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蓋,就是咱農民自己的事”
——來自海拉爾區“十個全覆蓋”攻堅戰建設現場的報道
駐海拉爾區採訪工作組記者 董春欣
海拉爾的農業是典型的城郊型農業,實施好“十個全覆蓋”工程對於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打造綠色農畜産品加工基地、增添旅遊觀光休閒度假亮點、促進農民生産生活方式轉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自“十個全覆蓋”這項為農村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民生工程在海區全面展開以來,海區黨政領導抓住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這個關鍵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十個全覆蓋”工程,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援,他們主動參與到工程建設中來,與廣大幹部齊心協力共同建設美麗幸福新家園。
“為了支援‘十個全覆蓋’工作,他可真是做出了挺大犧牲”“推進組的工作人員跟我商量,政府要把我家門前的土路修成水泥馬路,我家這個煤棚子和豆腐坊礙事兒,希望我能把它們拆了。那就拆,必須支援政府下這麼大力氣為我們村民辦的好事兒。再説,‘全覆蓋’,就是咱農民自己的事,我個人做出這點犧牲算個啥啊!”説這話的,是海拉爾區建設辦事處互助村村民李本德。李本德在互助村已經生活了近40年,説起“十個全覆蓋”工程,這個老黨員、互助村曾經的老村長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家門口的這條路晴天還好點,雖然暴土揚長、坑坑洼洼的,但還能對付走人。可一下雨就完了,想出門甭提多費勁兒了。這回可好了,政府出錢把寬敞的水泥馬路一直修到了我們家門口,還不光修路呢。”李大爺拉著記者就往裏屋走,原來,政府還給他家接上了自來水。這時,一直在旁邊忙活著的海區發改局副局長孔令健悄悄地對記者説;“李叔家做的豆腐可受歡迎了,不光村裏人願意吃,還往市區送呢,這次為了支援“十個全覆蓋”工作,他可真是做出了挺大犧牲!”在和孔令健説話的時候,記者注意到這個原本皮膚很白凈的人不光黑了不少,脖子上還貼著一塊紗布。一問才知道,原來他脖子上最近長了個癤子,但因為“十個全覆蓋”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也顧不上去醫院了,可是衣服領子正好摩擦這個位置,所以他就用紗布把這塊皮膚蓋住,堅持入戶工作。在孔令健的手上,記者還發現了一張類似圖表的東西,上面有圖有文,東家有人,西家沒人,這家這個情況,那家那個情況……在這張説圖不是圖、説表不是表的紙上都詳細地記錄著。問起他入戶幾次了,他説真記不清了。這時一旁的村民插話道:“這些幹部剛來的時候,人還沒到院門口,我們家裏養的狗就開始嗷嗷叫,現在幹部們都進院了,狗瞅瞅是他們,別説叫了,趴著連動都不動了。”一席話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在跟隨推進組工作人員入戶的時候恰巧碰到了村民朱來四,他老遠就招呼道:“小孔啊,我家院裏的地面啥時候硬化啊,你看我都已經把院裏墊平了,這樣你們幹活不就更方便、更快了嗎!”孔令健答道:“好好好,馬上,前面那條路修完了,施工隊就來給你家院裏硬化,別著急啊!”説完正經事,朱來四還不忘指著三輪車上拉著的菜説:“小孔啊,這是我剛割的芥菜,你拿點吃吧!”一句簡簡單單的家常嗑,反映出的卻是村民把推進組的工作人員當親人對待的真情實感。從對政策的不了解,對推進組工作人員有抵觸情緒到積極支援配合“十個全覆蓋”工作的開展,這其中凝聚了推進組工作人員多少的心血,只有他們自己心裏最清楚。“和政府的鉅額投入比起來,我們付出這點兒算不了什麼”在村民孫守佳家,記者看到一派繁忙的施工場面,原本以為是政府組織的施工隊伍在給村民壘砌院墻,細問後才知道,原來通過推進組工作人員入戶開展工作,孫守佳覺得自己家的院墻有點歪,怕影響到“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整體效果,所以把自家院墻推倒,重新按標準壘砌。村民林傑承包了村裏的土地進行種植,“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過程中需要佔用她家一畝多地,雖然這些地都已經花錢雇人進行了松土、施肥,築起了圍欄,但一聽説是政府實施的“十個全覆蓋”工程,夫妻倆二話不説就同意了。“黨和政府為我們老百姓做了這麼多好事兒、實事兒,我們老百姓必須全力支援政府的工作,我們少掙這點兒錢和政府的鉅額投入比起來,算不了什麼。”如此多的村民都支援“全覆蓋”,充分證明這是一項得民心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