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11月5日,科創板宣告設立已六年。這六年,是我國科技創新浪潮澎湃奔涌的六年,是資本活水與科技力量深度交融、共鑄輝煌的六年。六年來,科創板以獨特的制度優勢,吸引了眾多具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在這裡,無數科技夢想被點燃,無數創新成果得以轉化。一批又一批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為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展望未來,科創板必將繼續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2018年11月5日,“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宣告聲響徹黃浦江畔。光陰荏苒,科創板宣佈設立至今已六年。歷經耕耘,577家“硬科技”企業集聚於此,改革“試驗田”碩果纍纍,其已然成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陣地。
回首六載,科創板“匠心”獨運,精心雕琢制度框架,為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開闢出一個獨立的新市場:六年來,科創板“初心”如磐,堅守板塊定位,著力將資源配置到科技創新最需要的領域,積極服務新質生産力加速發展;六年來,科創板“恒心”聚力,在開拓創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持續推進關鍵制度創新,圍繞科創企業特點,不斷優化科創板再融資、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創新制度,積極發揮“試驗田”作用。
展望未來,科創板胸懷“雄心”壯志,在中國證監會發佈的《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八條措施》(以下簡稱“科八條”)加持下,科創板深化改革,服務“硬科技”企業和新質生産力發展將邁入新階段。而在科創板引領下,資本市場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支援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能級將進一步提升。
“匠心”獨運 順勢而生
古語有雲,“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科創板的誕生亦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整體來看,資本市場改革需要“一個獨立的新市場”,其一方面作為對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補充,能滿足不同類型、規模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另一方面作為註冊制“試驗田”,能為中國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提供實踐經驗和示範效應,進而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
在此背景之下,設立科創板的構想順勢而生: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順利開幕,會上宣佈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同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表示,將積極研究制訂科創板和註冊制試點方案,向市場徵求意見並履行報批程式後實施。
科創板不僅是一個板塊,更是一個獨立的新市場,它承擔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重任,需要有新的監管邏輯、獨立的市場定位和制度。因此,一系列“量身定做”的制度體系應運而生:在設立科創板的準備中,著重抓好發行、上市、交易、資訊披露、退市等方面配套制度的統籌設計和落實;在試點註冊制的準備中,著重完善市場化的股票發行承銷機制,抓好發行上市審核的理念、標準、機制、程式等方面的調整優化。
例如,在上市審核機制方面,形成“4+5”的科創屬性評價指標,增強了審核標準的客觀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在交易制度方面,針對性地對交易機制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進行了創新,漲跌幅限制擴大為20%,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設置適當的投資者門檻;在發行定價制度方面,建立以專業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主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決定,由買賣雙方充分博弈形成反映企業內在價值的新股價格。
在制度體系“保駕護航”之下,科創板迅速落地——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中國證監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板儀式;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首批25家公司鳴鑼上市。自此拉開科創板蓬勃發展的序幕。
上海證券交易所表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提升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能力,增強市場包容性,強化市場功能的一項資本市場重大改革舉措。通過發行、交易、退市、投資者適當性、證券公司資本約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長期資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試點、循序漸進,新增資金與試點進展同步匹配,有利於實現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公司新老股東利益平衡,並促進現有市場形成良好預期。
“初心”如磐 穩步成長
自科創板宣告設立並開市以來,其“初心”如磐,堅定不移地堅守“硬科技”定位,積極服務於創新驅動發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等國家戰略,為科技創新在全生命週期中,提供可接力、有效定價的多元資本支援,助力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具體來看,在上市之前,科創板通過優化私募股權與創投基金“募、投、管、退”各環節,激發創新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積極性。數據顯示,九成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資本支援,平均每家獲投約9.3億元。
在上市時,科創板通過建立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制度,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一大批在原有制度下無法登陸A股市場的“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受益於多元包容的上市制度,已有54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7家紅籌企業、20家採用第五套標準企業、1家轉板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其中,19家未盈利企業在上市後實現盈利並“摘U”;20家採用第五套標準企業的創新藥公司均已實現核心産品的上市或上市申請遞交。
在上市之後,科創板還通過並購重組等方式,為上市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資源整合機會,支援企業加速實現技術升級、産業拓展和市場份額的擴大。
例如,2024年初,國內醫療器械“一哥”邁瑞醫療豪擲66.52億元並購惠泰醫療,切入心血管賽道,成為今年科創板首單“A控A”案例。收購完成後首個並表報告期,邁瑞醫療和惠泰醫療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7.99%、8.16%和25.63%、30.97%,業績增長態勢明顯。
