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149家上市公司接獲罰單 罰款金額合計達1.6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2-13 07: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神開股份上海物貿被監管部門揪出財務問題絕不是個案。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Wind數據得知,自2014年1月1日至今,有149張罰單飛入兩市公司,被處罰的事由五花八門,既有財務問題,也有安全生産問題。不過,仔細甄別這些罰單提及的內容可知,上市公司們踩雷踩的最有技術含量的有四項案由:靠財技調節利潤、股份代持、利用內幕消息牟利、隱瞞關聯關係利益輸送。

  值得注意的是,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上述149家收到罰單的企業總計被罰金額高達1.6億元。

  信披問題各有玄機

  從上述數據可知,在被處罰的上市公司中,被罰案由雖然大多數被概括為“資訊披露問題”,但是,由於資訊披露背後包含的內容不同,讓投資者最受傷的是四種資訊披露問題。

  在虛假財務資訊方面,今年被處罰的上海物貿是典型代表,上海物貿全資子公司上海燃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燃料”)為虛增利潤、隱藏賬面虧損,採用多種方法少結轉成本、虛增年末庫存,導致上海物貿2008年至2011年年報(合併)中資産和利潤總額虛增,成本虛減,上海物貿在2012年年報中未對2008年至2011年虛假記載情況進行追溯調整,將2008年至2011年隱瞞的所有虧損全部體現在2012年年報中,導致上海物貿2012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

  在股份結構複雜方面,北大資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資源控股”)及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政泉控股”)的代持,複雜程度讓投資者瞠目結舌,一幕幕大戲接連上演,舉報、自曝應接不暇,而代持也就成了資本市場的年度熱門話題。

  在利用內幕消息謀利方面,在證監會查出的內幕交易中,內幕消息的來源已是“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閨蜜聊天泄密、家屬探知消息泄密都有。

  而隱瞞關聯關係方面,查閱過往的資料可以得知,隱瞞關聯關係在上市公司被處罰的案由中,佔據的比例相對較重。實際控制人隱瞞關聯關係、設立關聯公司不披露等,上市公司利用這些關聯關係産生大量關聯交易,有公司由此衍生出了各種虛假的財務資訊。

  這些“技術含量”頗高的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所對應的後果非常嚴重,從公開資訊可知,多家公司虛假陳述案發之後,即迎來了投資者的扎堆索賠。

  罰金口頭處罰對半開

  從這些被處罰的上市公司被罰事實來看,由於多項事件涉及公司核心機密,查證也較為困難,“技術含量”頗高。因此,一旦被查證後,所面臨的處罰程度也相對較高,通常有市場禁入、罰款等。

  據Wind數據顯示,在上述149張罰單中,口頭處罰和罰款各佔據了半數份額,而有些公司是連公司帶高管層集體被罰。

  不過,在這些被處罰款的上市公司中,罰款金額最高的公司被罰原因則是壟斷經營。

  例如,亞泰集團的公告中稱,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吉林亞泰集團水泥銷售有限公司收到吉林省物價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吉林省物價局對吉林亞泰集團水泥銷售有限公司2011年與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達成並實施價格壟斷協議的行為進行了調查。

  對此,依據相關法律,有關部門責令吉林亞泰集團水泥銷售有限公司停止與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達成並實施價格壟斷協議的行為,對吉林亞泰集團水泥銷售有限公司處以2012年度銷售額30.02億元2%的罰款6004萬元,佔公司2013年度經審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的20.42%(已扣除少數股東損益)。

  此外,查詢這些公司被處罰的對象列表可知,除了上市公司本身外,公司的參股、控股公司和股東也成了被各級監管部門下發罰單的重點群落。

  鋻於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上市而言,除自身的經營管理之外,對關聯公司及關聯群體的把控、警示、監管能力,也成為考驗上市公司的重要參照標本。因此,上市公司還要加強對周邊及相關人和事的事先預警和事後把控力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