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新股動態 > 正文

字號:  

中金H股IPO如期申報 匯金係券商三足鼎立

  • 發佈時間:2015-07-24 09:03:46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在剛剛經歷過近年來罕見的“股災”之後,雖然外界許多聲音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IPO時機,但作為國內最引人關注的券商之一—中金公司依然選擇了按原計劃如期遞交了其H股的IPO申請。

  早在今年3月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便從多個信源渠道獲悉,此次中金公司H股IPO的

  最後一批仲介機構將在4月正式確定進場,而按其計劃進度推算,不出意外,中金H股IPO申請在今年7月左右向港交所遞交,而今年三季度將是正式發行和掛牌的時間窗口。

  正如此前計劃,一位接近於中金公司的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證實,7月21日,中金公司的確已經向港交所正式遞交了其IPO申請,雖然其此次IPO募資的額度還未最後確定公佈,但預計與之前外界預測的基本一致,約為10億美元。

  “中金公司的此次上市對其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上述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與前幾年中金公司全盛時期相比,如今的中金公司所面臨的行業壓力較大,但如果抓住此次IPO的機遇,則或將是中金公司重回昔日輝煌的起點。”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金公司IPO的露面,匯金係券商的金控平臺便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而匯金係下主要券商的資本之路將悉數完成。

  遲到的IPO

  事實上,2013年5月同屬匯金係旗下的銀河證券H股上市後,當年8月,中金公司即正式提出將IPO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進行研究。

  2014年7月,有關其IPO的計劃正式露面,並有可能最快將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掛牌。

  但同年10月,作為中金公司的靈魂人物—時任中金公司總裁朱雲來的離職,使得這一計劃被打破。

  2015年3月,隨著新任總裁畢明建的上任,中金公司中斷了近半年的IPO工作才得以為繼。

  因目前市場環境的改變,選擇在7月按計劃上報其H股的IPO申請,讓外界皆為其此次IPO捏了一把汗。

  顯然自去年下半年開啟的國內資本市場的牛市,讓券商整個行業都賺得瓢滿缽滿,中金公司也不例外。

  據7月22日晚間中金公司于港交所發佈的招股説明書申報稿顯示,其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與去年同比增長達100%,由去年的1.784億增長為3.568億,公司收入及其他收益總額由去年同期的11.16億元增加52.7%達到17.04億元。而出現這一巨幅增長的主因則是“受公司經紀客戶股票及基金交易增加等因素影響”。

  而自2014年國內市場重啟的IPO,也成為了中金公司近期利潤暴增的關鍵。對於一家以投行業務著稱的券商而言,中金公司在IPO以及再融資項目上,多年來一直擁有絕對的優勢。

  而據中金公司有關財務數據顯示,其2014年凈利潤達11.18億元,而在此之前的2012年和2013年,其凈利潤皆僅約為3.07億和3.70億。

  然敗也蕭何。

  A股的暴漲使得中金公司近一年來業績爆髮式增長,而自今年6月底以來,國內資本市場正遭遇的“災難性”市場大調整,除了隨之可能帶來的A股市場交易量的急劇下滑外,國內市場IPO和再融資業務的“實質性”暫停,將可能使得支援中金公司近一年業績高幅增長的市場環境發生轉變。而這也正是外界對於中金公司選擇在此時按計劃進行IPO的擔憂所在。

  對此,在中金公司的有關招股書中也承認“為應對A股市場近期的大幅下跌,中國證監會已經宣佈將減緩A股首次公開發售交易的審批程式。因此,我們承銷及保薦的A股IPO可能會延遲或取消,這種情況可能對我們自A股首次公開發行項目所收取的承銷及保薦業務收入造成不利影響。”

