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草原古城有幾多?

2016-02-26 11:49:36 | 來源:草原文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內蒙古自治區區古代城市的出現,始於戰國時期,建造城市最多為西漢時期,至明清時期興建的城市已逾500座。少數明清時期城市至今仍在沿用。

 內蒙古自治區區古代城市的出現,始於戰國時期,建造城市最多為西漢時期,至明清時期興建的城市已逾500座。少數明清時期城市至今仍在沿用。

  ●戰國名郡——雲中城

雲中城,位於今呼和浩特托克托縣的古城鄉古城村,始建於戰國時期,為內蒙古自治區轄內出現的第一座城市。歷史上的呼和浩特一帶,曾被稱為“雲中”,即與雲中城有關。

雲中古城,背負陰山、面臨黃河,是當時的交通要塞,又是屯兵、作戰的攻守之地。而“雲中”稱呼的由來,與趙國國君趙武侯相關。相傳,趙武侯選屯兵禦敵的吉地,一天,天鵝經由此地,空中盤旋不散,並在其下現明亮光輝,趙武侯視其為吉兆。於是下令在當地築城,取名為“雲中城”。而雲中城最為昌盛的時期為西漢時期。歷史上著名的“金河會盟”亦發生在此地。

今天的雲中古城,已失往日光輝,僅留下古老的城墻遺跡和空曠的古城空間。古城的地表上,仍可見散落的殘陶、瓦礫等。夯土城墻,陳舊、衰敗,但夾雜著歷史的堅毅。

●漢魏邑都——盛樂城

盛樂城,位於今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土城鄉土城村,原名“成樂城”,始建於西漢時期,北魏拓跋鮮卑在此建都,更名為“盛樂城”,史稱“北都”,為內蒙古地區歷史上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古城。

盛樂古城,北依平原,南臨群山。古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南為漢代時期建成,北為北魏時期擴建而成。而盛樂之名,和當時首領拓跋力微與各部落的首領舉行盛大的祭天大典有關,更名為“盛樂城”,並定位拓跋鮮卑的都城。後來,拓跋皀將都城從盛樂遷至平城,正式稱帝,為北魏的第一位皇帝。而盛樂城則被稱為“北都”或“故都”,從此衰落。

●契丹聖都——上京城

上京城,位於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建於遼王朝時期,為契丹民族興建的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都城,為遼王朝的首都。

上京古城的營建,採用了中原漢地都城的建築經驗,同時在建築設計中沿襲了契丹族的舊俗,在形制設計上,未守中原“前朝後市”的格局,而為“前市後朝”。既有坐北朝南的廟宇和漢式建築,又有“門皆東向”的宮殿樓閣,二者結合,形成草原古城的獨特風格。其後,遼上京為蒙古軍所破,從此淪為廢墟一片。現今,登上上京古城墻,極目而視,仍可見城周的南塔和北塔。

●古豐都市——豐州城

豐州城,位於今呼和浩特東郊白塔村,亦有人稱“天德軍城”,建於遼代,為遼金時期的軍事重鎮。

豐州古城一帶,相傳為宋朝楊家將大戰金沙灘,破洪(豐)州的地方。至今仍有傳説中的“六郎箭”、“焦讚墳”的遺跡。而在其地,最為著名的要數有“一柱擎天之勢”的“白塔”——萬部華嚴經塔,至今仍為呼和浩特的勝景之一。

元末明初,因戰火洗劫,城民棄城而走,豐州城變成一座廢城。

●大漠重鎮——黑水城

黑水城,位於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東南方向的荒漠中,又稱“黑城”,始建於西元十一世紀初,是歷史上西夏王朝和元朝的軍事重鎮。

黑水古城,因額濟納河而得名。在西夏党項族語中,額濟納意為“黑水”。而黑水城位於額濟納河下游地帶,所以取名“黑水城”。黑水城一度繁盛,後因河流改道,沙漠吞噬綠洲,昌盛的黑水城也變成了一座廢城。

黑水古城,至今城墻遺址保存完好,5座寶瓶似的佛塔矗立在西北角的城墻上,雖經數百年風沙侵襲,仍然堅守而立,使黑水城具有了一種獨特的魅力。●草原明珠——上都城

上都城,位於今錫林郭勒正藍旗境內,為元朝陪都,當地蒙古族稱其為“兆奈曼蘇默”(漢意為108座廟),為聞名遐邇的元朝上都,其“北控沙漠,南屏燕薊,山川雄固,迴環千里”。

上都古城,由外城、皇城、宮城和城郊等部分組成。如今,仍存有許多建築遺跡,如皇城東北隅的龍光華嚴寺和西北隅的乾元寺等,以及城南大街兩側的若干大型建築臺基等等。

●汪古故地——趙王城

趙王城,位於今包頭百靈廟鎮東北處的艾不蓋河北岸,俗稱為“阿倫斯木”,為金元時期陰山南北汪古部落首領趙王的府邸。

趙王古城,以豐富的景教(基督教聶思脫裏派傳到中國的名稱)遺跡著稱於世。後來,汪古部歸降明朝,作為“降夷”,殘部被“指撥”于寧夏賀蘭山一帶,匯入諸土達之中,汪古部消失于史冊。趙王城在明中期為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的避暑夏宮。其後,土默特部勢衰退卻,趙王城淪為廢墟。

而現在殘留于趙王城遺址上的建築臺基,非汪古部原建築,多為明代時喇嘛教興起後修築的寺院遺址。

●元朝路府——應昌城

應昌城,位於今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達爾罕蘇木、達裏淖爾湖西南畔,為蒙元時期蒙古弘吉剌部所建築的城池。因弘吉剌部的分封為魯王,所以,元朝臣民又稱應昌城為魯王城。

應昌古城,因受中原漢式建築風格的影響,營建風格上,亦講究中軸線和東西對稱。而應昌城內的報國寺碑刻為其最有價值的文物,記載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與弘吉剌部的聯姻詳情,以及魯王襲封和建應昌城的經過。

後來,明軍破應昌城,並退守長城沿線,古城被棄,毀於戰火。這座草原城市逐漸沉寂。

●陰山名勝——美岱城

美岱城,位於今包頭市土右旗美岱召鎮,始建於明朝嘉靖末年,為一座“亦城亦寺”的明代古城。

美岱古城,北靠青山,南面平川,由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主持興建而成,明朝政府曾賜名“福化城”,為阿拉坦汗的行宮及順義王府。美岱城,早期為集政治、軍事、文化于一體的歷史名城,後發展為一座以廟宇建築為主體的著名的寺城。

如今的美岱召,即是對其變遷最好的見證。

●津關要塞——托托城

托托城,位於今呼和浩特托克托縣城關鎮北,為明代古城,是內蒙古西部地區現存最好、面積最大的一座古城遺跡。

托托古城,因阿拉坦汗義子脫脫而得名。因駐守其地,保一方安定,百姓紀念他,稱其地為“脫脫城”,後諧音取名“托托城”。而在托托城出土的歷史遺物中,數各式各樣的古代錢幣為最多。托托城,明末清初時,逐漸衰落廢棄。

●塞外商埠——歸化城

歸化城,蒙語稱其為呼和浩特,漢譯為“青城”,又稱為“三娘子城”。又因召廟諸多,有“召城”之説。有諺語:“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綿綿召”。

歸化古城,不但是著名的“召城”,同時又是中外聞名的商業中心,而商業活動主要由山西商人為主。成百上千的店舖齊聚於此,給歸化城帶來異常的繁榮景象。後與綏遠城合稱歸綏,于1954年恢復蒙古語名“呼和浩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