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中概股集體回歸在給誰“補課”?

  • 發佈時間:2015-06-25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文 風  責任編輯:楊菲

  近期大盤反覆出現V型反轉走勢,劇烈震蕩讓每位投資者有坐過山車一般刻骨銘心的感受。在股市暴漲暴跌的日子裏,除了恐懼和貪婪,A股市場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中概股的回歸,因為,無論漲跌,中概股的回歸都給A股未來走勢平添了諸多想像的空間。

  就在幾天之前,又一家中概股公司宣佈在美退市——2005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星微表示,公司董事會已于6月21日收到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鄧中翰及聯席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金兆瑋的私有化提議,該提議計劃收購公司所有上市流通股。這表明中星微即將加入中概股回歸的隊伍。事實上,近期中概股回歸動作頻頻。

  6月17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奇虎360(NYSE:QIHU )董事長周鴻祎在一封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郵件中稱,決定啟動360私有化戰略計劃。近期,包括易居中國、世紀互聯、人人網、博納影業等在內的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都宣佈收到私有化要約。據悉,自從今年初以來,已經有多家中概股申請私有化和退市,私有化是中概股回歸的第一步,在私有化完成之後,這些中概股將踏上回歸A股的進程。

  對於中概股為什麼要回歸A股市場議論比較多:中概股在美水土不服:在美估值低、交投低迷、被人為做空等等;而A股市場近期走勢和政策變化更是吸引了那些想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中概股:市場估值高、入市門檻降低、註冊制、戰略新興板將推出等等。

  存在就是合理。既然這麼多中概股公司想回歸A股市場,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們無需戴著有色眼鏡去看美國的資本市場,也不希望別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在美國上市的企業。中概股在美的種種遭遇既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既然在美上市就得認同人家的遊戲規則。既然集體水土不服,回來就是。俗話説,退一步海闊天空。對於A股市場和國內的投資者來説,中概股的回歸畢竟是件好事。首先,即將回歸的中概股都是網際網路或“網際網路+”的龍頭企業,經歷過海外上市的洗禮後,在近乎嚴苛的市場環境下生存下來的中概股回歸將對A股市場的結構、估值和投資觀念將帶來深刻的變化和影響;其次,中概股回歸使國內的投資者有機會分享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發展成果,讓中國的好企業在中國上市,這是我們樂見的趨勢。在未來的創業板、戰略新興板和新三板,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優質公司和龍頭企業,這正是投資者所希望的。

  2015年3月,暴風科技作為首家拆除VIE架構回歸A股的網際網路公司,其在A股市場的表現為中概股的回歸樹立榜樣。中概股之所以能夠在現在掀起回歸潮,除了A股市場改革牛的走勢外,最重要的是監管政策的變化和支援。今年以來,監管層連續釋放出迎接中概股回歸的利好消息,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概股的回歸熱潮。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5月19日透露了滬市戰略新興板的建設方案。他表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體制度安排,從這個角度來説,戰略新興板的建設迫在眉睫。6月19日,工信部頒布了《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放開線上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外資股比限制的通告》。其中提到:“我部決定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國範圍內放開線上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的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持股比例可至100%。”這意味著有著VIE架構的經營類電商企業,可以不拆VIE架構直接回歸A股。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200家中國企業通過紅籌模式在境外上市,市值達2.5萬億美元。當然,這些企業都回歸A股是不現實的。在欣喜中概股的回歸潮中,我們有必要反思一下,當初這些企業為什麼要遠走他鄉赴海外上市?換句話説,A股市場制度建設任重道遠:在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基礎上,加快構建市場化監管體系的同時,必須構建一整套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制度體系,惟其如此,才能避免優質的企業資源流向海外上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