  “實際上,我們認為中金公司還是可以不必擔心目前市場的一些因素影響,而選擇在此時按計劃申報IPO,也或將是中金公司的一個機遇,這也是我們決定按照原計劃進行申報的原因。”一位擔任此次中金IPO仲介項目的有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按照中金公司的計劃以及港交所IPO聆訊的有關流程,中金公司此次IPO的聆訊時間將可能是在9月中旬前後,按照這個時間推算,中金公司在H股發行和掛牌的時間則將在今年10月前後。我們預計在中金公司聆訊前後,國內市場恢復積極穩定的可能性很大,而在此時,A股IPO的審核和發行也將同樣恢復常態化。”上述有關人士分析道,從目前A股市場的各方環境看,自6月底開始的“恐慌性下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且國家層面“救市”的力度也讓市場看到了決心和希望,目前市場各方也已經基本企穩。

  除了屆時市場的交易和IPO審核發行都將重回積極穩定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利好也或將在中金公司此次H股IPO後不久落地,那便是傳聞已久的“註冊制”。

  “4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一讀審議了《證券法》修訂草案,而在今年10月前完成其三審並頒布的可能性非常大,而註冊制也將在《證券法》修訂後正式出臺,這一制度的實施對於中金這樣投行業務比重較大且投行實力較強的券商而言,也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上述有關人士坦言。

  中金的“危”與“機”

  或許正因為中金的IPO遲到,除了昔日同屬資深老牌券商陣營的中信、銀河、廣發、光大、國泰君安等券商已經紛紛完成上市掛牌之外,近年來異軍突起的國信、安信、華泰也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完成了與資本市場的嫁接,就連西部、東興、中原等地方性中小券商都已經踏足資本市場。

  一方面隨著其競爭對手紛紛借助資本平臺跑馬圈地而實力突飛猛進,另一方面也因國內券商行業的大環境變化輪動,使得中金在國內頂級投行的地位岌岌可危。

  “對於轉型期中的中金公司而言,上市不僅可以增強資本實力,也將為新業務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此外上市也可為兩家境外財務投資者KKR和TPG提供退出渠道。

  “中金IPO一開始就未考慮A股。”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較為國際化的港股市場更符合其目前的定位。

  對於一直強調“國際化”且海外業務佔比不小的中金公司而言,利用港股的國際化平臺更便利其國際業務的提升與整合。此外,目前A股IPO排隊情況嚴重也是中金暫時放棄A股IPO的客觀原因。隨著中金資本市場征戰路線的清晰,匯金係券商的資本圖譜也即將塵埃落定,而顯然此次IPO也直接關係到中金公司之後將在匯金係券商內部的位置。

  2013年之前,匯金係下絕對控股的券商主要有宏源證券、申銀萬國、銀河證券、中投證券和中金公司五家。而當時除了宏源證券上市外,因受“一參一控”的影響,匯金係其他券商的資本化之路一直難有突破。但隨著2013年5月銀河證券的“特批”H股上市成行,這一困擾匯金係多年的“疑難雜症”一下找到了突破口。

  在銀河證券H股IPO之時,其便被視為匯金係券商資産的資本整合平臺,而在匯金係券商中,各項業務優勢皆相對平均的中投證券則被視為銀河證券並購整合的首選。

  2014年4月初,曾有傳言稱中投證券正實施增資擴股計劃,並由此引入數家實力強大的外部股東以擺脫被銀河證券吞併的命運。

  但幾乎同時,銀河證券在2014年報中明確表示,為了進一步增強公司的資本實力,“銀河證券正在積極做好並購整合的準備。”

  這一表述更加增強了業界的預期,其並購整合的目標即指向中投證券。

  相對於銀河與中投之間的拉鋸戰,申萬借道宏源證券曲線完成上市後,也同樣對匯金係金控平臺這一地位“虎視眈眈”。

  2013年10月末,申萬啟動了並購宏源證券並借此上市的“特殊”並購案,並於2014年7月完成合併為申萬宏源,而在其合併之時,外界也一度傳言其合併後的新名稱為“匯金金控”,以此彰顯自己立志成為匯金旗下金控平臺的意願。

  而如今,銀河證券的H股回歸之路正井然有序地進行著,中金公司的H股IPO的不日成功,匯金係主要券商的資本之路將悉數完成,而匯金係券商形成三足鼎立之後,紛紛謀求金控佈局,必將有一齣出更為精彩的資本大戲繼續上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