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阿裏IPO離國內基金公司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4-08-18 00:31: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阿裏上市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盛宴,可國內的資産管理機構基本上淪為看客。

  據彭博社報道,阿里巴巴預計將於9月16日上市交易,籌資額有望達到200億美元,這將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儘管多家基金公司曾嘗試參與阿裏IPO打新,但受到種種原因限制,大多未能實現,使得國內老百姓難以分享這次投資機會。

  近年來,不少國內優質企業選擇到美國上市,這些企業絕大多數擁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很多企業上市之後漲幅明顯,給國外投資者帶來了不錯的回報。例如特賣網站唯品會,其發行價為6美元,至8月14日股價已經瘋漲到229美元,漲幅高達37倍。數據顯示,過去5年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約有100多只,平均發行價為9.74美元,截至8月14日的平均漲幅為40%,其中資訊科技類中概股上市以來的平均回報率高達156%。

  然而,雖然這些中概股利潤大多源自中國市場,但國內投資者卻並未從其高成長中分享到多少。截至2014年6月底,國內QDII基金規模只有528億元,僅佔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的1.5%,而且近幾年基本呈逐級下降趨勢。眾多QDII基金中,又將香港市場作為主要投資方向,除了幾隻指數基金,敢於重點投資歐美日股市的QDII寥寥無幾。換句話説,國內基金行業自2007年起航的QDII嘗試,並未真正幫助國內投資者實現出海投資和全球配置的使命。

  究其原因,固然有國內投資者對全球配置的意義認識不足,2007年首次出海即遭遇金融危機“套牢”的因素,但國內基金業也難辭其咎。拋開2007年出海時機不對不論,之後至今已有7年,期間海外市場投資機會頗多,近幾年歐美日股市更是迭創新高,但QDII基金並未表現出足夠的賺錢效應,自然無法對國內投資者産生足夠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國內基金公司雖然一度對國際化興致頗高,大肆延攬華爾街人才,甚至有公司喊出立志躋身世界一流資産管理公司的口號。但近幾年來,基金公司對於海外投資的熱情和投入明顯下降,高薪從海外挖人的新聞越來越少,發行QDII産品的頻率也越來越低。這背後,既有海外業務難以盈利的現實原因,也有基金業整體發展環境不佳的大背景,更有相關政策沒有進一步放開,基金公司創新動力受限的因素。

  當然,國際化對於任何一家資産管理公司來説都是條荊棘之路。很多海外的資産管理公司同樣在國際化嘗試中水土不服甚至折戟沉沙。國內基金業只走過十多年的歷程,苛求他們迅速取得成功並不現實。不過,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日漸加速,基金互認也漸行漸近的今天,國內基金公司面臨的國際化挑戰已不再遙不可及。國內老百姓終歸會將理財的視野拓展到全球,到那一天,他們會選擇國內基金公司的産品還是海外巨頭的産品?對於這個問題,國內基金公司將無法回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