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中概股遭遇考驗 中企赴美上市開年“遇冷”

  • 發佈時間:2015-02-12 08:29:32  來源:南昌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2014年,中國企業掀起了一股赴美上市的熱潮,IPO募資金額同比增長30多倍,創歷史新高。而2015年開年至今,中企赴美上市卻陷入冰點。1月中企赴美上市數量為零,2月只有窩窩團一家中企發動攻勢。

  專家認為,今年年初中企赴美上市腳步放緩,除了國內春節假期將至這一時間點問題外,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表現低迷、海外做空勢力捲土重來等因素也給企業潑了冷水。

  2014年至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表現最差的無疑是清潔能源類企業。這主要與連續暴跌的國際油價有關。與去年高點相比,國際油價已跌至腰斬階段,在今年1月份累計跌幅甚至一度逼近60%,中國清潔能源概念股一片“哀鴻遍野”。

  此外,在美上市的風電企業、迴圈能源發電等中國公司股價也大幅下跌。其中,明陽風電股價跌幅為49%;中國迴圈能源股價跌幅達到88%。

  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在美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數目佔中概股的比重在四分之一左右,而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值佔中概股比重則超過四分之三。另外從2011年到2014年有29家風投支援的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其中屬於網際網路行業有18家,佔比62%。

  在過去一年內,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主的雪球中概30指數明顯跑輸納斯達克指數。中概30指數累計下跌了22.2%;而納斯達克指數則只微跌不足2%。

  中概股再度元氣大傷,主要原因在於有著“股市禿鷲”“華爾街之狼”之稱的做空機構連續挑起戰火:在過去一年中,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多家網際網路中概股遭遇美國律所發起的集體訴訟。

  2014年5月16日在美國上市的化粧品特賣網站聚美優品陷入“售假”風波,遭受多家美國律所起訴。過去一年中,聚美優品股價跌幅達67%。

  今年1月底,巨無霸“阿里巴巴”因涉嫌“隱瞞受到監管部門調查”等問題,在美國遭到集體訴訟。截至2月10日,阿里巴巴股價收報87.26美元,與去年高點120美元相比,跌了27.3%。

  雖然考驗重重,但專家認為美國資本市場這一重要融資陣地不能失守。

  近幾年來,美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第二大上市陣地,是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高科技企業、生物醫藥類創新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可以享受較高的估值。凈利潤虧損但成長性強的企業在國內上市無門,但在美國卻可能取得上市資格,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美國樂博律師事務所律師彭中輝表示,大多數中概股資質比較好,具有很高的成長性。但其中也有個別中概股存在財務資訊不夠透明、與投資者關係溝通不暢以及美國資本市場制度不相適應等問題。因此,中概股企業以及希望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應注意這些問題,以改善流動性,提升估值水準。

  的確,在歷史上,中概股曾極度受海外投資者追捧。可是近幾年屢屢爆出的財務造假醜聞使中概股成為很多機構投資者的雷區。

  “資本市場最不可容忍的問題首推財務作假。”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陳斐表示,一旦有公司涉嫌利用財務手段惡意欺騙投資者,股價立即暴跌。如果最終財務做假被證實,上市公司被證券交易所摘牌、管理層和董事會成員被證監會和投資者控告不可避免。

  除了提高財報品質之外,專家還建議上市公司必須提高資訊透明度。

  陳斐表示,海外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有嚴格要求。而大部分中概公司資訊披露嚴重滯後,季報、年報往往拖到最後一刻才公佈。而如果對涉及重大事項、重大資産處置時資訊披露不及時,與投資者溝通交流渠道不暢通,往往容易授人以柄,給股市禿鷲們創造可乘之機。

  (據新華社11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