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馳騁在科爾沁草原—“馬王之鄉”

2016-01-22 11:37:24 | 來源:草原文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科爾沁蒙古馬,它驃勇矯健、能徵善跑,並有體形矮小、體質健壯、胸闊身短、皮毛濃厚、不擇食、不畏嚴寒、速度快、乘挽兼用的突出特點,以快馬、顛馬、走馬著稱。早在清朝時期,科爾沁馬就作為地方特産向朝廷進貢。

內蒙古是我國馬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內蒙古産的蒙古馬由於善於長途奔跑、耐力極強、耐寒暑、抗疾病而享譽中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科爾沁蒙古馬,它驃勇矯健、能徵善跑,並有體形矮小、體質健壯、胸闊身短、皮毛濃厚、不擇食、不畏嚴寒、速度快、乘挽兼用的突出特點,以快馬、顛馬、走馬著稱。早在清朝時期,科爾沁馬就作為地方特産向朝廷進貢。解放戰爭時期,有數以萬計的優良科爾沁戰馬被捐獻支援前線。1 992年,在廣州舉辦的“金馬杯”中國馬王邀請賽上,科爾沁左翼後旗騎手扎那力克群雄,獲得了“金馬杯”,榮登“中國馬王”的寶座,成為中國的第一個馬王。為此,科左岳旗也爭得了“馬王之鄉”的美譽。同年7月,在北京舉辦的“康熙杯”大賽中,科爾沁騎手扎那和他的馬又一次折桂。

科爾沁人是馬背民族的一支,他們的生産、生活離不開馬,馬不僅被用於生産、生活,甚至被奉為戰神、聖物,被詩化為精神形象、人格象徵。在科爾沁,有許多崇馬愛馬的習俗。如:祭馬敖包、祭祿馬風旗(天馬圖)、祭戰神等。作為我國科爾沁良馬故鄉的科爾沁左翼後旗草原,地處東北植物區係、華北植物區係和蒙古植物區係的交接處。宜林宜草的天然草牧場佔全旗土地面積的60%左右,草原遼闊,牧草種類繁多,再加上較豐富的天然飲水資源,為“馬王之鄉”的美譽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馬通人性,是遊牧人的親密夥伴。“馬王之鄉”的人養馬、愛馬、惜馬,賽馬這一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更為突出,賽馬愛好者遍及科左後旗廣大農村牧區。每年端午節至國慶節期間,各蘇木鄉鎮的廣大農牧民群眾經常以不同的形式開展賽馬活動,賽馬已成為科左後旗群眾體育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科爾沁左翼後旗的馬隊先後多次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全國賽馬比賽。1995年,在全國第五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的8個賽馬項目中,代表內蒙古的科爾沁左翼後旗的馬隊選手奪得7枚金牌。1996年,扎那在第二屆中國“馬王杯”爭霸賽上又一次榮獲了“中國馬王”稱號。1999年,科爾沁左翼後旗馬隊代表自治區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獲得5枚金牌,為自治區代表隊取得團體冠軍打下了良好基礎。2003年,在全國第七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得了4枚金牌,為自治區獲得團體冠軍再立新功。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對體育事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科左後旗的群眾體育活動日趨活躍起來,民族傳統體育和競技體育也顯示出了迅速發展的勢頭。同時,與全國各地一樣,科爾沁左翼後旗也把旅遊業作為一項重要的産業來發展,開展馬上運動項目,創“馬王之鄉”品牌,成為發展該旗旅遊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在原“博王府賽馬場”基礎上開發建設的“科爾沁馬術培訓中心”工程已正式啟動。原“博王府賽馬場”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四週有2.8米高週邊墻封閉,是自治區第四屆民族運動會的主會場。綜合開發的馬術培訓中心,除具有以往的承辦大型商業性賽馬活動及各類民族體育賽事的功能外,將重點建設養馬基地、馬術學校、馬匹選育研究所、草原沙漠影視拍攝基地、馬飼料生産加工基地及民族體育表演和比賽場地等。“科爾沁馬術培訓中心”建成後,不但“馬王之鄉”將擁有大型馬術表演和影視拍攝基地,而且也將結束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沒有規範化賽馬場的歷史,為內蒙古民族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添一份力量。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