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中概股私有化加速 一月內十幾家企業宣佈退市

  • 發佈時間:2015-07-03 14:08: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已有至少15家中國概念股企業宣佈將進行“私有化”操作,從美國等境外市場退市。中概股為什麼要私有化?這波海外退市潮是否會將繼續延續……金融界與産業界人士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中概股迎來私有化浪潮

  6月30日,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中國遊戲公司空中網的董事長兼CEO王雷雷在一封發給全體員工的信中稱:“我們剛剛對外宣佈了空中網私有化的消息。由我和IDG投資基金聯合出資收購其他股東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把公司從美國上市公司回歸成為私有公司。”

  6月23日,陌陌公司宣佈其董事會已經收到來自陌陌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唐岩以及經緯中國、紅杉、華泰瑞聯基金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

  6月22日,中概股中國資訊技術有限公司(CNIT)宣佈,已收到管理層一份初步的不具約束力的“私有化”提議,擬定的收購價為每普通股4.43美元。

  同樣是6月22日,中星微電子宣佈,董事會已于6月21日收到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鄧中翰,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金兆瑋收購公司所有上市流通股的提議。

  6月17日晚間,奇虎360宣佈收到CEO、花旗等私有化要約。

  6月10日,人人公司宣佈,收到CEO陳一舟、COO劉健的私有化邀約建議。在美國紐交所上市5年之後,人人最終選擇退市成為一傢俬人公司。

  彭博社數據顯示,今年迄今,中概股公司所收到的私有化要約總金額已經超過了過去12年中每一年的總額。

  中概股為什麼要私有化?

  談到公司為何要進行私有化操作,王雷雷説:“空中的這次回歸是公司發展的一個重大里程碑。私有化可以使整個公司,各個團隊,每個員工回歸一種創業心態和文化,重新找回艱苦奮鬥的精神,而具有更靈活的團隊個人激勵機制和業務創新機制!”

  作為上市僅半年的公司,陌陌的退市同樣引發了媒體的關注,有媒體引用公司創始人唐岩曾説過的一句話作為其退市的注解:“傾向於把公司定位成一個創業公司,而不是一個上市公司。”

  對於同樣的問題,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發佈內部郵件稱:“我們相信私有化是實現360公司價值最大化的必然選擇。”“這是在反覆考慮當前全球及中國資本市場環境後做出的主動戰略選擇。”他還表示,對於目前正在進行全面戰略升級的360,私有化及後續運作必將為公司跨越式發展注入巨大的推動力,同時為充滿激情的360人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舞臺。

  針對這一現象,有華爾街投資者認為,中概股私有化並有可能投入A股市場懷抱,主要原因包括國家政策扶持,看好中國股市的前景以及渴望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紐約證券交易所資深交易員斯蒂芬?吉爾福伊爾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説,近來中國政府在政策方面對科技、IT類公司的傾斜支援,是吸引此類中概股回歸的主因。

  中概股私有化到底值不值?

  中國概念股企業進行私有化操作,是否是明智的選擇?

  據媒體報道,專注于投資中國股市的波士頓的恒潤投資創始人及管理合夥人皮特?海斯沃斯(Peter Halesworth)近日撰文,對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紛紛選擇退市並計劃返回國內IPO上市之舉進行了抨擊。

  文章稱,許多決定撤離美國市場的中國公司的管理層都是“短暫瞬間的俘虜”,他們沉浸在一種幻想之中不能自拔,滿心以為中國股票的估值將一直保持在當前的高水準,等待著他們歸國上市。而實際情況則是,抱著尋求這種抓住市場契機的幻想,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所犧牲的是他們自己以及公司股東的長期價值。

  而一位熟悉美股的投資人表示,就目前來説,美中兩地資本估值差巨大,如果能回來,可以享受到A股更好的估值溢價,利用國內充沛的資本做更好的發展;從長期來看,用戶市場和資本市場相統一,對於降低資本市場溝通成本、提高公司品牌影響力、獲取用戶、取得政府更多的支援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好處。

  投資銀行家蔡洪平在出席六月底的陸家嘴論壇表示,這是價值驅動所致,國內高估值吸引了中概股的回歸,這既是一件好事,可以讓上市公司的消費者同時成為投資者,享受公司成長的紅利,也反應出中國資本市場逐步開放的態度。但同時也提醒打算回歸的公司注意,回來時高估值的“蛋糕是否還在”的問題。

  會不會有更多的中概股回流?

  前納斯達克中國區首席代表徐光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私有化的現象會持續,但不會成為主流,這個做法是整個資本市場的做法之一,A股吸引力在那裏,如果想吸引更多公司,上市標準、監管要求方面做更好的準備。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表示,目前來看,已經成功私有化的都是中小市值的公司,像阿裏、騰訊、百度等市值很大的公司,如果採用私有化的形式回A,操作難度太大,如果國內交易所能採用類似兩地上市的形式,會降低這些大市值中概股回歸的技術難度。

  雪球創始人方三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對絕大多數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説,回到A股可能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但目前來看,現在由審批制過渡到註冊制是非常確定的事情,上市條件放寬了,中概股回歸最大的障礙也掃除了。”他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