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三板 > 要聞 > 正文

字號:  

“衝刺”創新層 新三板公司多措並舉搶先機

  • 發佈時間:2016-01-19 08:42: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王小偉  責任編輯:金易子

  去年11月底發佈的《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稿)》公佈了“凈利潤+凈資産收益率+股東人數”、“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營業收入+股本”和“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三套創新層標準。距離分層方案正式落地的時間越來越近,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不少新三板公司厲兵秣馬,謀求從市值、做市商等多個領域發力,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贏得進入創新層的先機。

  創新層吸引力大

  在全國股轉公司去年11月底發佈的《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稿)》中,提出了“凈利潤+凈資産收益率+股東人數”、“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營業收入+股本”和“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三套創新層標準。其中,第一套指標中,要求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平均凈利潤不少於2000萬元,最近兩年平均凈資産收益率不低於10%,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於200人;第二套標準中,要求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最近兩年平均營業收入不低於4000萬元,股本不少於2000萬元;第三套標準中,最近3個月日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於5000萬元,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

  按照規定,2016年4月29日為掛牌公司2015年年報的披露截止日,同時也是全國股轉系統根據分層標準自動篩選出符合創新層標準的掛牌公司的計算日。

  當前已經成為掛牌公司爭分奪秒“備戰”創新層的關鍵時期。去年底以來,新三板市場越來越呈現出兩大明顯特徵。一方面,創新層第一套標準以最近兩年財報為基礎依據,為了趕上創新層,新三板掛牌進度明顯加快。根據廣證恒生統計,2015年11月以來,新三板單周掛牌速度保持在100家以上。業內預期,2016年新三板掛牌公司家數有望超過1萬家。

  另一方面,新三板公司對參與創新層的熱情也在不斷升溫。由於創新層將提升新三板市場估值和流動性,不少公司都期望能首批進入創新層。根據記者從業內了解的情況,已經符合單套標準的公司仍在不斷“努力”,希望在三重標準中至少符合兩套標準。

  以利爾達為例,該公司是杭州一家物聯網嵌入式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商,按照公司1.53億的總股本和7.6元每股的價格來計算,市值等數據符合第三套指標。同時,公司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0億元和5億元,增速和股本等方面也符合第二套指標。而對於第一套指標,雖然該公司凈利潤增速、規模、凈資産收益率等方面也符合標準,但截至2015年6月30日股東戶數為194戶,較200人的創新層門檻尚存差距。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該公司目前正在籌劃定向增發。業內人士預計,公司股東人數達到相關指標將是大概率事件,最終該公司在三個層面都可能滿足創新層標準。

  “去年底公佈的分層標準尚屬徵求意見階段,最終版本會否出現調整尚不得而知。例如,若因滿足條件公司過多,會否調整為同時需滿足兩項指標。因此,多滿足一重標准將為進入創新層增加一重保險。這是不少公司已經達到某一套標準仍在努力的重要原因。”有機構人士分析指出。

  做市商成香餑餑

  方正證券(601901)指出,對於目前公佈的三套分層標準而言,掛牌公司達到的難易程度並不一樣,其中標準三的條件是所有標準中可操作空間最大的。

  由於第三套標準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等財務指標更容易調節,自新三板分層方案發佈後,為達到創新層第三套標準門檻的要求,新增做市商的企業總量持續攀升。數據顯示,僅在去年12月28日單日,新增做市商的企業就高達71家,其中僅有10家為協議轉做市,剩餘61家企業全部為新增做市商。

  “做市商交易制度可以保證交易連續進行,從而提高市場流動性。同時,還能提供價格發現功能,通過做市報價抑制市場暴漲暴跌,並能防範惡意市場操縱行為。這或許是監管部門將其看做進入創新層一大指標的重要原因。”廣州證券新三板業務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從近一段時間看,擁有做市商資質的券商相關業務也確實開始明顯繁忙起來,原因就是在今年4月是篩選掛牌企業的最後期限。不少企業紛紛轉向謀求做市,或者“樹上開花”似的繼續補充做市商。

  Wind統計顯示,截至去年11月18日,新三板採用做市轉讓的掛牌公司家數已經高達1180家,做市券商超過6家的公司為322家,其中聯訊證券做市券商家數最多,高達36家做市商。此外,明利股份、聯飛翔等公司也擁有20余家券商為其做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羅曼股份等在內的115家公司擁有5家做市商,倘若其他標準達標,這些企業可能繼續增加做市商,以滿足創新層中的第三套標準。

  多舉措做大市值

  除了新增做市商的新三板公司數量迅速增長之外,“6億元市值”現象也在新三板公司中日益顯著。從2015年底到2016年初,總市值在6億元附近的掛牌公司家數呈現上升趨勢。

  Wind資訊統計,截至今年1月18日,在新三板掛牌公司中市值超過6億元的掛牌公司家數已經超過573家。以銀豐棉花為例,雖然該公司2012年以來凈利潤每年均呈現下滑態勢,導致公司股價持續下跌,但從2015年12月開始,公司股價從3元底部明顯拉升,持續維持在4元上方。按照公司1.43億的總股本計算,銀豐棉花總市值持續維持在6億元附近。

  瑞德設計同樣將市值作為“美顏神器”。公司股價從2015年12月初開始持續拉升,截至2016年1月18日,股價已經從7元附近上升到12.50元附近。按照公司4550萬的總股本計算,公司6億元的總市值也已經近在眼前。

  與此對應的是,自2015年12月以來,新三板市場增持公告迅速增加,顯示出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高管對企業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挺進創新層的決心。股轉系統公開數據顯示,分層徵求意見稿發佈後到2015年底,累計有超過40家企業公佈增持公告,這一數字超過此前成交低迷股價連續下挫時期,顯示出更強的目的性。

  有機構人士指出,雖然戰略新興板的推出給不少企業帶來登陸資本市場的另一種選擇,但對於掛牌公司而言,不一定都能成功“轉移陣地”。一批好企業會轉投戰略新興板,但更多企業或期待擠上新三板創新層,兩者至少需要拿下一個,不然融資空間可能會被大幅壓縮。

  “但整體來看,單純做市值而進入創新層的公司更像是在使用‘美人計’,它們沒有依靠凈利潤和營業收入等財務指標進入創新層的公司那樣具有穩健經營的特質。”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第三套標準主要從市場表現方面衡量公司潛質,但考慮到創新層維持標準也不低,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撐,或將對那些通過資本運作登陸創新層的企業不利。畢竟,在市場化的新三板,還是要靠企業的實力説話。

  做市商數量較多的部分新三板掛牌公司

  公司名稱 做市商數量(家) 最新市盈率(TTM) 最新收盤價(元)

  聯訊證券 36 15 2.33

  明利股份 28 95 5.23

  九恒星 22 131 9.48

  聯飛翔 20 21 5.47

  聖泉集團 20 14 7.99

  行悅資訊 18 54 5.04

  嘉達早教 18 20 10.34

  伯朗特 18 93 15.00

  田野股份 18 16 7.33

  凱路仕 17 28 7.78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製表:王小偉

新三板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新天科技 11.84 10.04%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麥達數字 13.43 9.99%
5 賽為智慧 18.52 9.9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科斯伍德 8.35 -4.35%
2 中環裝備 14.12 -3.81%
3 長園集團 17.19 -3.54%
4 上海鋼聯 74.30 -3.19%
5 長春高新 178.38 -2.8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