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三板環保企業頻頻摘牌,背後原因是什麼?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瀏經水務、景澤環境、雙元環保等11家新三板環保企業終止掛牌;鑫遠股份已申請終止掛牌,公司股票尚在停牌中;另有益生環保、桂林恒瑞、銀發環保等提示摘牌風險。
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髮現,前述公司以主動申請摘牌為主,多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摘牌是為了進一步提高經營決策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雙元環保等部分公司,則由於未按規定披露定期報告等原因被迫“退場”。
“效率問題、成本問題,確實是重要的原因。”對此,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是其“退場”的考量因素。對於企業摘牌後的動向,則不排除“轉戰”A股尤其是北交所的可能。
年內11家環保企業摘牌
11月29日,瀏經水務終止在新三板掛牌;11月13日,景澤環境終止掛牌;11月8日,雙元環保終止掛牌……這是今年以來環保企業從新三板密集摘牌的縮影。
細看公司給出的緣由,瀏經水務及景澤環境均表示,充分考慮目前經營情況,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及公司長期戰略和發展規劃,為進一步提高經營決策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經慎重考慮,公司擬申請股票在全國股轉系統終止掛牌。
對此,有環保業內人士分析稱,在運營成本方面,按照相關規定,在新三板掛牌後企業每年需要主辦券商持續督導、年報/半年報審計、法律意見諮詢等,掛牌企業需向主辦券商、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三大仲介機構和股轉系統支付相應的服務費用。這些費用,使得企業的經營成本進一步增加。
在決策效率方面,按規定,掛牌公司的部分決定需經股東大會通過,流程多時間長,公司或出於提升公司運營效率的考慮而主動摘牌。“顯性成本的增加是最主要的,決策的溝通成本、時間成本也會有所增加。”有新三板企業對記者表示。
再看雙元環保,10月10日,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于當日收到全國股轉公司出具的《關於終止吉林雙元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掛牌的決定》。因公司未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根據相關規定,全國股轉公司終止公司股票掛牌。
回溯公告,雙元環保被終止掛牌前的最近一次風險提示顯示,截至9月24日公告披露時,公司尚未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現場審計,公司在6月30日(含當日)前無法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
記者注意到,雙元環保並非個例。近期,益生環保、桂林恒瑞、銀發環保等相繼發佈“可能被終止股票掛牌暨停牌進展的風險提示公告”,因公司未能按時披露2024年半年報,面臨退市風險;部分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已因此被出具警示函。
摘牌公司何去何從?
企業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或成為新三板環保企業主動摘牌的另一因素。“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自然包括融資訴求,但掛牌企業數量的增加並未帶來流動性改善。很多企業鮮有投資者關注,估值長期被低估,企業的實際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一位業內人士直言。
在此背景下,部分新三板環保企業基於資本市場改革、行業環境以及自身發展戰略等考量,擬“轉戰”IPO而主動摘牌。此前幾年,已有一些新三板公司摘牌進而謀求A股IPO的運作。
此外,也有個別公司在成為A股公司的控股股東後,隨即選擇摘牌。
例如鑫遠股份,該公司尋求A股IPO已久。2020年12月,其創業板IPO申請獲受理,其間經歷了三輪審核問詢,不過後來公司主動撤回上市申請,于2022年8月初終止上市審核。
隨後,鑫遠股份于2023年10月底申請掛牌新三板,並於同年底成功掛牌。彼時,“闖關”創業板失敗的鑫遠股份選擇轉戰新三板,衝刺北交所意圖明顯。
2024年3月底,鑫遠股份披露,擬申請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北交所上市。4月18日,公司進入創新層。
轉折發生在上個月。11月1日,鑫遠股份披露擬籌劃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申請停牌;11月14日,公司同時披露基於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規劃調整,為進一步提高公司的決策效率並節省資訊披露成本,擬終止北交所上市申請、擬申請股票終止掛牌。而在此期間,鑫遠股份簽署了框架協議,該協議約定公司未來擬持有蘭州黃河新盛投資有限公司50.70%股權,預計將成為深市主機板上市公司蘭州黃河的間接控股股東。
對此,有投資者猜測:“鑫遠股份想要‘借殼’蘭州黃河?”
但整體來看,今年新三板(擬)摘牌環保企業,大多未明確未來資本運作計劃。“未來若想衝刺IPO,兼具低門檻和流通性的北交所可能會成為一些摘牌環保企業上市首選。”薛濤説。但他同時表示,當前,環保企業受到價格機制不到位、運營費用拖欠等因素影響,面臨發展瓶頸,整個環保板塊在資本市場並不是關注焦點,行業更應聚焦高品質發展,才有望在資本市場上尋得更好表現。
談及摘牌是否會對相關公司未來融資行為産生影響,薛濤表示,可能會因為財務報表不夠公開透明,增加機構投資者的決策成本,但由於企業可能在掛牌期間“吸引力”表現欠佳,整體來看影響不大。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