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專家:完善證券市場建設 具有戰略意義

  • 發佈時間:2015-12-21 00:31: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金輝  責任編輯:張少雷

  在“2015中國債券論壇”上,多位專家與業內人士圍繞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通過貸轉債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在“十三五”期間能保持在6.5%以上的增速。中央最近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實行供給側改革,其中有一點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怎麼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辦法就是貸轉債。我們現在大約有90萬億銀行貸款,其中30萬億中長期貸款,能不能把1/3,即10萬億中長期貸款轉成債券?如果真能實行,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這樣做會給銀行帶來什麼損失?假如銀行每年將2000億貸款轉成債券,可能會少收2個百分點,也就是在2000億-4000億左右,而銀行的利潤是4萬億。這對經濟長治久安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中國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

  債券市場建設意義重大

  人民幣加入SDR後,中國債券市場將不再是一個封閉市場,它要走向國際市場。從近期各國貨幣政策走勢來看,以這次美元加息為代表,各國走向出現不同的變化。美元利率持續走高,歐洲在持續走低,日本也是繼續維持在低位,人民幣在中間。全球利率走向不一樣,國際資金流向開始像無頭蒼蠅,流向很多地方。人們特別擔心明年新興市場國家會不會出現類似十幾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問題。

  中國只要有深厚的固定收益市場,至少不會受外資直接的衝擊。從這個意義上,完善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特別是國債品種為主的市場是在明年建成的關鍵,而且在這個市場上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各個方面都應該進行加速。

  進入新階段,中國面臨新的挑戰。雖然我們是世界第三,但不是最具有抵抗能力的健康市場。中國債券市場面臨最重要的問題是缺少能夠貫通的産品,而且利率不能傳導。按揭貸款是非常良好的資産,如果能被債券化,中國債券市場便會變成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國債收益不能作為流動資産,因此,信用債便非常重要。

  銀行業信貸資産登記流轉中心董事長

  呂世蘊:

  債券市場將成人民幣國際化重要載體

  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貨幣,就必須要邁入貿易貨幣、國際貨幣及儲備貨幣的渠道。債券市場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重要載體。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債市需要有序開放,應大力推動對債市的投入。從頂層設計來講,必須支援金融市場創新,同時也要創新風險防控。

  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關係上,定價權尤其重要,我們要掌控定價權,這是核心問題。

  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

  加強債券市場建設防範系統性風險

  當前的宏觀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同時企業高債務風險不斷加劇,信用債比例大幅上升,風險已經顯現,再加上套利操作,如果出現違約,會讓風險放大。因此當前需要高度重視債券市場積聚的各類風險,提高風險揭示和應對違約的能力,加強對承銷機構風險責任的約束,從而加深債券市場穩定性,防止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當前債券市場上還沒有相關的防範經驗,接下來需要建設相關風控措施,例如建立終生責任制、成交機構當年獎金當年兌付等機制。在債券市場健康發展過程中,需要高度關注,並建立防範措施來阻止貪婪的蔓延,使市場能夠有序發展。要將債券市場監管納入全市場統一的監管框架內,在發行階段減少對企業債券融資的干預,轉而注重“事後”監管。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張傑

  債券是應對未來金融挑戰的重要手段

  中國在債券領域一直做得不好,但債券市場又極其重要,應對全球金融挑戰,債券是重要的機遇。債券有兩個作用,一是跨時配置,機遇在時間軸上並不是均勻分佈,必須得從長期時間軸上來動用資源,而發債就是最好方式;二是債券構築了國家、國際間金融聯繫或者信用聯繫。

  中國在歷史上這兩方面都是做得不好。而經濟全球化,輸贏勝負已經在債券市場上初見端倪。中國經濟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銀行配置金融資源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未來應對全球經濟金融挑戰,債券是重要手段,是機遇所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前提,就是債券市場的發展,特別是要對國際債券市場進行深入的介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