正是憑藉對“初心”的執著堅守,科創板穩步前行、茁壯成長,並逐步成為助力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新支點”。
從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邁出第一步開始,到2020年4月29日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00家,再至當下共計577家公司登陸科創板,總市值超6萬億元,合計募集資金超萬億元(IPO募資9142億元、再融資募集資金1623億元),並集中在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覆蓋了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産業鏈,科創板正用一串串令人矚目的數字書寫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創新故事。
與此同時,持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發成果不斷涌現,更是成為其中濃墨重彩的篇章。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累計有136家次(去重後77家)科創板公司牽頭或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同時,有三成科創板公司的産品或在研項目在行業內具有首創性;有六成科創板公司的核心産品或技術正在相關領域推動實現進口替代。
中信證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師于翔表示,科創板已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和集聚地,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助推“科技—金融—産業”實現良性迴圈。
“恒心”聚力 開拓創新
六年來,作為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科創板為適應科技創新企業的特徵,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在再融資、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一系列創新制度上先行先試,並將相關經驗複製、推廣到創業板、北交所改革中,為全面註冊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創板承擔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試驗田’的責任,與其他板塊一起建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互聯互通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好支援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經濟的高品質發展。”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此基礎上,2024年6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佈“科八條”,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提升對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産力發展。
上海證券交易所表示,中國證監會發佈“科八條”,既是科創板建設的任務書,更是科創板發展的路線圖。隨著“科八條”的持續落地落實,科創板有望從改革“試驗田”成長為發展“示範田”。
據悉,“科八條”在支援“硬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優化發行承銷制度、再融資、並購重組、指數産品及市場生態等8個方面,提出30余項支援和優化舉措。而自“科八條”發佈以來,市場各方同題共答,不斷推動相關舉措加速從紙面走向實踐。
例如,在並購重組方面,“科八條”發佈後,上交所聯合10個轄區證監局召開10場“科八條”專題座談會,共議更好支援科創企業並購重組。後又于10月10日再次舉行券商座談會,現場宣講並購重組最新政策精神,並就進一步活躍並購重組市場、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聽取意見建議。此外,上交所還接連發佈《科創板創新制度一本通》《科創板監管直通車——並購重組專刊》《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規則、政策與案例一本通》《並購重組典型案例彙編》等,幫助上市公司和相關市場主體理解規則、把握最新監管導向,便利上市公司籌劃和實施並購重組。
受一系列支援舉措引導,科創板公司積極推動並購重組進程,以高品質産業並購加速技術突破、産業整合和國際化佈局。數據顯示,“科八條”發佈以來,科創板新增披露40余單股權收購交易,單數同比超2倍,金額合計超110億元。其中,更是不乏諸多典型案例的身影。
例如,有10單交易涉及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在技術、産品、市場等方面尋求協同效應;在優化支付工具方面,思瑞浦以“定向可轉債+現金”方式收購創芯微100%股份,對標的公司各類股東實施差異化定價,增加交易雙方博弈空間,提升交易便利性;普源精電重組項目從受理到交易所審核通過僅用時52天,到獲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僅用時兩個月。
申萬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彭文玉表示,科創企業有望迎來通過並購重組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的發展機遇,這將加速新質生産力的構建,並有望培育出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生態。
“雄心”壯志 未來可期
事實上,從全球範圍看,科創企業成長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研發投入高、盈利週期長、風險較高等特徵。另外,部分企業還具有股權架構方面的特殊安排。這就導致傳統金融支援體系與其發展特徵適配度不高。但資本市場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特點,更易組織動員資金、人才等資源從事科技創新活動,天然具有推動高新技術和創新企業發展的功能優勢。
因此,精準地識別科技型企業,集中力量全力支援重大科技攻關,支援“硬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乃是勢在必行之舉。六年來,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深入推進註冊制改革,在支援科技創新企業高品質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展望未來,科創板需以更大的“雄心”壯志,持續發揮獨特優勢,為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上海證券交易所表示,下一步,將以貫徹落實新“國九條”為契機,堅守資本市場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品質發展為主線,提升對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發揮好科技與資本協同效應,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持續推進、走深走實。
談及具體舉措,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産業發展研究會會長程鳳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科創板需要嚴格把握板塊定位,優先支援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硬科技”領域企業上市,確保科創板真正成為服務科技創新的核心陣地。同時,進一步簡化發行流程,提高審核效率,降低企業上市成本,確保優質科技企業能夠快速融資。另外,鼓勵企業通過並購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升行業集中度和競爭力。最後,還需要推出更多與科創板相關的指數、ETF品類及ETF期權産品,增加市場交易活躍度和投資者選擇。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