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動態要聞>

錫林郭勒保護區 草原面積及植被蓋度雙增長

2015-11-02 10:37: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吳勇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深秋時節,在內蒙古錫林郭勒國家級草原保護區內穿行,草原、灌木、森林分別呈現著深秋特有的五顏六色。

深秋時節,在內蒙古錫林郭勒國家級草原保護區內穿行,草原、灌木、森林分別呈現著深秋特有的五顏六色。伴隨著丘陵起伏,牛羊在姹紫嫣紅的草原上悠閒吃草,展現出一幅絕美的畫卷。

錫林郭勒國家級草原保護區建立於1985年,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草地類自然保護區。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地牧民的生活方式和保護區環境也隨之而變。

牧民娜門達來的牧場恰好位於保護區核心區內部,他告訴記者,從2011年開始,許多牧民兼職當上了保護區生態管理員。“一邊放牧,一邊監測草原火情,和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共同制止破壞草原的行為,每個月還能領到1000元的工資。”他説。

“最直觀的感受是草原生態保護越來越受重視,保護力度與多年前相比是前所未有的。”保護區管理局的劉玉良已在這裡工作了22年,他説,“每年,依託保護區基層管理站,保護區出動巡護執法車輛約300台次、近1000人次,這裡已經多年沒發生過大的破壞保護區資源及野生動植物的案件。”

目前,錫林郭勒國家級草原保護區總面積5800平方公里,核心區580.6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有144戶592人,養殖著約62400隻羊、3000多頭牛和近300匹馬。由於草原保護區內土地使用權大多歸牧民所有,為了更好地保護草原,近年來,有80多戶牧民陸續遷出核心區,到其他區域放牧。

“保護區目前有6個核心區、6個緩衝區。核心區必須用網圍欄保護,禁止任何人擅自進入。今後,隨著進一步保護和生態逐步恢復,核心區的面積也將逐步擴大,現有的緩衝區將逐漸劃入核心區保護範圍。”保護區管理局基層管理站站長李鐵軍介紹,目前保護區內已實行分區管理,隨著保護措施的跟進,沙地重新披上了綠衣,草原生態也逐步好轉。

依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在保護區範圍內所做調查,保護區在2000—2009年的9年間,草地總面積增加了40平方公里,保護區內高覆蓋度草地面積增加了約300平方公里,佔保護區總面積的4.6%。據內蒙古草原勘測設計院監測顯示,2013年與2002年相比,保護區最高産量月份草地植被平均高度、蓋度、産草量分別由24釐米、20.0%、24.2公斤/畝增加到48釐米、48%、119.47公斤/畝。

據悉,結合國家沙源治理工程及錫林郭勒盟“圍封轉移”工程,保護區完成封山育林2.5萬畝,圍封核心區面積6.24萬畝,對個別沙化緩衝區進行治理達3萬畝。近幾年來,保護區通過種植沙柳、設置沙障等方式治理沙化區域5000余畝,建設景觀圍欄21000延長米,通過圍欄封育、封山育林、生態移民等措施,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恢復。

本報錫林郭勒11月1日電 (記者吳勇)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02日 16 版)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