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動態要聞>

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民族特色促旅遊發展提速

2015-08-12 16:40:53 | 來源:呼倫貝爾市旅遊局 | 作者:許浩成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如今的鄂溫克旗已經接待了上百萬的國內外遊客,旅遊收入以平均14%的速度逐年遞增。

擁有20多個少數民族,2009年被授予“中國旅遊強縣”,2次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3次被授予“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的鄂溫克旗,將民族文化融入旅遊發展,促進縣域經濟提速。如今的鄂溫克旗已經接待了上百萬的國內外遊客,旅遊收入以平均14%的速度逐年遞增。

項目建設拉動旅遊內需和文化保護

鄂溫克旗委、政府將旅遊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第三産業的龍頭”,把握旗情、順勢而動,打造旅遊品牌,與民族文化相呼應,與“中國旅遊強縣”相配套,與城市發展、拉動經濟相協調。通過充分利用“雙百”工程,即百公里旅遊景觀帶和百戶千萬牧戶遊工程,在積極做好地區民生的前提下,有效保護和利用各民族民俗文化;在豐富旅遊活動內涵的同時,實現了民族文化保護與利用的雙贏。去年,“雙百”工程拆除和改造廣告牌75塊、清運垃圾2.69萬噸、美化粉刷房屋居牧民12座、美化墻體2.97萬平方米、新建圍墻2446米、植樹4.8萬棵,扶持鄂溫克族聚集區輝河嘎魯圖嘎查10戶牧戶遊和巴彥呼碩嘎查新牧區建築群40戶牧戶遊,完成百公里旅遊景觀帶沿線衛生和廣告牌匾清理、墻體美化、綠化建設、綠化帶圍封等工作,帶動牧民增收,打造原生態旅遊産品。今年,又結合“十個全覆蓋”和旅遊廁所革命,在S202省道新建星級牧戶游水衝式廁所1個和水衝式取暖廁所1個,新建海紅公路流動廁所1個,改擴建伊敏河鎮廁所1個,設計製作80塊標準化管理木質牧戶遊標識牌。同時,新編“鄂溫克旗文化旅遊精品線路”,整合鄂溫克旗旅遊和民族文化資源,進一步提煉特色,打造旅遊品牌,展示鄂溫克旗旅遊形象。在開展旅遊活動的同時,促進民族文化保護開發與利用,進而不斷提升旅遊産品的文化內涵和産品生命力。

特色民族文化成為旅遊發展熱點

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通過整合旅遊資源,融合特色民族文化,依託三個“唯一”,即全國唯一的鄂溫克族聚居區、唯一的布裏亞特蒙古族部落、唯一的厄魯特蒙古族部落為抓手,策劃原汁原味的特色旅遊路線,形成體現狩獵文化的吉登嘎查鄂溫克獵民部落、體現鄂溫克草原遊牧文化的敖包相會(巴彥呼碩)景區、體現蒙兀遺存遺址文化的輝河濕地景區,體現厄魯特蒙古族部落文化的伊敏蘇木,錫尼河布裏亞特蒙古族部落以及巴彥塔拉達斡爾族部落,充分展示鄂溫克旗豐富多彩的多元民俗文化。此外,鄂溫克旗70%的蘇木鄉鎮都建有自己的民族民俗博物館,生動的向旅遊者傳遞著居住在鄂溫克大地上的不同民族的生産生活、文化藝術、手工技藝、科學知識、風俗習慣等各個領域的民俗文化。

