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媒體聚焦>

《呼倫貝爾草原的夏天》:直面草原之魂

2015-08-19 15:07:57 | 來源:中青線上-中國青年報 | 作者:許浩成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作者也只用少量的筆墨來形容美麗的草原景色,用更多的筆觸來寫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安寧的《呼倫貝爾草原的夏天》不是一本旅遊手冊,而是一本日記體的非虛構作品。這部作品的切口很小,以鄂溫克自治旗錫尼河地帶為背景,重點描述了那裏的牧民夏冬兩季的生活。

它很容易讓人想起新疆作家李娟的《冬牧場》。在《冬牧場》裏,李娟詳細敘述了哈薩克牧民居麻一家的冬營地生活。兩部皆是以女性視角描寫牧區生活的作品。李娟的《冬牧場》更偏重於趣味性,整部作品瀰漫著一層童話色彩。安寧的《呼倫貝爾草原的夏天》更注重真實性。它似一部紀錄片,記錄了錫尼河地帶牧民夏冬兩季生活的種種細節。

書的封面上,一位年輕騎手在草原上策馬馳騁,腳下是如茵的綠草,頭上是藍天白雲。其實,草原上的生活並非每時每刻都有如此的詩情畫意。書中毫不避諱他們生活的艱辛:“阿媽”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寒冷去牛圈裏擠奶,賀什格圖班主任家的兩個孩子在河裏游泳時不幸淹死、小鎮上的女人不斷離婚……直面生活讓這部作品變得足夠厚重。

就算是寫呼倫貝爾草原的夏天,作者也只用少量的筆墨來形容美麗的草原景色,用更多的筆觸來寫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吃喝玩樂,這在漢族人看來等同於懶惰、貪圖享受的缺點,在牧民這裡卻是生之最大的快樂,或是活著的根本目的。”

作者描寫冬天裏牧民將食品都藏在一間空無一人的房間裏,因為天冷,食品不會變質。但是如果細想就能夠推斷,沒有冰箱的他們夏季怎樣存儲食品?其實牧民向大自然索取的東西很少,用最簡單的生活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再艱苦他們也沒有放棄生活的理念。書中説到,2010年夏天同時失去兩個兒子的那位母親,艱難地再一次懷孕,而她的年齡似乎已使她的懷孕變成冒險。


在城市裏,生活中的條條框框越來越多,人們容易在現代文明的誘惑中失去方向,太多人都成了文明的犧牲品。草原上的人們則更忠於自己的內心,更忠於大自然。那位超齡母親腹中的嬰兒象徵了草原上艱辛卻得以延續的生命軌跡——生命的延續是草原上牧民們生活的方向和理由,就如同一歲一枯榮的小草,南飛又北歸的候鳥。

作者在寫作時將牧民周圍的生命也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來寫。奶牛、牧羊犬、狼、鹿在書中都有其生活狀態,也給原本單調的牧區生活增添了色彩。

當然,草原上的生活也並不是一成不變:夏天人們不再是騎馬,而是騎著摩托車;草原上的年輕人不再熱衷於父輩們喜歡的傳統歌曲,MP3里儲存的大多是當下的流行歌曲;草原上有了諸如升學宴、高額彩禮等“新”風俗。正如草原的冬夏兩季,草原上的生活也在往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他們想要保留住自己生活原來的樣子,另一方又不得不接受更強勢、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對草原上的牧民來説,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關乎他們的“靈魂”,而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直接關乎他們能走多遠。

在日趨變化的生活中,人們應該怎樣在傳統與現代、變與不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這也是作者留給讀者的問題。

美國作家兼獨立寫作培訓師雪莉·艾利斯的《開始寫吧——非虛構文學創作》一書的出版,多少能夠證明被人們稱為“第四類寫作”的非虛構文學已進入人們視野。《呼倫貝爾草原的夏天》與非虛構文學有著繞不開的關係。作者安寧在2010~2012年間4次往返於呼倫貝爾,用90幅照片和10萬字記錄錫尼河地帶牧民的生活。作者遵循“誠實原則”的同時,加入了自己獨特的觀點類文字,而這些,身在其中的讀者很難感受得到。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