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A股熱”遠勝“港股熱” 看基金如何掘金滬港通

  • 發佈時間:2014-11-19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滬港通在市場熱烈的期盼下終於順利得以實現,然而相關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從資金量上看,A股的吸引力遠勝於港股。業內專家認為,這説明A股中的藍籌標的對海外投資者來説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由於和傳統QDII沒有太大區別,內地機構對於“出海”香港市場並沒有太多熱情。

  滬港通“落地” A股成香餑餑

  醞釀許久的滬港通終於在本週一變成了現實。根據彭博資訊的數據,在17日滬港通開通後第一個小時的交易中,通過滬港通流入上海股市的資金量比流入香港股市的資金量高出逾九倍。

  當天下午香港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截至13點58分,滬股通餘額為0,每日130億限額全部用盡,提前逾1小時結束首日交易。上海交易所數據則顯示,截至13點58分,港股通餘額91.71億元人民幣,使用了13.3余億元。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投資總監、擬任基金經理曲揚認為,滬股通的額度可能將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直至3000億人民幣的總額度被用光。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海外投資者看好A股的中長期投資價值,目前還只處於小量資金試水階段,後續大量資金將不斷涌入;其次,對於沒有QFII額度和RQFII額度的海外投資者,以前借QFII或RQFII額度買A股要付出1%-2%的中間成本,現在通過滬股通投資A股則可以節省中間成本,因此有些QFII和RQFII的A股頭寸將逐漸轉為滬股通頭寸。

  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從今年7月份以來,大盤在滬港通的預期之下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上漲攻勢,而越是臨近滬港通落地的日子,權重藍籌股越是受到資金的關注。博時基金認為,滬港通的實質是擴大股票市場和投資者的邊界,直接利好的板塊其實難以判斷,但從國際資本市場的開放經驗看,一國或地區股票市場的核心資産或戰略資産,比如金融、先進製造和消費等支柱型産業,將受到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關注或認可,或將會被外資戰略性建倉。這將利好內地與香港股市的金融和其他有競爭力的藍籌板塊,尤其是大折讓的藍籌股。

  但有分析師表示,自十月底以來,滬深股指在藍籌股的帶動下已經走出了不小的漲幅,市場“二八”現象非常明顯,在滬港通落地之後,藍籌股預計將有一個短期調整的過程,而昨日滬深股指均收出中陰線,也得以印證了這種看法。

  基金公司冷對滬港通産品開發

  早在滬港通即將落地之前,以銀行、券商為首的權重板塊就成為資金進駐的主戰場,除此之外,例如海螺水泥伊利股份格力電器等藍籌股也走出了一波較大的升勢,而眾多藍籌基金更是受到了資金的熱捧。

  數據顯示,10月28日上證綜指反彈以來,截至11月14日,市場上有業績可比的677隻(分級基金合併計算)股票型基金中,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前15位的均為重倉或跟蹤大盤藍籌指數的基金。其中,漲幅最高的為申萬證券行業分級基金,其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高達21.02%。緊隨其後的分別是鵬華中證800非銀行金融、易方達滬深300非銀ETF、工銀瑞信金融地産、南方小康産業ETF、國投瑞銀滬深300金融地産ETF、信誠中證800金融、國泰上證180金融ETF、南方小康産業ETF聯接,以及匯添富中證金融地産ETF,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均超過10%。

  基金業人士對媒體表示,境外投資者的引入將促使藍籌股進行價值重估,藍籌股有望迎來估值修復行情,一些以大盤藍籌為標的或寬基ETF産品率先受益。然而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到,儘管內地藍籌基金行情火爆,但基金公司對研發滬港通産品卻較為冷淡,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已對滬港通有所關注,但並未準備發行新基金産品。

  據悉,目前只有南方和華夏兩家公司先後上報了針對滬港通的公募基金。記者發現,目前公募基金研究滬港通業務時,多會拿QDII産品做比較,以期通過從QDII的投資經驗中找尋佈局滬港通的路徑。

  好買認為,現在市場上專門投資于港股的QDII産品已經有近20隻左右,另外還有數只名義上投資于全球,實則重倉港股的QDII産品。新推的滬港通QDII基金和傳統的港股QDII相比,其優勢或僅限于,滬港通系統的“綠色通道”導致的費率上的優勢和如果T+0成行的交易優勢。

  而眾多私募基金也大多表示,對滬港通僅有關注並無具體業務實施。業內人士認為,滬港通一開始肯定是表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近幾年內地的QDII基金業績做得並不是特別好,本身也説明瞭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