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並購市場將迎大鬆綁 兩項新規待發引爆重組預期
- 發佈時間:2014-09-02 06:00: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7月11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證監會就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簡稱《重組辦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簡稱《收購辦法》)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至日期為8月11日。日前,針對兩個辦法徵求意見的進展情況,鄧舸表示,證監會正在根據各方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將儘快發佈實施。
即將面世的《重組辦法》和《收購辦法》自徵求意見伊始,就因“亮點頻頻”而引發市場的強烈關注,市場人士普遍指出,兩個辦法將促進資本市場並購重組。
“其實,這兩個辦法的核心宗旨就在於簡政放權,把政府職能更多地讓位於市場。兩個辦法的可操作性很強,如取消除借殼以外的重大資産重組審批、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豐富並購重組的支付方式等。兩個辦法的落地將再度引發一輪並購重組的高潮。” 招商證券一位策略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並購重組簡政放權醞釀已久。2010年,國務院發佈的《國務院關於促進企業兼併重組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消除企業兼併重組的制度障礙”。今年,國務院又相繼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優化企業兼併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前者要求“取消下放部分審批事項”,後者則明確提出“鼓勵市場化並購重組”。
“這些都在為處於‘三期疊加’狀態中的中國經濟新常態鋪路,方法就是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上述分析師表示。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愈加依賴投資增長,而投資高速增長的同時伴隨著投資回報率的大幅下滑。中國應加快推進供給端的結構性改革,其中重點之一就是通過簡政放權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開放鼓勵民間資本投資。
中信建投證券的一份研報稱,在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市場化和簡權放政是關鍵。在市場化的改革和建設過程中,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建設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健康的、規範的、市場化的資本市場,將通過發揮融資功能,在盤活存量、淘汰落後産能,調整産業結構、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助力新經濟方面都發揮重要的作用。
就徵求意見方面的情況,鄧舸表示,總體來看,社會各界對兩個辦法本次修訂普遍認可,認為徵求意見稿體現了推進市場化並購重組、簡政放權的基本原則和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的轉型要求,在加強投資者保護方面也有切實舉措,有助於實現資本市場在企業並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主要集中在借殼上市規則的完善、通過並購重組實施産業轉型的資訊披露要求等問題。
“本次並購重組的新規,一方面會讓並購重組更加活躍,減少很多限制性的規定,會促使更多交易能夠得以實現;另一方面,交易價格將會更靈敏地反映市場的供求關係,這樣就能更好地實現證券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新三板企業
成資本市場並購重組新寵
8月29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掛牌企業,福格森(武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掛牌,該公司因被並購終止掛牌新三板。今年6月27日證監會發佈《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和《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以來,涉及新三板掛牌企業的並購達到5家,掀起了一輪小高潮。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福格森、新冠億碳、金豪制藥、屹通資訊等7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因並購或者重大資産重組終止掛牌。
“近期,我們就收到兩家上市公司意向邀請,其中一家上市公司明確表示對我們所推薦的一家掛牌企業有並購意向。”近日,一位來自主辦券商場外市場部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
包括VC/PE、券商在內的機構人士普遍認為,涉及新三板掛牌企業的並購正在形成一股浪潮,而且隨著掛牌企業數量增加,因涉及行業擴圍,這股並購潮將是持續的。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新三板市場規模和企業品質得到提升,市場影響力和覆蓋面顯著擴大。截至2014年8月29日,掛牌公司共1107家,總股本448.24億股,流通股本157.14億股,總市值約為2848億元。
同時,掛牌公司的整體分佈呈現三大特點:一是覆蓋面廣。從行業分佈來看,掛牌公司分佈于18個門類,覆蓋了除房地産業外的所有門類行業;分佈于76個大類,佔大類行業數量的84.44%。從行業結構來看,以先進製造業和資訊技術業為主,合計894家,佔掛牌公司家數的80.76%。從地域分佈來,掛牌公司分佈于28個省市區,其中掛牌家數在100家以上的以東部省份為主,有北京、上海、江蘇、廣東4個省市區,合計646家;掛牌家數在10家-100家之間以中部省份為主,有13個省市區,合計400家;掛牌家數在10家以下以西部省份為主,有11個省市區,合計61家。
二是中小微企業佔比多。按照工信部和國家統計局標準,1107家掛牌公司約有95%屬中小微企業,約有68%屬小微企業;從2013年年報數據來看,掛牌公司平均總資産為1.64億元,總資産在1億元以下的有686家,佔62%;平均營業收入為1.25億元,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下的有787家,佔71%;平均凈利潤為833萬元,凈利潤在1000萬元以下的有810家,佔73%。
三是科技含量高。目前,1107家掛牌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75%,廣泛分佈于高端製造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領域。不少掛牌企業是所屬細分行業內的領軍企業,特色鮮明,創新動力強勁,成長性良好。
“與日俱增的掛牌企業數量將為整個資本市場提供更多並購標的。”上述券商人士稱,證監會6月27日公佈的兩個辦法更加注重簡便、靈活、高效,這體現了鼓勵公眾公司收購的精神。兩個辦法有利於規範引導並購重組活動,提高並購重組的品質,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有效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前8個月工業超金融成並購市場主力
專家認為,證監會發佈修訂版並購重組和收購辦法後,並購市場將提速
今年的並購市場可以用“波瀾壯闊”來形容,據本報昨日報道,今年前8個月的並購案例數量已經超去年同期水準近3倍。當然,在對數量表示驚嘆的同時,今年並購案例所屬行業排名和去年同期相比,也産生了一些變化。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根據Wind統計數據,今年1月1日至9月1日,共發生並購案例2572起,其中工業領域發生556起並購,所佔比例最大,為21.62%;其次為金融業,發生493起並購,佔比19.17%;再次是資訊技術業,發生399起並購,佔比15.51%。接下來,發生並購案例數量按從多到少排列依次是:可選消費業、材料業、醫療保健業、日常消費業、公用事業、能源業及電信服務業。
而去年同期僅發生1092起並購,其中金融業發生254起並購,佔比最大,為23%;其次是工業,發生223起並購,佔比20%;再次是材料業,發生166起並購,佔比15%。接下來,發生並購案例數量按從多到少依次是:可選消費業、醫療保健業、日常消費業、公共事業、能源業及電信服務業。
通過行業橫向比較,今年並購案例發生次數最多的行業已經易主,工業取代金融業成為今年以來發生並購最多的行業,材料業從去年的第五名上升至今年的第三名,資訊技術業、可選消費業都依次下滑一名。通過行業縱向比較,今年各個行業發生並購的次數與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增加,其中,可選消費業同比增加221.93%,位居第一;其次是資訊技術業,同比增加166%;再次是醫療保健業,同比增加163.24%,接下來則依次是工業、材料業、金融業、公用事業和電信服務業,不過同比增幅均不低於80%。
“並購市場是國家政策落地具體表現的一面鏡子。自今年以來,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家要求進一步盤活存量、消化過剩産能、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這在並購行業分佈中能有很好的體現。”招商證券一位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並購大爆發就是國家調結構的結果,通過加強並購重組來消化過剩産能是必由之路。
該分析師稱,證監會發佈修訂版並購重組和收購辦法後,並購市場將提速,而行業發展的佈局形態也會越來越明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