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定調,“穩住樓市股市”。穩股市不僅有助於提升居民財富效應,提振消費,穩定經濟,改善投融資環境,還能夠助力企業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轉型升級。
12月14日,中國證監會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全國金融系統工作會議要求,研究部署證監會系統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對明年資本市場工作作出四方面安排,第一項是“突出維護市場穩定這個關鍵”。對此,會議提出,著力穩資金、穩杠桿、穩預期,切實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實際上,自9月24日“一行一局一會”新聞發佈會以來,A股已逐步企穩,日成交額均在1萬億元以上。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10月份、11月份,A股平均日成交額分別為2.01億元、1.97億元,截至12月13日,12月份以來,A股平均日成交額為1.83萬億元。
“資本市場的穩定運作是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證券監管部門科學研判形勢,抓住了穩資金、穩杠桿、穩預期三個關鍵點。”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員龔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穩定的中長期資金是市場走穩的源頭活水,穩定的杠桿水準是防止市場暴漲暴跌寬幅波動的重要前提,穩定的投資預期是市場走穩走實的內在基礎,三者緊密相扣。投資預期會影響資金和杠桿水準,市場資金的流向及杠桿水準的波動又會影響投資者預期。
穩資金:
疏通堵點 多元渠道注“活水”
當前,在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下,穩資金意味著構建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流入機制,保障市場交易的流動性。從長遠視角審視,穩資金則有助於開創中長期資金更好發揮引領作用、投融資兩端發展更為平衡、資本市場功能更好發揮的新局面。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系統性推行了一系列針對性政策舉措。例如,證監會大力發展指數基金,權益類ETF規模先後突破2萬億元和3萬億元大關;9月份,證監會會同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推動形成支援“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的2024年三季度保險業資金運用情況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持續增長,其中股票配置佔比上升。具體來看,人身險公司和財産險公司的股票配置餘額分別達到2.18萬億元和1506億元,佔比分別為7.55%和 7.05%,與二季度末相比均有提升。
“受限于會計核算、考核機制等問題,險資、各類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往往採取低風險策略,持股比例較低。”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此,需要系統改革,完善制度機制,減少此類基金入市的壓力和負擔。另外,擁有長期穩定收益是這類資金入市的根本推動力,需要持續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和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回報。
據記者了解,目前,證監會正積極協同相關部委全力以赴推動《指導意見》的全面落地實施,打破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
談及構建“長錢長投”政策體系的重點,龔芳表示,接下來要加快落實《指導意見》,切實解決保險資金目前面臨的考核難題以及缺少足夠的市場風險對衝工具的困境,切實解決外資機構對政策透明度及政策連續性的擔憂,切實解決股權投資機構面臨的按“孰高標準”徵稅的難題,切實推進居民儲蓄加速向投資轉化,豐富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加快形成長錢長投的良性生態。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下一步的重點是進一步優化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年金資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的相關規則,簡化流程,降低門檻,提高這些資金在資本市場中的活躍度;加強對長期資金管理人的培訓和支援,提升其專業能力和風險管理水準;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産品和服務體系,滿足不同層次投資者的需求,鼓勵開發更多適合長期投資的産品;強化優化資訊披露機制,保證資訊的真實性和及時性,增強投資者信心。
穩杠桿:
監控風險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今年以來,監管圍繞穩杠桿多管齊下。加強制度建設,修訂融資融券等相關法規並出臺多項監管辦法;從多業務維度發力,暫停限售股出借、調整轉融券申報規則、暫停轉融券業務、強化對高頻量化交易及場外衍生品監測監管等,同時注重投資者保護與教育,引導資金合理配置支援實體經濟。
“穩杠桿的意義在於控制市場風險,避免過高的杠桿率帶來的市場波動和潛在危機。”田利輝表示,為確保這些措施既有效防範風險又不影響市場正常的融資和交易,需做到精準監管,區分正常的融資需求和過度的杠桿行為,以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魏鳳春表示,穩杠桿主要體現在對融資融券的控制,在市場過熱、杠桿風險隱現之際,適當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將有效遏制融資規模過快增長,為市場“降溫”;在市場低迷之時,對融券進行控制。使融資融券業務在合理杠桿框架內服務於資本市場的良性迴圈。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12日,市場融資餘額為1.88萬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比例為2.32%。
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産業發展研究會會長程鳳朝表示,穩杠桿首先需要差異化監管,針對不同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實施分級管理,避免“一刀切”;其次,需要加強杠桿工具的正向引導,通過規則設計,引導杠桿資金流向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優質資産;同時,實時監測與動態調整:建立市場杠桿水準的動態監控體系,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政策。
穩預期:
穩定信心 增強政策穩定性、透明度
穩預期的核心在於穩定投資者信心。在魏鳳春看來,穩預期更多地依賴市場自身的運作規律與主體心理調適。然而股市市場化特質決定了它受眾多複雜因素交互影響,這使得穩預期的實現將面臨更多挑戰與不確定性。
10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創設兩項資本市場工具落地。市場人士認為,這兩項資本市場工具也是市場的“定心丸”。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型工具的運用有助於支援股市表現,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將帶來持續的增量資金,尤其在預期偏弱階段有望起到“穩定器”作用。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助力上市企業積極實施市值管理,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發展信心。
此外,程鳳朝表示,穩預期核心在於信心建設,通過有效政策傳導機制、制度優化和市場透明度提升,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促使資金流入和杠桿作用達到動態平衡。
“從政策方面來看,監管需要增強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穩定投資者和市場預期。另外,監管部門也要加強與市場各方交流,準確傳遞政策信號,減少因資訊不對稱或誤解而引發的市場波動與預期紊亂。”魏鳳春表示。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黃運成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穩預期核心在於做實法規制度,築牢資本市場法治基礎。此外,改善營商環境同樣重要,稅收優惠、政務服務優化、便利市場準入等多方面協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穩固市場預期,促進資本市場穩健前行。
田利輝表示,引導合理穩定的預期需要提升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透明度,讓市場參與者能夠提前了解政策意圖和發展方向,避免不必要的猜測;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避免頻繁變動給市場帶來不必要的干擾,增強市場的可預測性;對重大政策調整實施預公告制度,給予市場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減少突然變化的影響;另外,積極回應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並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穩定市場情緒。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