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動態要聞>

巴彥塔拉鄉 巨變的草原詩意的棲居

2015-10-20 10:06:20 | 來源:呼倫貝爾日報 | 作者:張紅傑 趙偉 蔣麗娜 布日古德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2013年,伊蘭嘎查首次實施了大規模的杜泊羊胚胎移植項目,經過一年多運作,牧民們收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看到了現代科學技術改變傳統畜牧業的好處。世代居住的草原在巴彥塔拉鄉牧民的手中變了模樣,千百年來承襲的勞作方式不再完全是勞累和奔波,他們與草原和諧相處,在這裡辛勤地創造,在這裡詩意地棲居。

巴彥塔拉鄉

巨變的草原詩意的棲居

駐鄂溫克旗採訪工作組記者 張紅傑 趙偉 蔣麗娜 布日古德

一條條寬敞的水泥路通向村頭,一排排粉飾一新的牧民公寓整齊劃一,一排排鐵柵欄把牧民的院落裝飾一新,生産作業區內高品質杜泊羊悠閒地吃著青草,遠處智慧育秧棚裏的秧苗綠意蔥蘢……天是藍的,草是綠的,建築是黃紅相間的,在各種色彩的變幻中,伊蘭嘎查黨支部書記鄂文軍把我們引到了嘎查規劃建設展板前,他興奮地給我們講述著嘎查未來的發展規劃,在現有的29棟牧民公寓的基礎上,下一步還要再建50棟。在距離智慧育秧棚不遠處,正在建設91座蔬菜大棚,在一兩年之內,不但鄂溫克旗人民能吃上我們的蔬菜,我們還將把蔬菜直接送達海拉爾市民的菜籃子裏……我曾無數次地在頭腦中勾勒過牧民的小康生活,如今走過看過鄂溫克旗納文嘎查和伊蘭嘎查的每一處,眼前的現實不斷地刷新和豐富著我頭腦中的想像,並不斷地發出詰問:這不就是牧區未來發展的方向嗎?這不就是牧民奔向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嗎?

9月30日,我們一行深入鄂溫克旗巴彥塔拉鄉採訪時,正是“大幹苦幹60天,打好十個全覆蓋攻堅戰”最繁忙的時節,市直、旗直以及嘎查幹部正全力以赴地搶抓各項工程進度。我們前往的納文和伊蘭嘎查是巴彥塔拉鄉人口較多的兩個嘎查,也是“十個全覆蓋”工程受益最大的兩個嘎查。通過深入採訪,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十個全覆蓋,功在使嘎查的基礎設施有了極大的改善,牧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利在通過産業規劃和畜牧業結構調整,使得牧區朝著永續發展和現代畜牧業發展方向大踏步邁進。

    讓牧民群眾得到美的享受養成美的德行過上美的生活“感冒發燒以後不用騎著摩托車往鄉衛生院跑了,只需走上幾分鐘的路,就可以到嘎查衛生室找醫生看病開藥,不耽誤幹活,省錢、省時、省力……” 50歲的金雅琴告訴記者。“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後,納文嘎查率先建起了嘎查衛生室,配備1名臨床醫生,有基本醫療藥物168種,就近就能為群眾治療高血壓等慢性病,這樣一來,牧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以前嘎查裏雖然有小商店,但也只是賣一些基本日用品,一些肉食品、日用品還得去城裏購買,耽誤時間不説還搭車費,自從嘎查建起了便民連鎖超市,不用坐車進城,就能買到稱心如意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十分方便。” 生活在磚廠社區的居民露露高興地告訴記者。記者走進納文嘎查文化活動室,看見一群老人在跳民族舞。牧民娜仁在這裡生活了40多年,她説:“每天空閒的時候,就和幾位老姐妹們來新建的活動室跳舞。以前納文嘎查的活動室又小又舊,沒有地方開展健身娛樂活動,大傢夥都盼著有個寬敞明亮的活動室,如今,終於實現了,這讓我們特別高興。”巴彥塔拉鄉為更好地宣傳“十個全覆蓋”工程,創新宣傳載體,豐富宣傳內容,組織鄉里的烏春協會、努日格勒協會及牧民中的文藝愛好者,自編自演了一台反映“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文藝節目。演出排練現場,記者看到正領著大家排練的是位60多歲、但精神頭兒十足的牧民大媽。一問才知,她是納文嘎查牧民金翠英,她激動地説,“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後,讓她住上了大磚房,水泥路也從門前過,不僅喝上了安全的飲用水還享受到了新型牧區合作醫療和牧區養老保險,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牧民的幸福指數也一天比一天高了。這不,為了讓牧民都了解“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內容,她和努日格勒協會的會員們共同編排了一個三句半《十個全覆蓋進鄉村》,準備在文藝演出上表演。”“十個全覆蓋”,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發展工程,也是鄉風改變工程。在採訪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在實施推進“十個全覆蓋”的過程中,不但改變了牧民的生産方式,而且改變了牧民的思想觀念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千百年來,牧民逐水草而居,依馬背而行,任由一頂蒙古包在風雪中飄搖。今年,結合“十個全覆蓋”工程,鄂溫克旗積極推進“人畜分離”模式。一方面在相對集中地區新建15座飼草棚,實現人、草分離;另一方面,根據嘎查實際情況,在伊蘭嘎查等相對集中的嘎查,實行大分離項目,使生産區、生活區和公共服務區“三區”分離,實現畜牧業生産規範化、科學化。在巴彥呼碩嘎查等不集中的嘎查,實施小分離項目,在離牧戶家200米左右建設棚圈,草場空間得到充分利用。伊蘭嘎查的牧民公寓是獨立的小別墅,從遠處望去,矗立在藍天綠草之間的紅磚房屋與周邊環境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畫卷,與我們在電視上所見到的紐西蘭鄉村農牧民的居所並無二致。裏面一應俱全的現代化家居裝飾起來的居室讓人心曠神怡。據鄂文軍書記介紹,這是該嘎查整合多個項目實施的安居工程,依據規劃,今後利用兩年時間,嘎查的大部分牧民都能住上這樣的公寓。

