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熱錢囤兵香港窺伺A股:即便再漲20%還想買

  • 發佈時間:2014-08-01 08:56:43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編者按:藍籌股行情啟動了,是誰點燃了藍籌股的熱情?又是誰在行情啟動後推波助瀾?讓上證指數進入八連陽高潮的又是哪些機構在接力?讓大家充滿憧憬的藍籌股在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記者通過多日採訪,試圖給這些問題找到答案,尋找答案不是為了解釋,只有找到了答案,才能更好的指引未來。

  7月22日至31日,上證指數在8個交易日飆升了147點,累計漲幅達到7.16%。滬指8連陽背後,海外機構資金成為這一波行情的“先行軍”。

  “這波行情就是QFII和RQFII先買進來,行情啟動,國內機構發現有增量資金入場,才開始配金融地産有色這些藍籌股。”一位任職于一家近千億管理資産規模保險公司的投資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早在7月11日,外資就開始加倉A股投資。

  申銀萬國研究所高級策略分析師謝偉玉亦注意到,6月上旬至7月25日,資金連續7周流入全球中概股和A股。其中,流入跡象最突出的是7月14日至18日這一週,流入資金創9個月新高,QFII額度變得非常緊張。此時,A股的藍籌股尚未出現明顯的集體上漲。

  外資持續涌入國內股市,代表著海外機構對A股市場的青睞。

  “很多海外基金看好滬市大盤股的機會。即便藍籌股再漲20%,他們還是想買。”一位來自國內券商香港分公司的研究主管稱,在外資眼裏,國內股市有很多港股市場買不到的投資標的。

  外資涌入A股

  上證指數這一輪快速上漲始於7月21日。但其實早于這一天的,已經有一批QFII機構積極加倉銀行、保險等藍籌股。

  “7月11日開始,QFII追加A股市場的投入,持續加倉銀行、消費、家電等藍籌股。”香港一家對衝基金的董事總經理向記者透露,QFII增持的品種是華夏銀行(600015.SH)、貴州茅臺(600519.SH)、伊利股份(600887.SH)等。

  QFII增持A股,源於他們對國內經濟形勢的判斷發生變化。

  “海外機構在5-6月份時對國內經濟比較悲觀,認為房地産風險爆發、銀行壞賬率可能達到10%。”前述香港對衝基金總經理説,彼時,多家外資投行都在唱空中國,有一批資金撤離A股。

  但等到6月底,伴隨穩增長政策的陸續推出,外資機構判斷國內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於是,他們開始追加A股的投入。

  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亦顯示,截至一季度末,QFII機構持股金額最大的前十隻股票是興業銀行北京銀行格力電器、華夏銀行、海螺水泥、貴州茅臺、上汽集團大秦鐵路上海機場和伊利股份。

  而數據顯示,華夏銀行(600015.SH)、格力電器(000651.SZ)、貴州茅臺(600519.SH)、大秦鐵路(601006.SH)等一批藍籌股的股價均是在7月11日先於大盤走出上漲趨勢。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QFII增持A股的行為,在7月21日至24日期間最為踴躍。由於藍籌股的強勢上漲,一向低調的QFII出現搶籌行為。

  “7月23日和24日,QFII下的單子非常多,導致罕見的出現當天都沒能完成全部交易的情況。”一位曾擔任過交易員的券商人士透露,QFII向券商提交的委託買入申請均是限價委託,但因委託單子較多以及藍籌股的快速上漲,導致券商沒辦法在當天完成交易委託。

  除QFII增持A股外,有一批外資借道RQFII增持A股。

  港交所披露的公開交易數據顯示,南方富時中國A50 ETF基金自7月7日至25日這三周時間份額增加8.78億基金單位,合計約有60億元資金申購該ETF。

  其中,7月7日至11日這一週,就有38億元資金流入。隨後兩周,南方富時中國A50 ETF的凈流入資金分別達到10億元和12.5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A50ETF在整個上半年的凈申購資金僅僅是57.83億元。其中,6月申購資金約30億元。

  熱錢抵港意在A股

  繼7月前三周資金蜂擁A股後,外資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出現放緩趨勢。

  “7月21日至25日期間,全球基金流入A股和中概股的資金放緩至1.4億美元。而此前一週,這一數值是6.4億美元。”謝偉玉説,外資涌入A股市場的趨勢仍在延續,但幅度開始下降。

