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旅遊>熱點新聞>

隱藏在草原深處的支東加拉古城

2016-01-14 10:14:21 | 來源:青海新聞網 | 作者:祁萬強 祁曉娟 李慧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今天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切吉草原鮮為人知。然而,提及唐朝名將薛仁貴,很多人對這位驍勇善戰的一代名將略知一二。

青海新聞網訊今天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切吉草原鮮為人知。然而,提及唐朝名將薛仁貴,很多人對這位驍勇善戰的一代名將略知一二。

就是這樣一位不敗將軍,在青海大非川一役中卻全軍覆沒,這是薛仁貴一生中唯一一次的敗仗。這場戰役是唐朝開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慘痛的一次失敗,吐蕃憑此戰,一躍成為與大唐分庭抗禮的西部豪強。後期,史學者研究發現,這次戰役的地點就在今天的切吉草原附近。

當然,不同的學者對大非川戰役的地點有不同的觀點。我們暫且不論是與非,但能確定的是文成公主當年就從這裡走過。也許會有人發出疑問:今天看似荒涼偏僻之所,唐蕃古道為何會選擇這條線路呢?

採訪報道組成員,在當地牧民的引領下找到了一座古城。這一物證的出現能否説明,古城所在的位置曾是古道上的交通要道,能否證明這裡就是文成公主曾經歇息的地方?

青海有著悠久的文化和歷史,也為文人墨客所吟咏。這片美麗的土地,在古老羌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吸收、融合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農耕文化,融入了青藏高原、河套地區的草原文化,還吸收了從絲綢之路傳來的西域文化,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澱。

在這種文化和歷史的渲染下,青海大地上處處留下了歲月的痕跡。遺留在崇山峻嶺和草原深處的古城堡,用它們殘存的身軀訴説著草原帝國曾經的輝煌和強盛。它們像一顆耀眼的啟明星,照亮了高原,溫暖了家園。

初冬時節,採訪組成員從共和縣切吉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向西南方向行進20多公里後,終於走進了支東加拉古城遺址。如今佇立在淒淒荒草之中的古城,讓人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一派怎樣繁榮的景象。

站在殘缺的城墻上,依舊能看到古城的規模。城內西、北兩方位還各另有一堵城墻,可以推測古時的支東加拉古城應有內、外城之分。寒風吹過,耳邊依稀聽到王昌齡那首《從軍行》:“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採訪組成員從古城遺址的西門進入,仿佛走進了一個偌大的迷宮。古城內原有的佈局現已分辨不清,荒草叢中殘留著一些瓦片和青磚,上面的圖案也在歲月的變遷和歷史的洗刷中變得模糊不清。同時,我們還意外地收穫了一件沉甸甸、已經生銹了的鐵器。鐵器形狀並不規則,也看不出上面有何花紋,也許是曾經生活在這座古城當中的人在打制鐵質器皿時殘留下來的,又或許是戰爭後殘留下來的兵器殘骸,也或許是後來人遺留在這裡的。

就在我們在偌大的古城中無目的地轉悠時,牧民嚮導久買旦增幸運地發現了一樣新奇的“玩意兒”。這是一塊已經斷裂、但十分平整的石塊,石塊中央略有凹陷。在離它不遠的地方又發現了一塊中間粗、兩頭細的光滑石器,形狀似現在家用的捍麵杖。

久買旦增説,這兩塊石頭是配合在一起用的,他小時候常常看到家中的老人將青稞炒熟後,放在類似的石器上,用一個根圓形的棒狀石頭來回研磨,是製作糌粑的工具。日積月累,堅硬的石頭在反覆使用中越來越光滑,經常被碾壓的地方也有了凹陷。

眼前殘破的石器和久買旦增的記憶,仿佛真的讓我們看到了穿著藏袍、背著孩子的藏族姑娘在石器上碾制糌粑的景象,讓這座如今一片荒蕪的古城頓時有了一絲暖意。

訪結束後,我們又來到海南州博物館查閱相關史料。關於支東加拉古城並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述,這一帶原為大草原,現為農田。古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510米、南北寬250米。夯土築成的,西面開門,除部分坍塌及平整土地略有損壞外,保存基本較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我省的考古學者曾在這裡採集到了五銖錢、泥質灰陶繩紋陶罐等遺物。最後,初步定性為屬漢代時期,推測此城也可能是漢西海郡所屬五縣之一。

今天,我們無法想像高原上先民砌下第一個土塊時的激動,升起第一縷炊煙時的欣喜,或者送走第一位親人時的傷感。但是,仰望依舊偉岸的古城遺跡時,我們依舊堅信——這裡絕對是夢想成長的搖籃。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