱駝鮮乳倒入鍋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結一層臘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風處晾幹即為奶皮子。屬鮮奶中的精華奶皮,蒙古語稱“烏如木”,是奶食品系列中的佳品,營養價值頗高。
製作方法
制做奶皮工藝簡單,但用料很多。味純香,營養豐富。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為招待貴賓的佳品,曾被稱為“百食之長”,無論居家餐飲、宴賓待客,還是敬奉祖先神靈,都是不可缺少的。因地區不同,其品種和製作方法也不盡相同。主要有奶皮子、奶油、奶酪、奶豆腐等。
制做奶皮的原料係鮮奶,要制做一斤奶皮,需用去八斤鮮奶。因此,經濟條件一般的人家,是不大多做奶皮的。制做奶皮時,需將剛擠出的鮮奶,在紗布中過濾幾遍,使奶液不攙任何雜質。然後把鮮奶倒入大口鐵鍋中,待奶液稍微滾沸起來後,就用勺子不停地上下翻揚,至到鮮奶泛起銀多的泡沫時,再把爐膛的火撤出,使奶液慢慢冷卻,第二天,就有一層蜂窩狀麻面的奶脂,凝結于奶液的表面。這時候,就用雙手把凝結的奶脂輕輕揭起,倒扣在盤中或木板上,置於通風處陰幹,一張完整的奶皮就做成了。
製作奶皮子時,將鍋裏的奶子煮沸,多次拂揚冒起泡沫後,形成一種粗粒麻狀的油層,取出凝結後就是奶皮。燉制奶皮要掌握火候,為使油層加厚,及時鏟下鍋沿上的粘貼部分並多次添加生奶。加奶和火候適當就能取出比較厚的奶皮。火小奶皮淡薄,火大了則味焦。熬奶皮子的時候,有時也要往鍋裏放些糖,以便使奶皮子帶點甜。大多數人家是晚上熬奶皮子,經過一夜的時間,第二天就會在熬過的奶子上結一層厚而多皺紋的表皮,這就是奶皮子。
做好的奶皮子要用一根乾淨的木棍從中間挑起,然後找一個陰涼通風的地方晾幹,不能直接暴曬在太陽下,因為這樣會使奶皮子變黃變硬。等奶皮子幹了之後,就用一個半圓形的笸籮來存放,以備冬春季節食用。
取奶皮剩下的是熟奶,熟奶可以做奶酪,加酸奶或者直接飲用。鍋底殘留的叫鍋巴,對煮奶鍋巴,牧區兒童是最喜歡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