“牧戶遊”是鄂溫克旗旅遊業的新興的産業,較大的牧民家庭旅遊景點設施完備,有的牧民累計投資近10余萬元,平均每戶有六、七個蒙古包或柳條包等民族特色建築接待遊客,為遊客提供服務。通過推動牧戶遊轉型升級,充分挖掘特色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幫助整理和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活動項目,豐富旅遊産品種類,積極支援做大做強,提升檔次。目前,全旗牧戶遊達到70余戶,其中內蒙古自治區五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1戶,內蒙古自治區四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1戶;通過借助旅遊商品開發項目,鄂溫克族、布裏亞特蒙古族、厄魯特蒙古族、達斡爾族民族服飾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産品,民族手工藝品製作,地方民族特産加工遠銷區內外,成功吸引旅遊者駐足;通過借助借助旅遊景區(點)、博物館內以及各種旅遊展示會、交易會等宣傳項目,將一些傳統民族手工藝品、民族服飾等民俗文化向廣大遊客進行展示,在旅遊商品的開發中融入當地傳統文化特色和藝術內涵,大大提升了旅遊商品的文化性、紀念性和實用性。巴彥呼碩敖包祭祀、鄂溫克柳條包營造技藝、布裏亞特傳統博克等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産更是作為重要旅遊産品,在旅遊發展中得以傳承和弘揚,促進旅遊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量。

民族節慶助力旅遊騰飛

“瑟賓節”、“冬季那達慕”、“馬文化節”、“敖包相會國際情歌節”等民族旅遊文化節慶活動,經過了多年沉澱,形成了固定的客源市場與文化氛圍,在全國具有不俗的人氣與知名度,成為鄂溫克旗旅遊品牌,帶動城市發展、拉動經濟需求,為各民族間相互交融、相互學習、增進感情創造平臺,提供機會。特別是今年的鄂溫克瑟賓節暨全民健身那達慕大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搶樞”、草原男兒三技以及來自全旗十個蘇木鄉鎮身著不同民族服裝代表隊的表演成功吸引來自區內外的上千名的旅遊者和攝影愛好者,馴馬、套馬等精湛絕倫的馬術表演更是贏得了陣陣掌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瑟賓節活動首次設置了遊客方隊。300人的遊客方隊均由華北、東北地區旅遊者組成,在充分彰顯鄂溫克旗旅遊發展驕人成績的同時,為本屆瑟賓節活動平添新的亮點。

節慶活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能夠充分展現鄂溫克旗獨具特色的北方多民族璀璨歷史,是鄂溫克人歷史文化發展進程的活態見證。因而旗委、政府、旗內各相關部門和基層政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支援,努力做好節慶活動現場協調會、實地考察、新聞媒介宣傳等部署工作,並通過向牧民家庭戶提供各項政策與資金支援等方式助力活動,增添色彩。

民族旅遊節慶活動無論是前期宣傳還是後續宣傳報道方面都得到了各界新聞媒體的積極參與和廣泛支援,這與其多年來的經驗積累與宣傳效果密不可分,當然這也是節慶活動媒介知名度的充分表現。民族旅遊節慶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區位優勢明顯,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無論是傳統民族節慶還是那達慕活動,“賽馬、射箭、摔跤”,即草原“男兒三藝”,都是必備的傳統賽事。最初的“男兒三藝”是為了借助這種娛樂形式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戰鬥力的目的,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全民性的健身活動,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旅遊親身參與體驗,感受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吸引力就在於其特色民族文化的內涵,通過“特”的優勢才能夠充分展示“名”的地位。當前瑟賓節、那達慕等作為鄂溫克旗比較成熟的旅遊産品,正處於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關鍵時期,競爭也異常激烈。為了進一步發揮節慶活動的旅遊、社會、經濟影響力,旗委、政府不僅僅是以蒙古族文化做為各類節慶活動的基礎,而是將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布裏亞特蒙古族、厄魯特蒙古族等多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北方少數民族多年共同生活的歷史背景為主題,充分展示了鄂溫克旗多元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促進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打造多民俗、原生態鄂溫克旅遊産業。

轉型中的鄂溫克旗旅遊産業,原生態旅遊城市形象愈加鮮明,旅遊業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旅遊服務體系和功能基本形成。從單純的旅遊産業,到結合文化、體育、畜牧、民生等多産業發展模式,鄂溫克旗將穿林海、過草原、觀禽鳥、看濕地、訪古城、品宗教、賞民俗、強體魄、健身心等多元資源有效整合,融入地方民族特色,在奔跑中實現了旅遊産業的美麗蛻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