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註冊制改革落地以來,市場化發行定價功能逐步發揮,但“高價超募”現象時有發生,引發市場廣泛關注。12月9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券商處獲悉,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中證協”)總結近年來網下投資者分類管理工作經驗,研究制定了《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管理指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指引》),並向券商徵求意見,旨在更好發揮大型金融機構的示範帶動作用,並實施動態調整,建設高品質網下投資者隊伍,推動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推動形成高品質
網下投資者隊伍
此前,中證協建立了網下投資者精選名單評價機制,並於2022年發佈了首份網下投資者精選名單。精選名單評價機制自實施以來,在加強網下投資者自律管理,規範市場“抱團壓價”不當行為,維護新股網下發行秩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證協認為,隨著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深入推進,網下投資者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對網下投資者參與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網下發行業務的綜合能力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指引》適應全面註冊制改革的要求,按照“穩中求進、試點先行、示範帶動”的原則,以專業能力建設為導向,將具有示範作用的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列入“白名單”,推動形成高品質網下投資者隊伍。
據了解,在起草過程中,中證協主要有四方面考慮:一是促進發揮證券、基金、保險大型金融機構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深入踐行審慎投資原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的理念,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二是聚焦新股網下發行業務,從“機構、業務、人員”三位一體入手,構建多層面的考核指標體系,推動形成“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生態;三是堅持分類監管導向,按照專業機構投資者所屬行業、配售對象類別實施分級分類自律管理,實現精細化、科學化、動態化管理;四是在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範圍內試點先行逐步將“白名單”推廣應用到其他類型市場機構,並從聲譽約束起步,逐步發揮專業機構投資者在促進市場資源配置,防範化解市場風險,助力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推動形成
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具體來看,《管理指引》共五章二十五條,分別對“白名單”的分類、組織實施和應用等作出規定。
其中,《管理指引》明確了專業機構投資者主動申請進入“白名單”的條件,充分體現“白名單”對參與網下發行業務的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合規性、專業性等方面篩選把關作用。包括具有良好的綜合經營管理能力,在上一年度監管評級中,網下投資者達到A級或者相當層級以上的;具有良好的股票投資管理能力,最近連續兩個季度管理的中國境內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賬戶總資産以及自營投資賬戶股票總市值達到300億元以上;具有獨立的股票研究能力,且具有兩年以上主動股票研究、投資經驗的中國境內研究人員、基金經理、投資經理數量合計達到30人以上等。
同時,《管理指引》對考核指標調整項作出細化規定,中證協在基準分的基礎上,可根據申請主體及其管理的配售對象業務類型、業務開展狀況、人員隊伍建設狀況、合規風控狀況等方面情況,進行相應加分或者扣分最終確定申請主體的得分。
《管理指引》還公開“白名單”管理工作程式,其中,“白名單”分類管理工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中證協通過組建專家委員會,按照網下投資者自評、復核、資訊公示、結果公告等程式每年開展一次分類管理。此外,為體現執業聲譽正面導向,中證協將“白名單”所列券商計入執業聲譽資訊庫,同時“白名單”分類管理情況供相關監管部門、自律組織等在分類監管、自律管理等工作中參考使用。
值得關注的是,“白名單”分類管理是中證協根據網下投資者過往參與網下發行業務情況進行聲譽分類管理的機制,並非代表對相關機構的綜合業務評價和預期判斷,任何機構和個每人平均不得將“白名單”用於商業目的。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