  來自多家研究機構調研發現,先頭部隊完成建倉後,還有很多沒有QFII額度的外資基金正在等待滬港通開閘後進入A股的機會。

  “滬港通的效應越來越明顯。目前預計滬港通正式啟動時間點是10月13日,但現在外資已經將很多資金趴在香港市場。”海通證券香港研究團隊發給國內機構的調研報告如是表示。

  事實上,資金涌入香港市場的跡象非常明顯。

  香港金管局披露的情況顯示,7月29日,香港金管局再次向市場注入31.78億港元,這也是7月以來的第17次注資,累計達577.7億港元。

  香港一位頻繁接觸外資基金的研究人士介紹,外資涌入香港市場,目的是在全球資産配置中增加港股和A股的配置。

  “7月以來,有些全球基金判斷美股估值比較高,減持了美股和歐洲市場的配置比例,資金流向南韓、香港和A股等新興市場。”前述研究人士説。

  但海通證券香港研究團隊分析,這批趴在香港的外資,或許目標並不在於港股,而是A股。

  “資金涌入香港非常明顯。7月以來港股強勢上漲,但交易量並沒有明顯放大,日均800億港元左右。”海通證券香港研究團隊據此分析,資金並未完全流入香港股市。

  另一方面,香港上市的A股ETF成交量迅速放大。

  “很多機構的QFII額度都很緊張,外資想進入A股而搶不到額度。”基於此,海通證券香港團隊分析,這批抵港的資金,正在等待10月滬港通敲響後正式進場A股。

  研究機構調研反饋的資訊顯示,在外資眼中,A股比港股更有吸引力。

  “美國股市已經早就超過2007年的高位,香港股市才剛剛破了近三年新高,A股已經熊了9年。大家一回頭髮現內地經濟數據好像還可以,公司的盈利數據也不錯,似乎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差。”海通證券香港分公司研究團隊如是總結。

  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亦透露,自6月中旬以來,他們團隊先後拜訪了100多家機構投資者,幾乎所有境外投資者對滬港通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A股有港股買不到的標的

  在外資眼中,A股中最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是低估值的藍籌股。

  “很多海外機構看好滬市大盤股的機會。即便藍籌股再漲20%,他們還是想買,還是有套利空間。”一位在內地券商香港分公司擔任研究主管的李林(化名)説,在外資眼裏,A股中有很多港股市場買不到的投資標的。

  一個代表性案例是中國建築(601668.SH),估值僅僅4倍,股息率就有5%,業績增長還有20%,在香港根本找不到這種股票。外資青睞的另外一個代表性標的是大秦鐵路(601006.SH),估值約10倍市盈率,但股息率就有9%。

  在外資看來,通過融資買入這類股息率高的藍籌股,一年輕鬆就能獲得超過3%的套利收益。

  “香港市場的融資成本比較低,外資通過銀行借錢的利率也就1.5%-2%。內地銀行股的股息率基本能達到5%以上,即便一年股價橫盤不動,也能獲得3%以上的收益。”李林説。

  海通證券香港分公司研究團隊通過調研亦發現,外資機構喜歡藍籌股,而A股中的藍籌股估值低於香港藍籌股10%-20%,股息率高,如工商銀行(601398.SH)的股息率就達到6%。

  Wind統計數據顯示,A股市場中連續三年平均股息率超過5%的藍籌股達到16隻。其中,中國銀行(601988.SH)、工商銀行(601398.SH)、建設銀行(601939.SH)、農業銀行(601288.SH)等連續三年平均股息率超過了6%。

  “海外資金成本比較低,國內高股息率的標的對海外機構更有吸引力。”謝偉玉稱,他們調研了台灣和香港的一批機構,發現他們偏好估值低、高股息率的藍籌股。

  除此以外,外資對A股具有獨特性的標的非常關注,如中藥板塊、白酒、軍工等。代表性品種如中國船舶(600150.SH)、同仁堂(600085.SH)、貴州茅臺(600519.SH)等。

  多位接觸外資機構的研究人士介紹,外資投資A股最苦惱的問題是國內上市公司的研究報告均是以中文撰寫,他們根本“讀不懂”。

  基於他們對國內A股公司不熟悉,初期投資會首選指數成份股,如上證50成份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