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張育軍被查能否揭開更多證券黑幕

  • 發佈時間:2015-09-18 16:00:1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正當股市風雷激蕩、大起大落之際,一個人的命運牽動了市場各方的神經。他,就是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

  9月16日晚,中紀委網站刊出張育軍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的重磅消息。一夜間,網際網路上炸開了鍋,他的前世今生、他曾講過的話、做過的事,甚至其同窗師長都被翻了出來,犀利的評論如潮洶湧,各種揣測不脛而走。

  作為主席助理,張育軍只是準副部級官員,但他是證監會迄今為止被查處的最高級別領導。他深耕證券業20餘年,也是證監會唯一執掌過深交所和上交所的官員,又是經濟學、法學“雙料”博士,堪為才幹俱佳的“能吏”,在此番股災中負責牽頭救市,人稱“救市總指揮”。

  巧合的是,僅僅數日前,公認為這輪救市主力軍,有“券商旗艦”之譽的中信證券,董事長、總經理及中層核心骨幹的一半均落馬,其中中信總經理程博明與張師出同門。

  中信巨頭被查是因“涉嫌內幕違法交易”,作為上級“機構管理人”的張育軍則因“涉嫌嚴重違紀”,兩者有無牽連?還有何黑幕未被揭開?對此,在正式結論出來之前,不好妄加臆斷,但在A股急劇動蕩的節骨眼上出現這一幕,又不能不令人浮想聯翩。

  就在張被查消息出臺的當天下午,深滬股指急劇拉升,呈現出近期少有的千股漲停格局,這難道是又一個“巧合”?雖然網上有關“無間道”的傳聞未必可信,但中國股市“聽風就是雨”,屢受消息甚至謠言擺布卻是不爭的事實,今年尤盛!

  公開資料顯示,張任主席助理期間,一直力倡機構創新發展,比如支援券商加杠桿,推動網際網路證券等。而這一輪的股災,也恰恰暴露了這兩方面的監管漏洞。可以説,此輪行情的狂飆突進式暴漲,旋又驚心動魄的暴跌,其肇因多半由加杠桿和場外配資而來。

  證券業的改革創新沒有錯,但改革和創新不能夾雜任何私利,更不能拿億萬投資者的財富當兒戲。若只是經驗欠缺尚可寬諒,但若因主觀的傲慢無知和玩忽職守令億萬民眾的財産遭受巨大損失,則須究責並承擔責任。

  多年來,A股市場總是受困于“牛短熊長”,寄望“財産性收入”的股民像一茬茬韭菜被無情收割掠奪,而掌握內幕消息和資源者卻在億萬投資者的鉅額虧損中迅速斂聚起驚人的財富。此間制度和監管黑洞,何時才能真正堵住?

  股市的參與者往往易失去理性,在此語境下,規則的公平和監管有序就顯得至為關鍵,倘若監管者“監守自盜”,或與私利集團勾結,那麼,市場的公平公正將蕩然無存。股市有風險,但這種風險不是叢林法則,更不是“黑吃黑”。

  證監會是個非常特殊的權力部門。股市是高度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場所,財富涌動分秒萬金,誘惑巨大;而上市資源稀缺及權力的高含金量,又令其受到萬眾追捧。諸多逐利者提著重金如蠅逐臭般圍獵相關官員。一度曾有個説法,單是仲介牽線結識證監部門官員,開價便要八位數,至於要獲得上市指標,所付出的腐敗成本更可想而知。

  管審批和管錢的部門,往往是腐敗重災區,這已被許多反腐案例所印證。證券業的反腐雖從未止步,此前也曾有人因貪腐受賄落馬,但不客氣説,那些落馬者皆屬“蒼蠅”之列。有人認為,張育軍的落馬或是徹底撕開證券市場重重黑幕的契機,但願如此!(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