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達斡爾族的剪紙

2016-02-18 11:55:05 | 來源:草原文化網 | 作者:烏日娜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達斡爾族的剪紙從其表現形式和功用上,可以分為“哈尼卡”剪紙、玩具車馬剪紙、圖樣剪紙和裝飾剪紙等幾種。對於枕頭頂的方形,鞋面的船形,搖籃頭襯的半圓形,荷包的葫蘆、如意、石榴等形狀,剪紙圖樣都要與之和諧搭配。

 達斡爾族民間剪紙有著悠久的歷史。達斡爾族婦女是剪紙藝術的主要創造者,在她們的剪刀下,剪紙以其樸實、生動、典雅的風格豐富了人們的審美世界。達斡爾族的剪紙從其表現形式和功用上,可以分為“哈尼卡”剪紙、玩具車馬剪紙、圖樣剪紙和裝飾剪紙等幾種。

“哈尼卡”是達斡爾語,即玩具紙偶。它是達斡爾族小女孩喜愛的玩具,由剪紙的人物頭形和圓錐形的人體組合而成,可以站立,有二寸到半尺高。女孩們玩的“哈尼卡”,既是一種孩子們自娛的遊戲活動,又培養了動手能力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哈尼卡”的頭形是把白紙對折剪出,雖然只在方寸之間,卻有千變萬化的形象,“哈尼卡”有不同性別、年齡的形象,其中中青年婦女的頭形講究華麗、優美,剪紙樣式也最為豐富。其頭飾包括發架、頭簪、插花、鳥蝶、耳環等。頭形剪紙以細膩、精緻為特色,很少有重樣的,充分表現了婦女們的靈心巧手。女孩們的一次“哈尼卡”遊藝,也成為她們之間剪紙藝術的一場展示和競賽。除了“哈尼卡”頭形剪紙以外,也用對摺紙剪出整個人形的“哈尼卡”,不僅有人的頭形,而且包括人物的衣袍、手腳。有的還要為“哈尼卡”繪出臉譜、衣袍樣子,更加突出了人物的特徵。把剪紙用於兒童遊藝的玩具“哈尼卡”,是達斡爾族剪紙的重要特色,也是達斡爾族對於我國民族剪紙藝術的獨特貢獻。達斡爾族的“哈尼卡”剪紙在母女中承傳,在姐妹之間交流,使得這個優秀的民間剪紙文化能夠世代相傳。

用紙剪車、馬等用於孩子遊藝,也是達斡爾族剪紙的一個內容。剪出的馬、牛、狗、鹿等,均為外形輪廓,多是立、走、跑的姿態,有的也剪出騎馬、趕車的人物。這類剪紙造型質樸、粗獷,別有一番趣味。

達斡爾族在衣袍、手套、鞋靴、枕頭頂、搖籃頭襯、煙荷包等上面,總要縫上一些圖案,這些圖案是依據一定的圖樣(即底樣,也稱“花樣兒”)來縫繡的。圖樣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墨繪圖樣,另一種則是剪紙圖樣。剪紙圖樣以其裝飾性見長,應用於刺繡、衣飾中,以自身的樣式為其他藝術的裝飾風格提供了一定的借鑒。達斡爾族圖樣剪紙造型特點是以適合紋樣為主,適合紋樣是組織在一定外形中的圖案紋樣。對於枕頭頂的方形,鞋面的船形,搖籃頭襯的半圓形,荷包的葫蘆、如意、石榴等形狀,剪紙圖樣都要與之和諧搭配。剪紙圖樣內容很豐富,表達一定的情感含義。像仙鶴、松樹表示長壽,喜鵲、梅花表示吉祥,還有對稱的蝙蝠、雲紋、蓮花紋等。每個善於縫繡的婦女都有十幾種,甚至幾十種剪紙圖樣。人們串門時少不了取出剪紙圖樣交流一番。好的圖樣總是被別人模倣剪取,在這個過程中又不斷創新,推動了圖樣剪紙藝術的發展。

達斡爾族的裝飾剪紙主要用於室內紙糊的天棚上。圖案有很多,有龍鳳圖、雲卷紋、花紋圖案,圖案四角對稱。棚的四角也裝飾角花,角花一般以雲卷紋、蝴蝶紋、花紋為主,多是用紅色等彩色紙剪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達斡爾族的剪紙藝術有了新的發展。60年代後期,剪紙藝術悄然流行,一些觀賞性剪紙傳人達斡爾人的生活中,如:領袖像、京劇人物、五穀豐登、魚娃等,人們互相傳閱、剪刻,還要比誰的剪紙多。這些剪紙經常被用做墻、窗、櫃上的裝飾。剪紙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一些達斡爾族專業美術工作者加入了剪紙的行列,在剪紙的內容、形式、風格、技法上雖然延承了傳統民間剪紙藝術,但已有了創新發展,並形成了達斡爾族現代剪紙藝術。吳月鳳是內蒙古滿歸林業局幼兒園的教師,她的剪紙多取材于她熟悉的林區採集、伐木、大興安嶺的動物,以及少數民族生活。1996年,她舉辦了個人的“剪紙藝術展”。蘇梅是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她的“哈尼卡”剪紙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她的剪紙作品多取材于達斡爾族的生活,耕種、打獵、捕魚、採柳蒿芽、打曲棍球、盪鞦千等在她的作品中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1995年,蘇梅參加了北京世界婦女大會的剪紙藝術手工表演,還出版了《蘇梅紙藝術》一書。杜玉臻是黑龍江省北安農場的政工幹部。她的剪紙裝飾性強,內容有人物、動物、花草等,其中民族百花人物造型各有各的姿態,有彈琴的、看書的、製作工藝品的、提桶的、背槍的,每個民族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連服飾上的花紋都剪得很精緻。1996年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杜玉臻剪紙藝術》一書。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