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呼麥的傳承

2016-02-26 11:35:07 | 來源:草原文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呼麥”,是蒙古族特有的單人發出多聲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呼麥是一種古老的歌唱方式,聲音從喉底裏發出來,悠悠遠遠地往一個很深很深的隧道裏面鑽,那個隧道是時間的記憶。

“呼麥”是蒙古語xoomii的中文音譯,一種藉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咏唱技法。

“呼麥”,是蒙古族特有的單人發出多聲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呼麥是一種古老的歌唱方式,聲音從喉底裏發出來,悠悠遠遠地往一個很深很深的隧道裏面鑽,那個隧道是時間的記憶。據説,呼麥已經有千年曆史,而今已是蒙古國、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的國寶級的藝術,在全世界獨一無二。我們國家也開始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10月1日,蒙古族呼麥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這種誕生於遊牧文化的獨特多聲部唱法稱為為”呼麥“。這個詞來源於蒙古語的音譯,寫作Xoomii,Hoomii,Khoomei,Khoomii均可。為什麼叫做呼麥,直接引用蒙古國國寶級呼麥大師、教育家敖都蘇榮老師的話:“喉嚨演唱藝術”有很多,其中用“呼麥”這個部位演唱的是呼麥,這個部位就是喉嚨裏面專門演唱呼麥的那個位置,別的部位對應別的呼麥以外的彼得喉嚨唱法,所以蒙語裏的呼麥這個叫法更具體。

在蒙古語也把這個唱法叫作"Haolin chour"(可音譯為浩林潮爾),haolin指的就是喉嚨, chour 是完美的多聲部和聲 ,haolin chour 的意思就是用喉嚨演唱的完美多聲部藝術,這是一種籠統的叫法,“呼麥”更為準確。

呼麥作為一種歌咏方法,主要流傳于蒙古國、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中國內蒙古、阿拉泰和哈卡斯(Khakass)等地區。

西藏密宗格魯派的噶陀(Gyuto)、噶美(Gyume)兩寺,也有使用低沉的喉音來唱誦經咒的傳承,但準確的來説,這是一種藏密喉音,和呼麥不是一種喉音唱法。

呼麥是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呼麥發聲原理特殊,有時聲帶振動,有時不振動,是用腔體內的氣量産生共鳴。假聲帶也隨之震動。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音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

呼麥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條件和生産、生活方式下産生的,其發聲方法、聲音特色比較罕見,不同於舉世聞名的蒙古族長調的唱法,聲樂專家形容這種唱法是“高如登蒼穹之顛,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于大地之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