讓畜牧業更強效益更高牧民更富脆弱的生態和過度放牧是一對尖銳的矛盾。伊蘭嘎查的破解之道是走生態高效畜牧業發展之路。2013年,伊蘭嘎查首次實施了大規模的杜泊羊胚胎移植項目,經過一年多運作,牧民們收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看到了現代科學技術改變傳統畜牧業的好處。今年鄂溫克旗又擴大了杜泊羊胚胎移植項目的覆蓋面,並與之配套首次實施了羊子宮角輸精術,讓越來越多的牧民從中受益。“去年就參加了杜泊羊胚胎移植項目,合作社的300多只杜泊羊羔一下子賣了90多萬元,今年大家早早地就做了準備,建設了90多平方米的手術專用房和羊羔專用棚圈,合作社牧民們也進行了手術護理專業知識的培訓,大大提高了手術效率。今年接杜泊羊胚胎移植的羊羔782隻,每只羊羔3000元的價格賣出,收入達到了180多萬,這讓參與其中的牧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越來越多的牧民都積極加入到這個項目中來。” 牧民單春艷告訴記者。今年鄂溫克旗以政府為引導,龍頭企業運營,合作社與牧民為參與主體的模式,購買胚胎移植服務。同時為加快萬枚胚胎移植基地的建設步伐,加大資金投入,胚胎移植點擴大到巴彥塔拉鄉和巴彥嵯崗蘇木兩個鄉鎮,對9個合作社的83戶牧民的5600多只羊進行了胚胎移植。納文嘎查的年輕牧民陶雙雙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説:“我家有500多只羊,每年賣羊羔的收入也就十幾萬,今年得知有羊子宮角輸精術這項肉羊産業項目後,就積極與旗農牧業局聯繫,經過選戶等程式,我家得到400隻羊的指標,雖然從選羊受體到手術的程式比較繁瑣,但卻大大提高了母羊的受胎率,同時也加快了肉羊品種的改良進度,為我們牧民增收致富創建了一個新的渠道。”“這5座智慧育秧棚是申請自治區‘菜籃子工程’項目的300萬元和我們自籌180萬元建起來的,一個棚主要用於育苗和當季的小菜,其他的種植了多個品種的葡萄,明年就可以吃到咱們牧民種出的葡萄了。”鄂文軍對記者説。今年,為了積極發展城郊型現代農牧業,全力推進“菜籃子”工程,計劃在伊蘭嘎查實施鋼構塑膠大棚建設項目,建設大棚91座,蔬菜大棚的建設不僅可以帶動牧民參與農業種植生産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吸納更多牧民就業。採訪途中記者看到,目前大棚的主體框架已經建成。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一個實幹高效的“兩委”班子帶頭,加大技術培訓,依靠科學管理,採取優勢資源互補,集中規模養殖,由數量型轉向效益型、從傳統放牧轉向劃區輪牧、舍飼圈養,不再死盯著草場,開始在改良和調整畜群結構等方面做文章,由過去單純追求數量轉變到現在講求效益。這就是伊蘭嘎查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小康發展之路,牧民們説,要留給子孫後代的是青青草原而不是滾滾荒漠。草原是牧民棲居的家園,祖祖輩輩在此生存繁衍;牲畜是牧民日常的陪伴、情感的慰藉、生活的來源和依靠。世代居住的草原在巴彥塔拉鄉牧民的手中變了模樣,千百年來承襲的勞作方式不再完全是勞累和奔波,他們與草原和諧相處,在這裡辛勤地創造,在這裡詩意地棲居。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