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用“網際網路+”守護舌尖安全

發佈時間:2019-07-03 10:35:15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産生的問題還要靠“網際網路+”解決。實踐中,提供食品銷售服務的網際網路平臺是監管的有力抓手,是解決網路食品安全問題的“牛鼻子”

最近,一位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購買了一包蝦幹,貨到付款後,才發現是“三無”産品,外形口感與短視頻的介紹差別很大。該工作人員申請退貨時,又發現在平臺查不到任何訂單資訊。他將遭遇發到網上引發熱議後,該平臺已展開相關調查。

從電商平臺、外賣平臺,到微網志、微信等社交平臺,再到短視頻平臺,線上銷售食品的渠道越來越多,監管難度也越來越大。一些食品借助網際網路快速躥紅,有些甚至成為爆款。但“網紅食品”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小覷。

“網際網路+食品”的新業態不斷出現,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各種新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食品銷售的隱蔽性越來越強。

當前,網際網路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點不在“無法可依”,而是“鞭長莫及”。不同於電商平臺、外賣平臺,在微信朋友圈、短視頻分享中銷售的食品,常規食品安全抽檢很難觸達。加之食品生産製造的門檻比較低,因此大量“三無”食品通過微信、短視頻等平臺銷售。食品售賣的資訊混雜在用戶生成的海量內容中,單純依靠有限的監管力量,很難管到位。

解鈴還須繫鈴人,“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産生的問題還要靠“網際網路+”解決。實踐中,提供食品銷售服務的網際網路平臺是監管的有力抓手,是解決網路食品安全問題的“牛鼻子”。平臺應設定機制把好準入關。根據《網路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網路食品經營者應當在網站首頁或者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醒目位置,公示營業執照、許可證件或者備案憑證。平臺應承擔起監管責任,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産生和存儲著大量數據,對其進行分析、追蹤是監管的有效手段。短視頻平臺完全有技術能力篩選出連結銷售頁面的發佈者,抽查推銷視頻是否依法標明“廣告”字樣等。

運用“網際網路+”等智慧監管手段監管,必須強調平臺主體責任,平臺也理應承擔這份責任。一些新平臺火的時候,忙於“跑馬圈地”、擴張業務,往往忽視自身應承擔的監管責任。用戶越多、責任越大,平臺不能只要用戶紅利,不顧用戶權益。只有那些有安全治理能力的網際網路企業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辦法總比問題多。我們看到外賣平臺運用“天網”“天眼”系統清理“黑作坊”,餐飲店進行後廚“直播”推進明廚亮灶,農場通過給蔬菜水果添加二維碼推動食品安全可追溯……運用“網際網路+”保障食品安全的手段越來越多。智慧時代,應當不斷創新智慧監管,跟上市場創新的步伐,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林麗鸝

責任編輯:陳思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乘改革開放春風 蒙牛犇向世界...蒙牛乳業的崛起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詳情】

2018中國特殊食品合作發展...中國特殊食品在2018年邁入了新階段。【詳情】

第99屆全國秋季糖酒會在長沙...超三千家食品酒類調味品及相關産業展商相聚長沙。【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