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態>焦點關注>

湖北長陽:觸摸2015畜牧業發展脈搏

2016-01-15 09:46:09 | 來源:湖北省草地監理監測站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長陽連續4年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成為全省肉羊生産第一縣,畜牧業佔據全縣農村經濟“半壁江山”。通過創新舉措推進畜牧養殖精準扶貧“121工程”建設,同時出臺了養殖保險實施方案,使畜牧養殖成為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優選産業。

2015年,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畜牧獸醫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斷適應新常態、謀求新發展,確立了打造“大畜牧、大産業、大效益”的戰略思維,堅持“政策惠牧、科技興牧、品質強牧、生態立牧”的目標導向,狠抓畜牧業生産發展、動物衛生監督、防疫防控、食品安全和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機關文化、黨風廉政、文明創建、綜合治理等工作,奮力打造全縣年出欄百萬隻的全國肉羊生産大縣和全省畜牧強縣,取得了顯著成效。

亮點一:突出産業先行,畜牧發展新突破。長陽連續4年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成為全省肉羊生産第一縣,畜牧業佔據全縣農村經濟“半壁江山”。據統計,全縣出欄生豬90.7萬頭、山羊70.7萬隻、家禽107.2萬羽,分別較上年增長2.23%、8.22%、0.68%;肉類總産量89814噸,禽蛋産量3919噸,分別增長2.86%、86.71%。實現畜牧業總産值28億元;佔農業總産值的45%。

亮點二:突出草食畜牧業地位,種草養羊新突破。推進落實《長陽土家族自治縣2014-2020年種草養羊發展規劃》,制定出臺《縣委、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縣肉羊産業發展 打造全國肉羊生産大縣的意見》,2015年全縣新增草地2萬畝以上,出欄肉羊70.7萬隻,創産值7億元,為全縣農民增收2000元。2015年6月,全省退耕還草工程建設工作會在長陽召開,種草養羊“長陽模式”在全省推廣。

亮點三:突出項目支撐,對上爭取新突破。國家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項目、退耕還草工程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先後落戶長陽,全年共爭取各項項目資金3100余萬元,比上年增長24%。

亮點四:突出科技支撐,技術整合新突破。縣人民政府與華中農業大學簽署宜昌白山羊保種與産業化利用合作項目協議,推進縣、院科技合作和科技創新,以長陽永興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為載體,承建了宜昌肉羊産業技術體系科學家工作站,同時與“雜交油菜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博導傅廷棟教授合作,建立了“宜昌肉羊育種與飼用油菜院土專家工作站”,全縣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步入快車道。

亮點五:突出標準化養殖,規模效益新突破。全縣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戶已達到4267戶,年出欄30隻以上的規模養羊戶已達到3824戶;全縣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達到195家,養殖家庭農場39家,全縣規模養殖戶的出欄量佔全縣總養殖量的66%。

亮點六:突出畜産品安全,兩個確保新突破。全縣動物防疫 “兩瘟”“六病”免疫密度均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5%以上,豬、牛、羊、禽的死亡率分別控制在5%、4%、3%、6%以內,防疫品質均達到省頒標準。2015年11月,長陽代表宜昌市接受省畜牧獸醫局對“2015年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延伸績效管理”檢查,取得優異成績。

亮點七:突出“121工程”,精準扶貧新突破。通過創新舉措推進畜牧養殖精準扶貧“121工程”建設,同時出臺了養殖保險實施方案,使畜牧養殖成為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優選産業。全縣經過三年的努力,實現年新增畜禽養殖純收入1億元,每個貧困戶實現年增收1萬元,貧困戶脫貧10000戶。

亮點八:突出作風轉變,優質服務新突破。堅持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工作,乾乾淨淨做事。全局建立了班子成員聯繫鄉鎮,股室及二級單位負責人聯繫重點村,專家、技術人員聯繫規模養殖場的服務制度,踐行“三嚴三實”。全面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機關環境。

駿馬自知前程遠,無須揚鞭自奮蹄,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長陽畜牧人將緊緊圍繞産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立足市場調結構,因勢利導建基地,以點帶面推典型,強化科技增效益,整合資源舞龍頭,狠抓項目強基礎,鞏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成果,打造年出欄百萬隻的全國肉羊生産大縣和全省畜牧強縣,加快構建現代畜牧業發展體系,推動全縣畜牧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